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2 / 2)
「官家说,安氏在河西的地位不变,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无论恩仇,都一笔勾销,以后不会再追究。
现在大敌当前,吐蕃人要入关中,没有什麽事情比这件事更大。只要是愿意出兵打吐蕃的,都是我们官家的朋友,都是自己人。
李大帅如果愿意易帜,奉李琦为天子,归顺到朝廷旗下,那麽部曲可以保留,不会打散参与整编。大军的后勤,我们会承担供给。
当然了,河东地区,必须要纳入到朝廷管辖,这件事没有商量的馀地。安氏的根基,只在河西。
安氏子弟可以到汴州来做官,参加科举,类似这些,都可以谈。」
元载一板一眼的解释道,没有任何劝说的意思,几乎都是方重勇原话。
李抱玉微微点头,不置可否说道:「元先生所说,事关重大,李某要好好想一想,不如先生就在我大营暂时歇息一下,明日李某便有答覆,这样如何?」
「这是应有之意,李大帅请便。」
元载随口答道,似乎并不担心李抱玉有什麽奇怪的想法。
待安顿好元载后,李抱玉拉着李抱真来到帅帐,屏退闲杂人等后,二人坐下来商议方重勇招安他们的事情。
「方清有大气魄,不是一般人啊。」
李抱玉将那封信拿出来又看了一遍,感慨叹息道。
当年王忠嗣自尽那件事,其他人或许不觉得如何,但李抱玉是心中有数的,方清饶不了他!
为什麽这麽说呢,因为这是「公事」而不是「私仇」。私仇可以放下,公事必须要办。方清麾下部曲,很多都是王忠嗣旧部,更别提王忠嗣的女儿还是方清的正妻。
这仇恨跟杀父之仇也不差多少了。
现在方清说可以放下,那就是展现了极大的诚意,如果拒绝……最好还是不要拒绝。
拒绝的话,将来失败,必会被灭族!
别人展现了极大诚意,如果拒绝,那这份诚意就会转变为恼羞成怒的恨意。本来没有仇也要结仇了,更何况有杀岳父之仇呢?
「兄长,只怕这件事拒绝,就是鱼死网破,你死我活了。」
李抱真沉声说道。
李抱玉点点头,他也是这麽想的。
信中所说让出河东的事情,反倒是最小的一件事。因为这跟凉州安氏要走的路线有关。如果占据河东,就必须要自己称帝,自己打天下。
否则,在河东困守一隅,他们连做割据势力的权力都没有。河东这地方被割据了,哪个中央政权都会坐不住的,不可能让你割据,绝对是打生打死的斗争!
凉州安氏在河东并无深厚根基,当初入主河东,不过是因为统帅赤水军而已。而赤水军的根基在河西,大部分都是凉州人。
李抱玉看似实力雄厚,实则掣肘很多,一切都不是他自己能够说了算的。他们本身就没有雄霸天下的野心,也没有这样的能力和人脉。
昭武九姓之一的家族(还只是安氏的其中一支),要想统治整个中国,建立一个统一王朝,不会比蒙古建立大元更容易。
绝大部分人,出身就已经决定了人生的上限。凉州安氏的上限,就是作为一个和大唐帝国与国同休的勋贵家族存在,仅此而已。
「如果同意的话,李琬这面旗帜就倒了,李琦成为了无可争议的正统。我们失去河东,但是不必担心后路被断,也不必负担放任吐蕃军入主关中的骂名。」
李抱玉沉声说道,心中感受无比复杂。
其实,方重勇这封信已经暗示了:如果他们不同意,那麽汴州军就会大举进攻河东!
目前河东军主力都在关中,面对李宝臣和已经不太远的吐蕃人,实属骑虎难下,想回防河东又谈何容易。
即便他们不想放弃河东,汴州军也可以自己去取!
但是,接受招安,好处也是极多的!
首先就是确保了凉州基本盘的利益,然后可以在史书上留下美名。当然了,如果方清耍诈,那麽名声臭掉的是方清,而不是凉州安氏。
此外,粮道的安稳,后勤的安稳,也是不可忽视的福利。接受招安,也就意味着不必从河东运粮了。
接下来,就是把吐蕃人赶走,然后回凉州老巢,也不失为一条可以走的明路。
不过,这也意味着,凉州安氏这几年的经营全部化为乌有,只是保住了本钱而已。要说赚了多少……只能说在这乱世,不亏就已经是赚了吧。
「汴州军入潼关,大概也是在逼迫我们接受招安。如果他们着急,恐怕早就打到灞桥了,不至于走这麽慢。」
李抱玉苦笑道,摇了摇头,心中患得患失。
方清的条件,可谓是正好踩在了凉州安氏的底线上。多给一点,那就是为安氏鞍前马后白忙活;少给了,李抱玉早就直接让人乱棍把元载轰走,压根不会考虑这些。
正因为条件开得刚刚好,所以才让李抱玉难以割舍。
他有野心,但是不多。放弃心有不甘,不放弃又担忧其中的严重后果。用「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来形容,恐怕也是恰如其分了。
「兄长,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某以为,我们是接受天子李琦的招安,不是接受方清的劝降。
李琦现在是傀儡天子,但有我们加入以后,那以后便不好说了。
无论如何,将吐蕃人赶走,收复河西对我们来说都是第一位的。以后的事情,可以等赶走吐蕃人以后再说。
赤水军将士皆来自凉州,河东军中河东本地兵马并不是很多,我们还是要以凉州为重啊!」
李抱真苦心劝说道。
他这话倒是提醒李抱玉了。对于方重勇来说,他们接受招安,或者不接受招安,那都不过是汴州军打得顺手不顺手的区别。
他们不招安,将来吐蕃人打过来了,汴州朝廷随便安排一帮无良文人,到处宣传凉州安氏投靠吐蕃,宁可打内战也要帮吐蕃人入关中。
那时候,李抱玉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乾净了!
而吐蕃人攻克凉州,进而横扫河西,毁掉的是凉州安氏的根基,而不是汴州朝廷的根基。一棵树若是没有根基,那还能长得好麽?
所以现在的情况,其实并不是方重勇在求着他们归顺,而是给出了一个大家都可以放下兵戈一致对外的最优方案。
从长远来说,对于凉州安氏家族是有利的,虽然对李抱玉本人未必是最有利。真要说的话,凉州安氏还得谢谢汴州朝廷为他们主持公道呢!
「不如这样吧,眼见为实耳听为虚,你和元载一起走一趟汴州,一来一回也就几天而已。
你探一探方清的口风,如果觉得他很有诚意,你回来以后我们再仔细合计一番。」
李抱玉长叹一声说道。
吐蕃人的不断靠近,以及李宝臣威胁投靠吐蕃,让李抱玉察觉到了身后的危机。这种局面不找个靠山,确实风险太大了。
李宝臣威胁要投吐蕃,他又如何不能投汴州呢?
(本章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