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11 章 太后临朝(2 / 2)

加入书签

好半天,刘彻只能吐出

一句。

“……别太爱了。”

【从此,关陇世族逐渐退出政治舞台,以许敬宗为代表的新兴势力活跃起来。】

【好不容易独揽大权,就在唐高宗李治准备大展拳脚之际,不幸的事发生了。】

【显庆五年十月,唐高宗李治开始发病,“风眩头重,目不能视”,他需要一个值得信任的帮手。此时,太子李弘年幼多病,朝堂上的大臣又不能信任,以免出现下一个长孙无忌,万般无奈的唐高宗李治最终选择了亲密无间的盟友、皇后武则天。】

【原本被束缚在后宫中的武则天就这样得到了参与朝政的机会,哪怕只是偶然的、暂时的,而且大权依旧在天子手中。但这对她来说依旧是一个无比宝贵的机会。】

【——这大概便是武则天登上政治舞台的开始。此后多年间,高宗称天皇,武后亦称天后,高宗为主武后为辅,并称二圣治理天下。】

【在辅佐唐高宗治理朝政的数十年间,曾经的闺阁少女武则天获得了长足的锻炼。唐高宗李治为她打开了一扇窗,封建时代女子无法接触的知识、治理国家的经验,乃至帝王心术,都化作宝贵的财富,让日后的她有机会走上那条与众不同的路。】

【上元元年(674)十二月,武则天“建言十二事”便充分展现了她的政治才华。】

水镜之中,一封长长的古卷自上而下展开,武则天提出的十二条意见历历在目。

一、劝农桑,薄赋徭;

二、给复三辅地;

三、息兵,以道德化天下;

四、南北中尚禁浮巧;

五、省功费力役;

六、广言路;

七、杜谗口;

八、王公以降皆习《老子》;

九、父在为母服齐衰三年;

十、上元前勋官已给告身者无追核;

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

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申滞。

劝课农桑、轻徭薄赋、广开言路、休养生息、弘扬孝道、提拔人才……武则天的建议可谓面面俱到,此时的她,俨然已经成长为一位具有远见卓识的优秀政治家。

历朝历代平行时空,亲眼看到这一条条举措的有识之士都不禁点头,对武则天的才能表示认可:“难怪此女竟能为帝!”

平行时空的女帝武则天目露追忆之色。

随着仙人的盘点,她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看到了自己大半生的经历。曾经的苦难与挫折,对此时的她来说已经微不足道,而被立为皇后的高光时刻,仍让她念念不忘,看到这一幕,嘴角都忍不住上扬。

至于她生命中最重要的男人唐高宗李治……

她不知晓九泉之下的李治如何看待自己的所作所为,但她并不后悔。

无论如何,她都对李治心怀感激。

她能有今日,身为丈夫的李治功不可没。李治去世之后,她几乎将之夸成了完人。

可能武则天唯一没想到的就是,唐高宗李治会受她牵连,留下懦弱无能的名声。

女帝眼中闪过一道寒光。

——后世的史官不愿意承认武则天的能力,只好将她的上位归于唐高宗的无能,这自欺欺人的样子何其荒唐可笑!

【弘道元年(公元683)十二月,在位三十四年的唐高宗李治去世,谥号天皇大帝。】

【在位期间,他命人修撰五经正义,对并称为五经的五部儒家经典进行解释,又将帖经和杂文纳入科举考试,诗歌亦在其中,某种意义上推动了唐诗的兴盛;由长孙无忌主持编修,永徽时期彻底完成的《唐律疏议》,作为华夏现存最早的完整古代法典流传至今,对后世影响深远;此外,在唐高宗李治手中,大唐王朝的版图抵达巅峰,就连当初拖垮隋朝的高句丽也被一举消灭,空前的强盛震慑万邦!】

【李治去世后,皇太子李显即位,而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相较于历代皇太后,武则天拥有更大的权力,来自李治的遗诏:“军国大事有不决者,取天后处分。”】

【此时的武则天年已六十。封建社会,这个年龄的老人称得上长寿,都开始安心养老了。但武则天却是一个例外,她依旧精力旺盛,耳聪目明,充盈着一般人难以想象的活力,这份活力来自对权力的汲汲渴求。】

【——她不想退居深宫,也不愿安心养老。浸营朝政多年,几乎被李治手把手教出来的她,不甘心放弃她的政治生涯。】

【倘若李显如他父亲一般英明神武也就罢了,偏偏李显却是个糊涂鬼——刚刚即位,他就立皇后之父韦玄贞为侍中,又授乳母之子五品高官,宰相裴炎劝阻之时,他居然振振有词:“哪怕要我把江山送给韦玄贞都可以,何必吝惜一个侍中!”】

【好家伙,这种话都说得出口。有你这种皇帝,真是大唐的福气!】

【反正宰相裴炎是被吓得不轻,深感这个皇帝不靠谱,他找上太后武则天,商议废立天子之事。】

【后人无从得知此时的武则天心情如何,是愤怒,还是狂喜?只知道最后的结果——李显被废为庐陵王,李旦成了新的天子,而太后武则天临朝称制。朝政大权就这样实际落入了武则天之手。】

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同时打出一排问号:“???”

