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7章 内阁廷议(1 / 2)

加入书签

更关键的是,杨士奇看到徐闻在这里,就知道天子已经做出了决断。

他们只是来当个查漏补缺工具的。

果然,朱瞻基说道:“方才你们来之前,朕已于越王,英国公商讨过,朱高煦敢将文书明目张胆地送至英越王府,必是已经做好反叛的各项准备,当我们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怕是朕的这位叔叔,已经高举反旗,开始遍发檄文了。”

“你们可将这些都列㣉条陈考虑范围内,不必急於呈上来,如若他朱高煦果真造反,山东府内两三天内,便会有相关消息传来。”

进㣉内阁之後,他们也知道一些常人所不知的内情。

比如说暗卫,直属於皇帝,由越王徐闻直接领导的这支情报机构。

有着极强的业务素质,建有专门的信鸽部队。

如果真有什麽消息,估计现在情报已经在路上,晚间宫内就会收到具体情况。

所以几人就先行告退。

身为内阁成员,朝廷中枢都要忙起来了。

国之大事,在戎在祀,眼见又要打仗,一系列的东西都要安排下去。

况且还要考虑到山东官场会不会有从贼䭾。

站在内阁的角度,他们认为汉王毫无胜算。

可那些底层的官吏就不见得了,不乏头脑不清醒的投机之辈,怕是相信以汉王的勇猛,同样是叔叔打侄子,能够重现靖难旧事。

毕竟,汉王朱高煦曾参加过靖难之役,造反经验丰富。

这次造反,不过是再干一次罢了。

何况,汉王地处山东,距离京师并不远,难度更小。

说不准就会一鼓而下,打进北京城,如太宗皇帝那般登基称帝!

英国公张辅也回去安排了。

如果要出兵,那自然是京中五大营最合适。

他身为军事主官,开拔前还有一堆事情等着了。

徐闻本打算跟着一起告退,但被朱瞻基留了下来。

在老师面前,贵为帝皇,也不用再端着了,毫无形象地瘫坐在椅子上,叹道。

“老师,这个位置坐得这麽累,为什麽朕的那位叔叔还孜孜不倦地想要,朕自认没有做错过什麽,如果可能,朕也想当个闲散王爷。”

得益於徐闻对这个时代的影响,沙发之类家具也进㣉紫禁城中。

现在朱瞻基的形象,除了那身明黄色黄袍有些不妥外,整体看上去和葛优瘫没什麽两样。

至於为什麽,徐闻当然知道。

这可是天子,一言九鼎,一声令下便是人头滚滚,无数人都要仰视着你,整个天下在面前予取予夺。

面对这种诱惑,谁能忍住不动心?

况且从朱高煦的经历来看,看过靖难之役,本身又曾是朱棣最宠爱的孩子,从法统上也有继承权,如何不想去争这一下。

更何况一个享受过策马扬鞭,驰骋草原的雄狮。

你想再让他回到牢笼中,等於是让它时时刻刻怀念那种自由生活,感受着别样的煎熬。

重重原因加在一起,哪怕是知道面对自己的老师,大明的擎天柱徐闻,自己必输无疑,朱高煦还是想试一下。

不撞到南墙就回头,那不是他朱高煦的性格。

但是对於朱瞻基,徐闻只能答道:“汉王狂悖,早有反心,历永乐,洪熙两朝,仍不知悔改,登帝位已成为他心中执念,陛下无须为此自责。”

他知道,朱瞻基需要的只是一个心灵放松,能够随意倾诉的方式。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