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2章 针对性准备(2 / 2)

加入书签

因此,吐蕃军与敌人正面交战时,士气非常高,也很能打。这是由客观环境决定的,那边人均寿命也就三十多岁,高原缺氧会持续伤害心肺功能,即便不打仗,他们也一样死得早。

所以,与其说是战死,不如说是一种解脱。

深夜,汴梁城内最大的军械作坊,依旧是灯火通明。一车又一车的箭矢丶弓弩丶盾牌在装箱,准备发运。

它们将会由骡子丶驽马等牲畜托运到关中华阴,此前车光倩已经带兵在此建立了前进基地。

这一手,一方面是为了威逼李抱玉就范,不要再有什麽不切实际的想法。另外一方面也是防备吐蕃人猝然入关中,导致局面崩坏。

吐蕃人若是入关中,就要打长安保卫战了。

「官家,工坊正在日夜不停的制作军械和盔甲,请官家放心,一定不会耽误朝廷打吐蕃人。」

看到方重勇深夜来军工作坊巡视,马待封上前叉手行礼道。他的双目赤红,眼眶深陷,显然是近期睡眠不足。

眼前的货架上,摆着一根接一根的狼牙棒,光种类就有四五种之多。有锻打的铁棒,有铁皮包木的木棒,还有各种锤子。

更远的地方,锻打的敲击声不断传入耳中,在夜晚显得有些突兀。工匠们正在流水线作业,一个人负责一道工序,忙个不停。

看着这一切,方重勇心中稍安。经济实力就是战斗的底气,前些年励精图治,果然现在关键时刻就用上了!

他拿起货架上的一根铁棍,在手里掂量了一下,很沉!手感很好!

管他是谁,即便是身披重甲,面对这种钝击武器,也没有多少防御力。即便没有外伤,恐怖的动能会让吐蕃士兵内出血。结结实实挨一棍子,身体立刻就会一顿,短时间内丧失战斗力。

这次出兵打吐蕃人,汴州军主力全军置换钝兵器,不再携带横刀与普通弓箭。那些东西对吐蕃重步兵没用,跟挠痒痒差不多,根本不能破甲。

向来无往不利的马槊也不好使,反倒是狼牙棒,锤子,斧头等兵器在对阵吐蕃人时有大用。这些兵器汴州军械库内奇缺,库存根本不够用。

而且这些东西都是耗材,很可能一场战斗下来就不能用了,库存要多多准备。

现在都是临时赶制,日夜不停。

如果是一般的割据势力,面对这种情况肯定已经麻爪子了,但是汴州这里拥有强大的物流渠道,可以把沿着运河各州的原材料,通过运河汇聚于此。

然后在汴梁城内的工坊里进行总装!

方重勇想起前世后周的一些细节。郭荣麾下精兵之所以可以战无不胜,短短数年便有横扫天下之势,就是因为后周朝廷在重修汴梁城的时候,也顺便扩建了军工作坊。

仅铠甲的产量,就完爆南唐等势力。

换言之,人家得天下也不光是靠着百战老兵,同样也是重视军备建设的。

方重勇坐镇汴州这些年,也是非常重视铠甲的保有量。每年逐步裁汰使用多年的旧甲,换上制式新甲。

铠甲数量虽然只是稳步提升,但质量却已经比周边那些藩镇有明显优势。这次对阵吐蕃人,也是对汴州朝廷前些年军备建设的「大考」。

平日里到底是兢兢业业,还是摸鱼混日子,很快便会有结果了。

想到这里,方重勇深吸一口气,定了定神。

他拍了拍马待封的肩膀说道:「工坊的状况很好,本官很满意。本官在前线杀敌,有你的一份功劳,本官不会忘记的。」

「敢不为官家效死!」

马待封一脸激动说道,似乎已经看到脚下的康庄大道,压根走不完!

「吐蕃啊!吐蕃!」

方重勇看向天上挂着的那一轮明月,忍不住长叹一声,心中感慨万千。

吐蕃与大唐,可以说是一对相生相杀,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大唐崛起的时候吐蕃也在崛起,当大唐衰落时,吐蕃攻入长安又退走后,同样也陷入不可逆的长期衰落。

国内政局混乱,甚至死得比大唐更早。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的话,吐蕃对后世的最大影响,不是创造出多麽辉煌的帝国,而是彻底改变了青藏高原的生态,使其永久丧失了争夺霸权的机会。

连带着,让关中平原也彻底歇菜。

简而言之,就是自吐蕃后,青藏高原便成了一块「绝地」。这件事的影响力,要以千年来计算,只是此刻忙忙碌碌的芸芸众生,压根就没有什麽感觉,更不可能料到将来如何

「官家,是下官有什麽做得不好麽?」

马待封看到方重勇半天都没说话,还以为他对自己的工作有什麽不满。

「没有,现在军工作坊运转顺畅,你功不可没,并无不妥。

本官只是感慨吐蕃人顽强,总是杀不死。」

方重勇轻轻摆手,丢下一句莫名其妙的话,转身便离开了。

他还要去制衣工坊看看,等天亮了,还要去火药工坊考察。越是到了战前,越是不能放松。

虽然这样很累,但是主将把握住了每一个细节,便可以在战场上提高胜率,对自身情况有一个充分了解。

胜利,从来都没有「自然而然」这样的事情。多准备就胜算高,胜算高就可以赌一把,不外如是。

吐蕃内部的一些事情,当年达扎路恭跟方重勇说过不少。吐蕃人的精华是重步兵。这些人都是东岱里面的小贵族,也是将领们的基本盘。

这些人打仗的时候负责破阵,锐不可当。突破敌阵后,那些轻装的步兵才会一拥而上。

只要能打掉这些「箭头」,那麽吐蕃军的实力便会大减!如何低成本打重甲兵,很可能是此战的胜负手!

而且吐蕃军制,是仿照的大唐初年的府兵制,不过还是稍有不同。

吐蕃小贵族们自备盔甲,世代相传,战后参与战利品分配,更像是宇文泰当年组建的府兵,是军中骨干,更是后备将领的人才库。

方重勇一点也不敢轻敌,更不会把吐蕃人当回纥丶突厥这些组织力较差,一击即溃的二流队伍相提并论。

此刻他还不知道的是,远在兰州的恩兰达扎路恭,已经亲率吐蕃军主力,朝着关中方向进发了,正是泾川一线。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