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0章 请求为李适之封王,占领蒲津大桥(2 / 2)

加入书签

李瑄微微点头,问其他将领。

河东军被李光弼带着出井陉,加上潼关之战的损失,已所剩无几。

李瑄不可能让李光弼丶郭子仪率师到河东。

历史上,李光弼丶郭子仪在河北节节胜利,整个河北形势一片大好,眼看就可以进攻范阳的时候,李亨突然让李光弼丶郭子仪率领五万精兵班师回朝。

京兆地区,有不少到河东的渡口,如果失去河东,这些渡口一定会被叛军占据。

唐军只能继续向北,寻找大军渡黄河的渡口。

叛军想在河东得人心不容易,唐军有绝对的把握,驱逐河东的叛军。

「占据河东,能牵制黄河一线的叛军。届时,即便主动进攻潼关,也可以选择两路共击,容易许多。」

「也可趁叛军慌乱之际渡河截住叛军退路。」

「末将赞同先攻河东。」

「末将请命……」

诸将纷纷请命。

只要李瑄一声令下,不论去哪,他们都会全力支持。

「既如此,车将军再派探马,沿黄河北上,寻找未被叛军占领的渡口。」

李瑄向车神塞吩咐道。

「遵命!」

车神塞领命。

「休整三日,大军准备出发。」

李瑄再下命令。

又吩咐一些军事事宜后,李瑄在众将恭送下,与李隆基一起离开。

从始至终,李隆基未说一句话。

「以后这样的军议,就不要叫朕了。」

在龙辇上,李隆基不满地嘟囔一句。

那些将领,全都是李瑄提拔的。只是表面行礼,没有一个尊重他,让他很不是滋味。

他已经没有发号施令的权力了。

「圣人不喜这种场合,以后就不叫圣人来了。」李瑄笑道。

再看李隆基闷闷不乐,一句话也不想和李瑄说。

李瑄送李隆基回夹城后离开。

翌日,朝廷下诏,封李适之为陇西郡王。

文武百官没有大惊小怪。

子已封王,如果父亲连一个郡王都不是,却是不合适。

此时李适之还在白兰羌,未收到李瑄迎接他回长安的消息。

当天下午,李瑄在政事堂处理政务的时候,罗兴急匆匆入堂禀告。

罗兴被李瑄封为左龙武大将军,薛错被李瑄封为右龙武大将军,裴璎被李瑄封为右羽林大将军。

他们是当前长安三大天策卫将军,也是禁军将领。

同时,李瑄已经下令京兆一带招兵买马,应募者如云。

那些新兵经过训练后,将投入到诸军之中。

等河西丶陇右军到来,李瑄还会再挑选一万人为天策卫。

「哪一处有消息了?」

李瑄看罗兴的样子,猜测是哪路探马为他带来消息。

「回秦王,河东诸郡没有被叛军占领。现在哥舒翰率领潼关之战溃败的一万河朔军,以及河东诸郡上万兵马,守卫河东郡的郡城。」

罗兴向李瑄回答道。

「河东未失?」

李瑄面露喜色,他很快就捋清其中的因果。

历史上潼关之战结束后,安禄山将占领长安的任务交给自己的义子安守忠。

令潼关之战的功臣崔乾佑渡过黄河,进攻河东诸郡,让洛阳周边形成屏障。

继续向北是非常困难的,众所周知,太行山以西的诸郡,到处都是易守难攻的区域。

崔乾佑想北上太原,甚至堵住井陉,掏李光弼丶郭子仪的屁股,没有一定的兵力和后勤,不可能完成。

「现风陵渡和蒲津桥等靠近潼关的大渡口被叛军占领,但末将认为,只要能让哥舒翰派兵占领蒲津渡和蒲津桥……」

罗兴将他得到的情报禀告李瑄。

「等着,本王为哥舒翰修书一封,立刻派遣探子将本王的书信交给哥舒翰。」

李瑄说着,将一本未看完的公文推到一边。

他取出一张白纸,挥笔为哥舒翰写一封信。

他向哥舒翰表示潼关之失,不是他的过错,不必为此介怀。

他已经被封为秦王,节制天下兵马,令哥舒翰出兵进攻蒲津大桥,为大唐铁骑开道。

书信之后,还封哥舒翰为河东郡都督,让他有名义行河东军事。

最后,李瑄在书信上,盖上秦王印。

罗兴拿到李瑄的信件,退出政事堂。

李瑄之前判断河东已失。

所以根本没想过蒲津大桥还存在。

这个时代,铁甲丶大盾丶强弩往桥尽头一布置,千军万马也难过。

如果说潼关有概率攻破,那蒲津大桥没有一点可能从对面强攻。

是以,蒲津桥有「蒲关」之称。

说起蒲津大桥,在后世人尽皆知。

怀丙和尚捞铁牛的故事可是必修课。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黄河以西的强秦为了进取河东,在蒲州一带修建蒲津桥。

