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老董归来(1 / 2)
第76章 老董归来
第二天。
三元农业公司发布招贤令。
相关内容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只要你有一技之长,我们全都要!
而相关待遇,更是令人瞠目结舌。
暖棚黄瓜培育技术员,月薪1200,包吃包住,年底分红,干满三年分房。
暖棚西红柿培育技术员,月薪1200……
暖棚菠菜丶菌类丶草莓……
轨道电力维修员,月薪900……
轨道交通信号……
列车司机……
事业部运营总监,年薪5万,团队激励奖100万起……
当人们对招贤令半信半疑,或者犹豫着要不要去十里营瞧瞧的时候。
聊市招商负责人,携麾下三十多名干将,高调宣布加入三元农业,任职事业部餐厅总经理职务。
消息传出,比之招贤令还要令人惊愕。
有好事者致电聊市,聊市保持沉默,变相等于承认了此事。
一时间,不知东山境内,就连周边省份也议论纷纷。
紧接着。
泰市路桥第一建筑工程公司董事长,宣布辞职,任职三元农业稽查总监一职。
泰市路桥第一丶第二丶第三建筑工程公司,三位总经理,六位副总经理,纷纷辞职。
分别任职三元农业事业部-火锅项目负责人丶半成品蔬菜负责人丶泰市菜篮子工程负责人丶瓜果拼牌负责人……
一时间,泰市上下,无不哗然。
在当地人看来,泰市路桥不是小公司,它不仅承揽了东岳景区改造项目,还负责人了泰市几乎所有的路桥工程丶官方建筑。
如今走了那麽多人,如此辉煌的公司,怕不是也会像老棉厂丶老炼油厂丶老纺织厂一样,迈入官企改革的后尘。
东山日报给出模棱两可的评价:这是一个时代的落幕,也是一个崭新时代的开始。
与此同时。
聊市八十馀名农业丶水利丶机电等领域的技术员,加入三元农业。
泰市交通学院副院长,携两百馀名应届毕业生,赶到十里营。
另有。
十多馀名来自东北的壮汉,
二十馀名来自南云的壮汉,
二十馀名来自陕地的壮汉,
三十馀名来自西山的壮汉,
五十馀名来自草原的壮汉……
先后迁居余家村。
…
「一千名农夫,每人持有一分地,自家可以铺设100亩农田。」
「一座塑料大棚占地2.25亩,等于拥有45座真塑料大棚。」
「如果搭配5倍的虚假塑料大棚,等于自家投产了270座。」
「如果按照之前的方案,真塑料大棚用于育苗增收,虚假熟料大棚用于做样子……」
「今天270座全部种韭菜,三天后,45座真塑料大棚退出,带着新一批225座虚假塑料大棚种白菜。」
「六天后,45座真塑料大棚再次退出,带着第三批225座虚假塑料大棚种西红柿。」
「以此类推……」
「等到腊月底,差不多可以赚到3500万。」
余阳站在砖窑烟囱顶部的了望塔内,拿着望远镜眺望远方。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
3万亩耕地,在四千多劳力,两千多施工人员,以及众多机械设备的忙碌下,用了足足半个月,方才完成三通一平。
也就是平整场地,通路丶通水丶通电。
但完成该项目之后,接下来的施工速度,陡然上升了无数个台阶。
就像塑料大棚。
十里营的劳力,参考施工图,按照米字布局,挖出众多一米方圆,一米深的基坑。
随后打桩机入场,将三米长的钢轨锤进地下,并通知钢筋工焊接一立方米的钢筋笼子。
紧接着,重型运输车沿着新修的轨道路基,运来水泥丶砂石。
负责该区域的人员,从水渠取水,拌灰之后,把混凝土灌入钢筋笼子,构成一个个水泥墩子。
一个区域如此,其它区域也是如此。
仅仅一周,高达3万亩的场地,就完成了塑料大棚桩基施工。
然后。
重型运输车送来钢骨丶塑料膜。
电气焊人员负责把钢骨焊接在水泥墩子上,其馀人员则铺设塑料纸。
如此,一座座塑料大棚,犹如泛着白沫的海浪,从南向北,席卷大地
又犹如绘图机,刻画出一座八卦盘雏形。
「之前每天投产50座塑料大棚,现在差不多可以改成每天投产300座。」
「只是轨道铺设速度较慢,现在才抵达砖窑北部,不利于蔬菜运输……」
余阳联系市二建董事长。
对方从一开始就想投靠自家,但搞来搞去,市一建董事长进了三元农业,市三建董事长跑去养猪,三大公司的三个总经理和六个副总,又全都有了新项目。
最终只有这个高管,留在了泰市路桥。
也成了泰市路桥的实际负责人。
电话接通。
「余老板,您有什麽吩咐?我马上辞职。」
「不,我是想让你加快轨道铺设速度,至少在腊月中旬之前,完成南北向竖轴轨道。」
「这样啊,好的。」市二建董事长郁郁寡欢,语气消极,打算挂了电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