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8章 会师章楶(1 / 2)
见好就收,切忌得意忘形。
大胜之馀,赵煦做出了正确的选择。
站在统治者的角度,赵孝骞攻破西夏都城,便已为大宋攒足了筹码,接下来该跟西夏聊聊休战止戈的事了。
挟大胜之威,命令宋军乾脆灭了西夏国,行不行呢?
当然行,有了赵孝骞的五千火枪兵,又有了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战术战法,灭了西夏国并非完全不可能。
但,大宋会付出极重的伤亡代价,而且别忘了,北边还有一个辽国在虎视。
大宋若因此战而国本大损,猜猜辽国会干什麽?
总不会好心来给大宋官家拜寿吧。
真当咱们是兄弟之邦了?人家是狼,来自北方的狼,要吃人的。
所以,宋夏之战打到今日这个程度,是最符合大宋利益的,多一分少一分都差了火候。
都城被克,宋军化整为零,多支军队深入西夏腹地,坐在谈判桌边,这便是大宋摆在台面上分量极重的筹码。
而大宋需要的,一是体面,以后每年的岁赐你们就别惦记了,不仅如此,西夏从此以后还必须向大宋称臣。
二是疆土需求,你们占我的疆土必须退出去,我们占你们的地就不还了。
赵煦提出的条件,不怕梁太后不答应。
都城被克,城中亲信官员武将基本被赵孝骞屠戮乾净了,梁太后后院着火,哪里还有心思与宋军继续交战,忙着回去收拾烂摊子才是正经。
赵孝骞率部破西夏都城的消息,以最快的速度传遍汴京大街小巷。
与朝堂诸公的反应一样,汴京的百姓首先是表情木然,
不敢置信,然后有人回过神,反覆确认过后,站在大街上忘形地大吼大叫,有人失神地喃喃念叨,有人跪在地上泪流满面。
更多的则是欣喜若狂,叫上亲朋好友相邀进了酒楼,咬牙排出省吃俭用的铜钱,点酒点菜,共谋一醉。
比百姓更高兴的,则是文人士子。
他们饱读诗书,比普通人更感性,而且更善于表达这种感性。
莫说大宋积弱,但文人的心却从来不弱,否则宋词也不会分为豪放和婉约两派。
军事上再失败,豪放派仍然乐观且坚定,诗词里无不放怀畅想王师北定,无不期盼朝廷频传捷报。
今日,捷报真的来了,而且是令人不敢置信的破敌都城的大胜。
不仅百姓们欢欣惊喜,文人们更是乐疯了。
这是多麽典型的豪放派素材啊!赶紧写诗,填词,各种词牌名都用上,还要喝酒,进青楼搂着姑娘喝酒,日子再穷都要庆祝。
于是,赵孝骞的这道捷报,无意间竟刺激了汴京的经济。
当日汴京街头巷尾,各种勾栏酒楼青楼人满为患,侍酒的姑娘们忙得合不拢腿,京师的酒类消耗量比平日多出数倍有意思的是,赵孝骞彻底红透汴京了。
攻破西夏都城的战功被人反覆传颂,报捷奏疏上都没写的细节,勾栏院说书的和青楼饮酒的文人们却说得身临其境,好像赵孝骞攻破都城时,他们就在现场旁观,连赵孝骞骑马入城时的姿势都一清二楚。
红的不仅是赵孝骞本人,还有他曾经作过的诗词。
赵半阙并非浪得虚名,本就名满天下,如今他的诗词更是被汴京的文人们争相传诵,各家青楼的姑娘们琵琶都快弹冒烟了,唱的都是赵孝骞作的诗词。
风流俊朗,文武惊世的楚王世子形象跃然而生,令汴京无数闺秀暗暗倾心。
至于立功当事人的楚王府,还有赵孝骞母亲冯氏的芳林园,两座府邸更是疯狂欢庆。
赵颢回府后当即大肆赏赐下人,难得大方一回,每名下人赏钱一贯,然后赵颢哈哈狂笑钻进后院,与侍妾们一同放了几发欢庆喜事的礼炮,放得赵颢两腿发软,三天没出门。
西夏,夏州城。
三天三夜的奔波,赵孝骞座下的马儿都快跑断腿了,将士们终于赶到了夏州城,与章所部两万兵马会师。
汴京城的文人百姓们还在为他的胜利大肆庆祝时,没人知道赵孝骞有多难过。
攻破西夏都城,等于捅了马蜂窝,从兴庆府到夏州这一路上,西夏军疯了似的对赵孝骞所部围追堵截,誓要将这恶贼斩于马下,消我西夏都城被破之奇耻。
于是,西夏这片土地上,赵孝骞成了众矢之的,人人得而诛之 。
这种如过街老鼠般的待遇,实在不好过。
火枪兵才五千,并非天下无敌,当敌人几万几万地冲过来,除了跑没别的选择,誓死不退什麽的,赵孝骞根本没考虑过。
占了那麽大的便宜,敌人如此疯狂追杀也能理解,毕竟攻破都城的性质,比刨了他们家祖坟还严重,人家不跟你拼命才怪。
面对数万敌人的围追堵截,而且摆出决一死战的架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