自此以后,历朝历代又不断翻修扩大蒲津桥的规模,使蒲津桥的历史经久不衰。

三十年河东丶三十年河西,这句话用来比喻世道变迁丶盛衰无常。但这句话就来源于蒲津桥所在的黄河两岸。

到了隋唐时期,政治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终于使古老的蒲津竹索浮桥不堪重负。

开元盛世,长安许多从陆路运输的物资,都要经过蒲津桥。

是以,蒲津大桥诞生,又被称为「蒲津铁桥」。

蒲津铁桥的建造,在开元年间是一项非常浩大的工程,由李隆基亲自过问。

开元时期的冶铁业发达,两岸数万百姓奉命炼铁铸造,由众多工匠设置桥体。

历经苦战又铸成铁牛。铁牛分别伏卧于黄河两岸,将铁索拴系于其身,连接舟船。

这是历史上第一座固定铁索浮桥。

和普通桥梁不同,想烧毁蒲津铁桥非常困难。

这座铁桥的意义可想而知,在哥舒翰的掩护下,唐军铁骑可以轻易经过蒲津铁桥,威慑潼关。

哪怕叛军在河东有一部分兵马,和唐军的铁骑数量相比,差太远了。

三日后,安西丶北庭的铁骑照常出发。

但目标路线变了,除了华阴只留下三万骑,其馀直扑蒲津桥。

李瑄令兵部尚书封常清亲自出征,调度诸军,令侍郎岑参为天下兵马大元帅行军司马。

到达河东后,尽可能多地打造船只,为渡河做准备。

李瑄知道真正的大战还未开始,他要坐镇长安,了解各地消息,统筹调度。

长安当前只留有一万名天策卫,还有一些新招募的兵卒。

几日后,李瑄听闻一个坏消息。

不出他所料,武令珣和田承嗣取得南阳之战的胜利,唐军五万兵马被打败,四处逃窜。

李瑄得知的战报令他非常不满。

本来唐军与叛军双方于叶县城北枌河对峙。

叛军不敢轻易进攻。

但是在唐军将领的请命下,薛愿听从将领的请求,渡河主动出击。

唐军中了武令珣的圈套,又被伏击,首尾不能相顾,顷刻大败。

诸郡组成的杂兵,和临时招募的乡勇。如何能和安禄山的边军对抗呢?

幸好只是薛愿一个人的军队败亡。

岭南节度使何履光丶黔中节度使赵国珍丶襄阳太守徐浩尚未赶到。

他们的兵马未与薛愿军汇在一起。

但是军营之中,有许多购买军资的金银珠宝,在溃败逃跑的时候同军资器械都丢弃在道中,堆积如山,叛军捡钱都捡疯了。

李瑄第一时间下令,让徐浩放弃周郊,死守南阳城,遏制叛军南下。

南阳城是天下坚城。

李瑄不放心徐浩这个大书法家,他觉得这些曾任太守的官吏对军事一窍不通。

于是,李瑄任命王难得为南阳都督,令他立刻赶往南阳,统领从江南丶岭南丶黔中赶来的军队,抵抗叛军。

他要将叛军夹在河南一带,三面围歼。

李瑄特意叮嘱王难得,如果有太守不听从他的军令,直接拿下,送到长安。

不过有一点是好,李瑄大概得知南阳丶汝南丶颍川一带的消息,局势没有恶化到一发不可拾的地步。

李瑄让探马与廖峥嵘的常平新兵一起向东打探消息。

他要知道雎阳丶江淮一带的动静。

等河陇劲卒到来,他会派遣一部分精兵,从山南到达南阳,配合王难得。

李瑄令人尽快收集粮草,用丝绸丶珠宝向商人丶大族手中和籴粮食,并发动民夫。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虽然河陇劲卒还未到达,可以让运输粮食的队伍出武关,到达山南,在沿途的驿站储存粮食。

