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196(2 / 2)

加入书签

刘彻懒得理会。白糖虽然赚钱,但赚钱的地方多呢,他不打算在匈奴解决之前开双线作战,按历史上的进程来就可以了。

毛纺中心和钢铁中心的建立,已经初步让他和朝中臣子看到了工业的力量。难怪说工业文明积攒财富的速度是农业文明无法想象的……比他变着法子向贵族、富户和小民抠钱快多了。

毫不谦虚地讲,他看看史书上的记载,他抠起钱来是真的一视同仁,一个也不放过的,哈哈。

这工业积攒财富的能力,他在后世见是见得多了,但那太超前,就算他生活了挺久,拿来比较还是缺乏实感。

现在铁官用的是那个叫柯尔特的洋人发明的搅炼法,这还是工业革命早期的老法子,直接出钢水,一个在此时可谓巨炉的高炉,一昼夜出钢水有多少呢?

稳定下来之后,两千多斤。

这在铁官初建的时候还闹出了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

铁官一开始造的高炉烧塌了,后来总结经验重新起炉,终于成功之后,高兴得一口气竖了五座高炉。

然后他们傻眼了。

炉多了,矿没了。矿山那边根本忙不过来,挖出来的矿甚至都不及运转。造好的高炉一时只能空置在那里,等矿积攒了一批足够维持到停炉检修时再开炉。

后来是先弄出了□□,虽然威力不大,但总比人一下一下的挖要强些。然后刘彻看着运输实在是不行,让人把钢材先用来铺轨道。矿区和铁山之间如有水道,先以船运,然后铁轨相连。

这样做出来的钢材强度不够,做火车的铁轨是不行的,但只以马拉货车,在轨道上拖行的话则没问题。就这样百般设法,总算让铁矿和煤的产量,接得上高炉的消耗了。

一昼夜出钢1吨有余,一座高炉一年就能出钢近四百吨。而大汉有不止一个钢铁中心,年产数千吨。这产量在后世看来惨不忍睹,刘彻都不想去回忆那个“唐山瞒报产量”的段子。他大汉年产数千吨!这产量到后世讲出来能把人牙给笑掉了。

他这才哪到哪,横向比就行了,不能竖向比。

秦皇汉武唐宗,李世民那还在发育,嬴政尚未一统天下,铁官的规模自也有限。这么一比,他大汉独占鳌头啊!

带来最直观的成果,就是铁器价格大跳水,以及钢铁制品质量更好却反而比过去更便宜。

铁制农具的价格只有过去一半了。有恒产的农家往往每一两年就尽量攒钱置办一件铁制农具,从犁头开始,一年一年的腾换。

锄头、镰刀、铁锹、铁镐……哪个叫人看了不眼馋。

这些农具犯不着用钢,它们用的是生铁淋口的技术,用熟铁或低碳钢打造之后,再熔化生铁淋在农具上,兼具两者之长而无两者之短,既耐磨损,又质韧不似生铁性脆易碎,成品更为轻巧好用,还便宜。

汉军中用的武器,过去仍是青铜与铁制混用,而现在短短几年间,已经全部换上了钢铁制品。中级将领用的兵器,则是工匠用坩锅炼钢打造出来的。

坩锅炼钢只能出小件,也费人工,但凡事怕的就是比较,要跟此时已经有的不太成熟、费时费力还要看运气的百炼钢相比,算得上量产级的程度了。

盔甲就是大量用钢甲了。这种钢的质量做铁轨不行,做盔甲一点问题也没有。再用上水力锻锤,简单的胸甲一敲就是一个,铁匠再稍稍修一下就行,一天就能捶出上百件粗胚来。

产得多就贱了。刘彻现在也不再将钢铁看作必须投钱进去养着的机构,而是用经营公司的方式来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