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大明部分总结(1 / 2)

加入书签

大明部分总结

呼!作者菌累Orz了~写到这里,大明的部分就暂时告一段落了。这几天,作者菌认真查了很多明代的原始资料,力图还原这个时代大明禁海的国策与现状,以及其背后的逻辑,很用心的。

1494年是弘治七年,正处于「弘治中兴」的阶段。大明的士大夫们,已经压倒了中官丶武官阶层,真正掌控住了庞大的国家。海禁国策的出发点,其实是很实际的,就是为了维持国家的稳定。而这个时代海禁的现状,也就像书友评论的那句经典一样,「严格立法丶普遍违法丶选择执法」…

作为一个亿万人的大国,大明已经扩张到了当前体制下的极限。「农本思想」,「重农抑商」,保障农业生产,是大明最重要的立国基石。这个时代,「天下出产的钱粮」,是真的「自有定数」。海贸对国家农业生产的弊端,在有明一朝的名臣奏章中,反覆论述过很多次,绝不是空穴来风。

而大明的南北失衡问题,此时已经很突出了。为了维系九边和帝都的粮食供应,必须源源不断的从南方,尤其是江南运粮。这也是漕运如此关键的原因,是国家真正的命脉。大明的政治构架,就是「重北轻南」,「重陆轻海」,是决不能允许南方自主做大的。因为南方自主做大后,就一定不会满足于被抽血的现状。后面几十倭寇就能纵横武备松弛的江南,以及剿灭倭寇后,南军戚家军的悲壮下场这一系列压制南方武力的行为,很难说没有大明中枢的意志在其中。要打压南方,就不能让南军太强。而等到崇祯年间,南方自主权壮大,开始向北方抗税之后,大明也立刻走向了危亡…

除此之外,大明商税徵收与分配上的巨大缺陷,大明货币铸造调控的整体缺失,以及土地兼并的顽疾,都使得「海贸与国无益」,没法给国家带来多少好处。按照作者菌片面的看法,就是繁荣的沿海商品经济,其实卡了儒家传统治国经验的bug。在天朝历史上,一向很缺乏对商品经济的管理经验。而最后采取的措施,要麽是粗暴的一刀切,要麽就视而不见,放任沿海士绅汲取利益。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