在这关键时刻,哪个郡县敢掉链子,李瑄会毫不留情地宰了他。

局势明朗后,李瑄的战略已经形成。

李光弼丶郭子仪,在河北诸郡的义军辅助下,剿灭叛乱。

封常清丶车神塞率领在河东,伺机渡过黄河。

李嗣业率陌刀军和三万骑在华阴,观察潼关动向。

王难得前往南阳,稳固局势。

河陇的援军到达后,就开始真正的战斗。

安禄山的军力也不得不分散。

河北的史思明丶蔡希德已经被郭子仪丶李光弼击败一次。

潼关之战虽大胜,但被李瑄阴了一下,非常憋屈的缩回潼关,等待回纥丶吐蕃的动静。

南阳武令珣丶田承嗣在叶县大胜。

安禄山招兵买马,准备进攻雎阳渠,打通南下江淮之路,占领大唐的赋税。

李瑄和安禄山都雄心勃勃,想快速干掉对方!

……

河东城。

「潼关之战,我也有错啊!谢秦王给我将功折罪的机会。」

哥舒翰收到信件以后,向西面一拜。

被崔乾佑打败后,他收拢一万溃兵,又在河东诸郡组织一万郡兵丶乡勇。

本以为崔乾佑会进攻河东,他做好死守河东郡城蒲州城的打算。没想到叛军还未渡过黄河,又迅速收兵。

只是留下一部分士兵,守卫蒲津桥和一些黄河渡口。

从这些动作哥舒翰判断出发生变故。

现哥舒翰知道,李瑄王者归来,完成清君侧,把持朝政。

平定叛乱,由李瑄一手主导。

作为李瑄曾经的属下,哥舒翰立刻找准人生的方向。

当天,哥舒翰将此消息告知麾下田良秋和李承光,他决定尊奉秦王的命令,于五月十六日凌晨,进攻驻扎在蒲津大桥东岸的叛军。

保险起见,他带领全部士兵前去。

田良秋和李承光立刻表示支持哥舒翰。

潼关之战大败后,他们已经没有容身之地。

幸亏李瑄完成政变,现李瑄是他们唯一可以依靠的人。

五月十五日,哥舒翰用仅剩下的财物买来肉食,犒赏给士卒,养精蓄锐后,两万士卒于子时出蒲州城,奔向蒲津桥。

蒲州城距离蒲津桥不远。

甚至驻扎在那里的五千燕军士卒经常到蒲州城下耀武扬威。

燕军一直认为哥舒翰是缩头乌龟,若非崔乾佑率主力回援潼关,他们一定会直接进攻蒲州城,将河东诸郡全部拿下。

崔乾佑也考虑过蒲津桥的重要,以骁将安神威为首,率五千士卒防守,以防止唐军从蒲津桥进入河东支援。

崔乾佑丶安守忠等将都有与李瑄军在关中一决胜负的决心。

奈何安禄山不同意,下死命令守卫潼关。

……

哥舒翰带兵出城半个时辰后,到达蒲津桥外。

他让士卒尽量动静小一点,顺着黄河行走。

黄河奔流而下的声音,遮住一些动静。

叛军知道现在是非常时刻,没有太过松懈。

他们除了时时刻刻守卫蒲津桥的士卒外,周围还有骑士巡逻。

于两里外的时候,他们发现大队唐军南下。

隐隐约约,数以万计。

「敌袭!」

「呜呜……」

巡逻的燕军士卒惊慌失措地大叫一声,然后迅速吹响敌袭的号角。

所有睡梦中的燕军被惊醒。

守卫蒲津桥的燕军基本都是步兵,他们披上盔甲,持兵器,很快就组织起防御。

安神威让传令兵乘坐小船顺河而下,告诉潼关的崔乾佑有唐军进攻蒲津桥,请求援助。

潼关依靠黄河,距离蒲津桥不到五十里。

自古以来,守卫潼关,必守风陵渡丶蒲津渡。

崔乾佑深知这个道理。

他本想占领蒲州城,确保蒲津桥的安全。

他听说哥舒翰聚集上万士卒守卫蒲州城后,已经决定进攻。

但因为李瑄的到来而不了了之。

崔乾佑又不甘心将蒲津渡和蒲津桥拱手让给哥舒翰,所以派遣五千精锐步兵守卫,认为可以阻挡哥舒翰的残兵败将……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