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95(2 / 2)

加入书签

当时的佳作没能流传开,等苏轼被贬谪黄州后,这首词居然在京师广为流传,大家争相传唱苏轼的词。

才子们对着这首词逐字逐句的好好琢磨,又一遍遍学着这样的调调写,却始终写不出苏轼的风采来。

潮流奇闻轶事总是传播范围很广,苏轼的词在当时京师热搜榜榜一待了许久,大家研读讨论着,自然也更关心作此词的苏轼本人。

火热的词风也传到了宫中,传至宋神宗的耳边,宋神宗拿起苏轼所作的词一看,叹道:“果真是一首好词!”

偏偏词句内容与以往的杠精言辞有着很大的差别,又是天上宫阙,又是琼楼玉宇的,搞得宋神宗以为苏轼心里始终是惦记着朝廷,惦记着他这位君王的。

大概是以往被小毛笔迫害得次数多了,宋神宗看着都有些感动,甚至想哭!之前的诗词,宋神宗归类为只是一时政见不同犯了牛脾气。

不过才子嘛,气性大一些也是有的,很是值得原谅,所以起了惜才之心,透露了想召苏轼回朝任职的想法。

自从苏轼的词在京师大范围流传开,改革派就心绞痛,果不其然,官家这回还真想起苏轼了!

若放这么一支烦人的小毛笔回来,整又整不死他,看他拿着小毛笔写字又膈应自己,偏偏他们还无一人能与小毛笔的书写功底抗衡,于是使出了大力气阻止宋神宗召回苏轼。

朝臣都一力反对,宋神宗也不能拿着苏轼写词写得好这种理由召回苏轼,于是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将苏轼量移至汝州,好歹离开京师近一些,待往后再徐徐图之。

这就有了苏轼在黄州种地中的好好的,却突然接到朝廷诏令的由来。一个美丽的误会打破了苏轼在黄州的种地生活。】

-

临至晚年的宋仁宗再没有力气折腾改革事宜了,他现在只想知道大宋朝最后到底有没有改革成功,至少也要改善一些当时的困境。

看到宋神宗美丽的误会时,久病缠身的宋仁宗也笑了,朝着养子赵宗实道:

“看来仲针的一腔感动,竟是未能被领情啊!”

赵宗实擦了擦额头的汗,自家儿子以后这么折腾苏轼,这苏轼又是此时官家颇为欣赏之人,做父亲的还要替儿子从中周旋,看来回去后不得不给儿子来一顿竹板炒肉了!

【不过嘀咕归嘀咕,朝廷相召却不能不去,在挥别了居住四年的黄州后,苏轼走上了回京之路。

不过毕竟也不是啥朝廷要员,到了汝州还是领着团练副使的职,所以苏轼便开动了他的小脑筋,开始公费旅游了。

他决定走水路,先送长子苏迈去江西任职。由于苏轼的文坛地位甚高,因此与之往来的好友众多,且好友们皆在水路沿线,所以送完长子后,决定去访一访老友们,穷游路线就这样被苏轼给安排明白了。

这次的江西之行,对于苏轼来说最重要的还不是送长子去任职,而是要去看望弟弟苏辙!

当时苏辙正好在江西筠州任职,之所以在此地任职,皆因兄长的乌台诗案发生后苏辙以官职换兄长一命触怒皇上,这不一气之下给他贬来筠州,还规定五年内不得升职。

所以就连‘罪魁祸首’苏轼都能调动了,苏辙还在苦哈哈的干着老本行。整日在市井间卖盐卖酒,还要收取各种鱼肉的税目与买卖之人扯皮,可以说繁琐异常。

与之相比,苏轼在黄州只需种地自给自足,好似比苏辙所做之事少而简单了许多,不过这一切在苏轼来看望苏辙时都被其隐瞒了,苏轼当时甚至不知弟弟每日这般辛劳。】

-

平行时空中,苏轼恰巧在苏辙住地探望,本以为就如弟弟所说,每日只需记录些盐酒税目即可,动动笔墨累不着。

苏辙无奈的看向坐在地上扯着他裤腿的苏轼:“大哥,快起来吧,真没有天幕说得那样繁琐,我如今皆已娴熟并不觉累。”

任凭苏辙怎样劝说,苏轼就是不听,将眼泪鼻涕蹭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