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卷阅读109(1 / 2)
”冯忠不悦说道。
李同知看两人见了他就不说话,甚至还把案桌上的东西接着袖子盖了起来,心中不由撇了撇嘴。
他年纪大了,又是北边人,能走到这个位置已经是极限了。
知府冯忠和通判杨棨却不一样,南方人,还年轻,背后都有点靠山,在扬州也不过是准备捞点钱,打好关系后准备往京城走的人。
“怎么了?”冯忠发现自己语气不好后,立马软下声来和气说道。
他长了一张斯文白皙的读书人的脸,留着两撇胡子,看上去格外文气。
李同知心中微动,把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再开口时便是格外和气:“之前不是唐伯虎把他们赈灾的事情写成诗赋吗?那些村民觉得读书人特别好,这次又找了读书人来府衙了。”
冯忠有些恼怒。
这就是读书人的麻烦,干了点啥事都要宣扬一下,屁大点的事都要宣扬得格外厉害,不像那些会做事选商人,赈了灾把所有功劳都给了他,多么会做人啊。
“读书人博名气而已,那些村民找他们有什么用。”杨棨笑着安抚着,“冷一冷他们就好。”
“不好好都读书就知道做这些博名声的事情,有辱斯文。”冯忠冷笑一声,“去告诉府学的□□,看好学生,好好读书,明年乡试给我考出好名次才是,弄这些虚名也不怕到时候在整个应天府丢脸。”
李同知连连点头。
“这几日也辛苦你了,没事就下去休息吧。”通判杨棨和气说道。
李同知笑容一僵,还是缓缓退下,出了门口,狠狠啐了一声,这才捋了捋袖子,慢条斯理走了。
——他有个妹婿在京城当个小官,传信过来说了京城最近最热的八卦,也不知这两人知道了没。
——好戏在后头呢。
江芸芸见李同知独自一人回来了,脸上不显,心中止不住的愤怒。
“您说的这事,我已经和知府和通判都说了,可他们……”李同知点到为止不再说话,随后耸了耸肩,“爱莫能助。”
江芸芸低着头不说话。
“您一个读书人何必掺和那些庶民的事情,他们没粮,自然会去借,何必要您一个十岁的小孩几番跑腿。”李同知可是靠自己一个人辛苦读上来,才有了今天这番成就,看这小孩拜名师,却不好好读书,走了歪路,也是格外心疼的。
江芸芸也只是跟着笑了笑:“多谢李同知劝导,我不会走歪路的。”
李同知看着他背着比他还高的书箱,慢慢吞吞迈出门槛,觉得自己劝回一个年轻人,觉得格外得意。
他是看好江芸的!
和这样的人打好关系,自己未来也会受益的。
江芸芸出了府衙门口,一眼就看到门口那几个衣衫褴褛的老人。
他们站在府衙门口,惴惴不安,脊背都要弯成一道虾的样子,他们身边站着同样坐立不安的周鹿鸣。
她这几日一直让读书人去宣扬救灾的事情,本打算用舆论压迫扬州那些官吏,谁知他们并不把他们这些读书人放在眼里,或者说他们并不把百姓放在眼里。
——这一招并不好使。
早上江芸芸准备去读书的时候,周鹿鸣一脸歉意地带着那几人在侧门等他。
官府的粮食迟迟没有救济,免除赋税的通知也一直没有送过来,这几个村子几乎要没有活路了,卖地卖儿女成了唯一的选择。
所以他们找到了当日看上去和他们气质最相近的周鹿鸣。
这个人看上去不过是干苦力的,却和那些读书人在一起,肯定是有些门道的。
“哎哎哎,小童郎回来了。”有村长见了人激动喊着。
门口的衙役呵斥道:“吵什么。”
那老人哈头弯腰,连连道歉。
江芸芸把他们带离衙门口,一脸歉意:“我没见到知府,你们要的粮食我也没要到。”
那群老人僵站在原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