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章 互争不让(1 / 2)
曹真听罢笑了数声:「子绪,你之前不是问我为何要徵辟士载吗?」
「如此大才,我怎麽能放他再回牵招手里呢?」
大才?
杜袭心里嘀咕了两句。都三十多岁的人了,晓事理却不晓人情,在官场中又能有什麽大用处?他刚刚可是亲眼见到的!
不过杜袭还是没驳曹真的面子:「大将军慧眼识英,眼下关西正是用人之时。有士载相助,府中诸事想必会办的更妥当些。」
曹真点头:「现在已近午时,明天午时之前将方略报给我,我去呈给陛下!」
杜袭拱手以对。
曹真从席中起身,扭了扭脖子丶舒展了几下筋骨,走到了杜袭面前。
杜袭正要起身,曹真却一把按住了杜袭的肩膀:「莫要起来,辛苦子绪操持此事了。我去城外营中,你们忙吧。」
「大将军慢行。」杜袭略显无奈坐在席上曹真告别,费耀丶羊耽丶邓艾三人起身行礼。
杜袭要比曹真大上十馀岁。
可自从黄初年间,曹真身上官职越来越重之后,对一般的官员们都是直接称字,即使年龄大也是一样。
毕竟大将军位高权重,些许称谓上的变化丶并没人真往心里去,只是偶尔会在背后吐槽两声。
杜袭扯着费丶羊丶邓三人一并忙碌,不过第二日上午的巳时,一份完整的方略就已经做好。
由书法最为工整的从事中郎羊耽丶用汉隶一字一字誊写在竹简上。
每枚竹简平均能写二十字,一卷竹简约有百枚,算下来一卷竹简就是两千字。
万字的方略,足足写了五卷竹简。
其中的纲要部份,曹真与府属们已经议论过了。
五卷成品,曹真也懒得细细再看一遍,直接叫着羊耽丶邓艾两人随在身后抱着丶一同去见城外军营中的皇帝。
杜袭也一并跟着,负责作为曹真的嘴替丶向皇帝以及大臣们讲解。
没有费耀的份。
兹事体大,曹睿又将随在军中的重臣们都唤来了。
大帐之中,除了司马懿丶辛毗丶牵招丶朱盖之外,还有数日前听闻皇帝回返丶急匆匆从长安赶来陈仓的雍州刺史杨阜。
从去岁的十一月底到今年的五月,历时半年的战事告一段落,关于雍丶凉丶秦三州和汉中之地,新的安排也已出炉。
杜袭不愧是久任关西的老臣。
凡是从曹操年代混过来的老臣,虽说出身可能不同丶也并非全是君子,但基本上对于政务都是极其精明的。
杜袭先将军力调度丶兵员补充丶应急策案这三项说了一遍,而后又一条一条细细掰碎了解释。
曹睿也不看细节。
身为皇帝,若是样样都看是会累死的。杜袭站在堂中丶逐条脱稿解释的时候,曹睿已经将摘要看了好几遍了。
轻咳一声,曹睿打断了杜袭的话:「兵力调度大体上是对的,不过具体分派上差点意思。」
曹真拱手:「还请陛下示下。」
曹睿道:「待郭淮处的羌兵补齐之后,剩下的外军到陈仓来。再从张合那里抽一些,也放到陈仓。」
「先前在祁山城的时候,增兵秦州是为了应对汉中。如今汉中归属大魏,秦州的兵可以少些。」
这种事情曹真当然不会拒绝了,甚至还感觉皇帝颇为贴心。
「臣知晓了,这一处臣回去调整好后丶再呈上来。」
曹睿朝着杜袭微微颔首,示意继续。
兵员补充问题不大,堂中其馀的诸位大臣也都没什麽意见。
可说到修城丶囤粮丶修军道和建固定营房的时候,杨阜却是第一个表达了反对。
「杜长史此话谬矣。」杨阜从席中起身,朝着杜袭拱手致意。
「敢问杨刺史,何谬之有?」杜袭反问。
曹睿以及堂中众臣的目光丶同时一齐看向了杨阜。
杨阜是计划之外的人丶他的发问也是计划之外的提问。
除了杨阜之外,司马懿丶辛毗等人都是到过汉中的,对战事和对蜀国的看法基本一致。
未雨绸缪嘛!再苦也不能苦军事。
只有杨阜是个变数。
杨阜从容道:「杜长史要修武兴关丶要修武街城。武兴关要修得如阳平关一般,武街城要修得如祁山城一样。」
「这两条我不反对,前线修城乃是正经军事,一边驻军丶一边用军队修就是了。」
「可军道和固定营房,这两个也是当下急需的吗?前线打了半年,雍州秦州耗了多少民力财力,就不能缓一缓吗?」
曹睿默不作声,准备看看曹真与杜袭怎麽与杨阜辩论。
大魏的这些重臣们,历来处理事务的时候都是一团和气。
曹真也好,司马懿丶陈群也罢,都是曹丕昔日的嫡系班底,都是『先帝一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