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天子东巡(1 / 2)
第527章 天子东巡
得到郭嘉和贾诩二人的支持,刘协终于下定了去泰山封禅的决心,并且在翌日一早便于朝会上宣布了此事。
而一切也正如郭嘉两人预料得一样。
刘协都没有主动开口暗示,崔琰丶杨修丶董忠等一众世家代表们便十分积极地表示愿意出资供天子东巡,前往泰山封禅。
他们这麽热情也是情有可原的。
毕竟只要出了这个钱,就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还能为家族拉一大波政治资源,何乐而不为?
而且哪怕不从家族利益角度出发,能够出这个钱,也是一项无上的光荣!
要知道泰山封禅可是帝王的最高成就,古往今来就只有三位帝王达成过,堪称凤毛麟角。
至于原因,细数一下泰山封禅的帝王有哪些功绩就知道了。
始皇帝,虽然大汉官方称之为暴君,但大一统的功绩是实打实的,始皇帝的名号也是公认的。
武皇帝,挫败匈奴,打出了强汉的威名,让积郁百年的大汉扬眉吐气,让异族闻汉家铁骑而丧胆。
光武帝,再造大汉,光复汉室,只此一点就足矣。
由此可见,帝王去泰山封禅的条件有多麽苛刻。
文治武功必须要完备才行。
而当今天子的功绩比之光武皇帝有过之而无不及,不仅光复汉室,而且还在短短十年内就恢复了大汉国力。
如今的大汉武德充沛堪比武帝时期,轻徭薄赋丶政治清明堪比文景二帝时期,可谓空前盛世。
但这样的帝王百年都难出一位,错过了这次,谁知道下次得在几百年后?
到时候想出这个钱都没这个机会!
至于其他朝臣,虽然对于天子想要前往泰山封禅一事都感到吃惊,但却没有一人提出反对意见。
毕竟天子能够在泰山封禅,他们这些臣子也与有荣焉,因为这说明他们所侍奉的天子是千古明君,而天子开创的盛世也同样有他们的一份功劳。
就这样,前往泰山封禅一事顺利确定了下来,并且通过大汉民报对朝野各地公布。
大汉民报,是在新型造纸术和活字印刷术发明一年后,由刘协下旨所开创的报纸。
其实朝廷早就有类似的业务,也就是邸报。
邸报又称「邸抄」「朝报」「条报」「杂报」等,是朝廷专门用于传知朝政的文书和政治情报的新闻文抄。
邸报一般只在官宦之家中流传,订购者也都是官员,是不面向普通百姓的。
但大汉民报却不同,普通百姓也可以购买,而且价格低廉,记载朝廷最新颁布的政令以及国家大事。
经过这麽多年的发展,大汉民报早已经在民间广为流传,被百姓所接受。
天子将要前往泰山封禅一事传开后,朝野上下都是一片震动,百姓们无不振奋。
「陛下乃一代圣君!当得起泰山封禅之荣!」
「没错,只有陛下这等圣君才当之无愧!」
「陛下创下这般旷古震今之功绩,开创如此太平盛世,堪称千古一帝!」
「可有人与我同行前去泰山观礼?
「甚好!吾正有此意!」
「善!带我一个,我也一同前去!」
「此等盛事岂能错过,我也同去!」
「快哉快哉!」
……
不知道多少人得知此事后开始呼朋唤友,打算提前赶往泰山,好于封禅当日亲眼目睹当今天子的封禅大典!
而从这里就能看出刘协在天下人心中的威望。
若是不得民心,或者功绩平平,那麽放言自己要去泰山封禅,只会徒惹耻笑。
但是刘协要去泰山封禅的消息传出去后,却只有认可与支持的声音!
而与此同时,朝廷也紧锣密鼓地开始准备了起来,上上下下忙得不可开交。
天子只需要做出封禅泰山的决定就行,但手底下的臣子要头疼的事情可就多了。
东巡路线丶仪仗队伍丶随行队伍丶护卫队伍丶后勤补给以及到了泰山后封禅祭祀所需要的祭品等等,都需要详细的规划和安排。
当然,还有最重要的一点。
天子要率领百官前往泰山,来回少说都需要四五个月的时间,在此期间必须要有人留守长安总领朝政。
而谁留下来,便成了一个问题。
……
未央宫,内阁偏殿。
司马懿丶杨修丶诸葛亮丶鲁肃丶法正五人围在一张桌案前,眼睛死死盯着桌案上的一只竹筒。
竹筒之内有数根竹签。
看起来平平无奇。
只见司马懿的目光从其他四人的脸上扫过,然后沉声开口问道:「都准备好了吗?」
「嗯x4!」
诸葛亮丶杨修丶鲁肃丶法正四人都应道,每个人的表情都十分凝重,但同时眼中又有着跃跃欲试之色。
「我先来!」
杨修最先忍不住,伸手想要去抓一根竹签出来,但却被司马懿给按住了。
错愕之馀,他不满地看向司马懿,问道:「司马中书,你这是干什麽?」
司马懿瞥了他一眼,淡淡说道:「急什麽,规矩事先说好,谁抓到了写了『留』字的竹签,谁就留在长安总理政务。」
「机会只有一次,谁也不准耍赖!」
原本留守长安的职责应当是落在郭嘉身上的,毕竟他是首辅。
但郭嘉如今大病未愈,贾诩又属于半退休状态,所以留守人选就只能从剩下的五位内阁大学士中挑选。
封禅大典乃是千古难逢的盛事,谁也不想错过,因此为了公平起见,他们五人打算以抽签的方式来决定谁在长安留守,而其馀人则可以跟着天子去泰山参加封禅大典。
听到司马懿之言,杨修挑眉说道:「司马中书也太小瞧我等了,我等是那种食言之人吗?」
「再说了,谁抽到留守签还不一定呢,万一是司马中书自己抽到了呢?」
司马懿闻言冷哼道:「我抽到了留守签又如何?为陛下留守长安,这亦是莫大的荣耀,我求之不得!」
杨修白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既如此,那乾脆也别抽签了,司马中书你留下来不就行了?」
司马懿一时沉默,眼神飘忽。
诸葛亮见此心中不由得失笑,开口道:「好了,还是快抽签吧,我先来。」
说罢,从竹筒中抓了一支竹签。
随后杨修丶法正丶鲁肃丶司马懿也陆续抓了一支竹签出来,但都紧紧捏在手心里,谁也不敢看。
「子敬兄,你抓到了什麽签?」
法正探头探脑地看向鲁肃手里的竹签,然后好奇问道。
鲁肃把竹签往衣袖一藏,笑道:「我不急,待会儿再看……孝直你抓到了什麽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