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8章 决战炎城!秦国遗民,大将军蒙破虏!(2 / 2)

加入书签

与此同时,另一边。

炎城。

山海关周边最後一座孤城。

整座城池残垣断壁,四处堆满了尸体丶破碎的铠甲以及兵器,甚至连街道两旁的屋顶都倒塌了,满目疮痍。

战斗已经结束很久了,城里的百姓依旧躲藏在房屋里,瑟瑟发抖。

在一处战略营帐内。

十数名将领围坐一圈。

他们身上沾满了鲜血,满脸疲惫不堪,不过依旧强打起精神,商讨着应对匈奴的计策。

“匈奴左贤王刘豹暂时退兵。”

“不过,这只是暴风雨之前的最後宁静,接下来,匈奴大军就要展开最为猛烈的进攻,我们该如何抵挡?”

光头壮汉坐在前排位置上,他的身躯粗壮,宛如铁塔,浑身上下散发着钢铁般坚韧的力量感。

但此刻,他的脸色无比惨白,显然是受了极为严重的伤势。

其馀人也好不到哪去,各自身上都负伤。

“匈奴铁骑实在是太强大了,仅是三万人,就压着我们五万人打,打的我们毫无还手之力。”

另外一名将领苦笑道。

众人都沉默了。

匈奴铁骑一路横扫各大孤城,铁蹄之下,无人能挡,即便他们想要抵抗,也根本没有机会。

现在,只剩下炎城。

他们以为凭藉五万士卒能够抵挡三万匈奴铁骑,可是,这完全就跟异想天开一样。

匈奴铁骑太强大了!

仅仅是一次冲锋就让他们损失近一万的士卒!

甚至是有好几次,匈奴铁骑都冲到炎城之内,肆意屠杀炎城百姓。

若不是他们浴血死战,炎城早就沦陷了。

“擦,大哥,你倒是说句话啊!我们现在应该怎麽办!”

“炎城孤立无援,我们是带着百姓走,还是继续留下来与匈奴死磕到底!”

光头壮汉看向为首座位上的那名男子,急得团团转。

男子穿着一袭黑甲,年龄约莫三十多岁,留着寸许胡须,身材高大。

虽然没有说话,但却给人一种威严肃穆,泰山崩於前而面不改色的气势。

他是炎城之主,蒙破虏。

面对众人询问的眼神,蒙破虏脸上凝重,缓缓开口。

“匈奴兵锋不可敌,我已派人通知大齐皇朝了,让他们派兵过来支援。”

此言一出,众人面带忧虑。

光头壮汉骂骂咧咧道:

“这块地盘当初大齐不要,可等到我们在此地建城后,他们又强行跑过来徵用我们,大齐皇朝就是一群小人!”

“反正我对大齐的人没有任何好感,说不定这一次大齐根本不会派兵过来支援。”

众人似乎想到什麽,面色极为难看。

在一年前,他们来到大齐附近建城池。

本来这块地盘,大齐的官员一而再,再而三说不要。

可当他们刚一建好,大齐的官员立马就跳出来。

说他们这群异国人擅自在大齐的领土上建城,如果不上供,成为大齐的下属城池,那就上报朝廷,移平炎城。

蒙破虏沉声说道:“当初大齐说好的,只要我们遇到困难,他们就会鼎力相助,现在我们为大齐抵御匈奴,他们应该会来帮忙的。”

“这是大齐皇朝向我们炎城承诺的。”

众人闻言心中燃起希冀。

只能寄希望於前往大齐的那些队伍。

只要他们带回援军,那炎城就有救了!

待到这些将领都离开营帐后。

蒙破虏原本沉稳的脸色,刹那间变得无比惨白,嘴角溢出鲜血,捂着隐隐作痛的胸口,喃喃自语。

“仅凭我一人之力,哪怕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突破宗师,还是无法抗衡吗?”

“匈奴铁骑太强大了,炎城的士卒都经历过严格训练,可步兵与骑兵的差距依旧摆在在这,即便是由我亲自率军,也仅能勉强防守。”

步兵与骑兵的差距,就犹如一道天堑般不可逾越。

更何况还是匈奴铁骑,号称群狼之师。

“倘若我秦国的铁骑在,一定能够灭掉匈奴铁骑!”

“数十万老秦人啊!如果死了...那我还有何脸面去见先皇,去见太子!”

蒙破虏在外人面前,沉稳坚毅的汉子,此刻也忍不住垂泪。

他的身份,不仅仅是炎城之主,更是秦国一名大将军,祖上世代为秦国效力。

然而,堂堂一位大将军,却沦落到带着秦国子民逃亡。

耗尽一年时间,建立一座小城,勉强能让秦国百姓有一个安稳的家。

这突如其来的一场战争,让数十万老秦人,辛苦一年的血汗,全都付之东流!

“太子殿下,十年了....你身在何处...老秦人没了主心骨,老秦人需要您啊!”

蒙破虏仰天长叹,泪水顺着脸颊流淌而下。

十年前,秦国如在狂风暴雨中飘摇的孤舟,遭遇六国如排山倒海般的打压,国家动荡不安,即将要被覆灭。

是先皇出面,将幼年的秦政送去做质子。

这才让秦国得以安稳。

秦国所有人都不知道,他们的太子殿下究竟在那个国家做质子。

秦国弱小,弱到连他们的太子都要送去做质子!

这对於秦国来说,是莫大的耻辱,刻在老秦人骨子里的耻辱!

自从先皇与皇后不知所踪,老秦人举国之力,付出无数代价,跑遍百馀个国家,只为寻找....

他们的太子殿下。

本站采用Cookie技术来保存您的「阅读记录」和「书架」, 所以清除浏览器Cookie数据丶重装浏览器 之类的操作会让您的阅读进度消失哦, 建议可以偶尔截图保存书架, 以防找不到正在阅读的小说!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