李治的成就让他们震撼,居然打下了大唐最大的版图,文治武功都辉煌一时。摒弃原先的偏见,这对父子都不得不承认,历史上的唐太宗李世民并未选错继承人。

紧接着,李显的所作所为更让他们震撼。

——这是个什么样的败家子啊?连江山都能轻而易举拱手让人,这大唐江山是你打下来的吗?当真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哪怕武则天当皇帝都比他强,至少武则天去世后继承者依旧是他们的儿孙。

一切都是对比出来的,这一刻,李渊父子对武则天篡位的反感都没那么强烈了。

【皇帝形同傀儡,太后掌握大权,这样的

局势让许多李唐大臣不能接受,纷纷发动叛乱。平乱的过程中,武则天诞生了堪称狂想的追求——既然都说太后掌权名不正言不顺,那我就让你们无话可说。】

【——区区摄政太后,已经满足不了她的野心,要做就做名正言顺的天下之主!】

<hrsize=1/>作者有话要说

建言十二事的内容来自《新唐书》。

感觉写武则天不得不提李治,影响太深了。

以下出自《旧唐书》——

①四年,中书令许敬宗遣人上封事,称监察御史李巢与无忌交通谋反,帝令敬宗与侍中辛茂将鞠之。敬宗奏言无忌谋反有端,帝曰:“我家不幸,亲戚中频有恶事。高阳公主与朕同气,往年遂与房遗爱谋反,今阿舅复作恶心。近亲如此,使我惭见万姓。”敬宗曰:“房遗爱乳臭儿,与女子谋反,岂得成事?且无忌与先朝谋取天下,众人服其智,作宰相三十年,百姓畏其威,可谓威能服物,智能动众。臣恐无忌知事露,即为急计,攘袂一呼,啸命同恶,必为宗庙深忧。诚愿陛下断之,不日即收捕,准法破家。”帝泣曰:“我决不忍处分与罪,后代良史道我不能和其亲戚,使至于此。”敬宗曰:“汉文帝汉室明主,薄昭即是帝舅,从代来日,亦有大勋,与无忌不别。于后惟坐杀人,文帝惜国之法,令朝臣丧服就宅,哭而杀之,良史不以为失。今无忌忘先朝之大德,舍陛下之至亲,听受邪谋,遂怀悖逆,意在涂炭生灵。若比薄昭罪恶,未可同年而语,案诸刑典,合诛五族。臣闻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大机之事,间不容发,若少迟延,恐即生变,惟请早决!”帝竟不亲问无忌谋反所由,惟听敬宗诬构之说,遂去其官爵,流黔州,仍遣使发次州府兵援送至流所。其子秘书监、驸马都尉冲等并除名,流于岭外。敬宗寻与吏部尚书李义府遣大理正袁公瑜就黔州重鞫无忌反状,公瑜逼令自缢而死,籍没其家。

②壬寅,天后上意见十二条,请王公百僚皆习《老子》,每岁明经一准《孝经》《论语》例试于有司。又请子父在为母服三年。

③高宗称天皇,武后亦称天后。后素多智计,兼涉文史。帝自显庆已后,多苦风疾,百司表奏,皆委天后详决。自此内辅国政数十年,威势与帝无异,当时称为“二圣”。

弘道元年十二月丁巳,大帝崩,皇太子显即位,尊天后为皇太后。

④二月戊午,废皇帝为庐陵王,幽于别所,仍改赐名哲。己未,立豫王轮为皇帝,令居于别殿。大赦天下,改元文明。皇太后仍临朝称制。

⑤十一月,高宗疾笃,命太子监国,炎奉诏与黄门侍郎刘齐贤、中书侍郎郭正一并于东宫平章事。十二月丁巳,高宗崩,太子即位。未听政,宰臣奏议,天后降令于门下施行。中宗既立,欲以后父韦玄贞为侍中,又欲与乳母子五品,炎固争以为不可。中宗不悦,谓左右曰:“我让国与玄贞岂不得,何为惜侍中耶?”炎惧,乃与则天定策废立。炎与中书侍郎刘祎之、羽林将军程务挺、张虔勖等勒兵入内,宣太后令,扶帝下殿。帝曰:“我有何罪?”太后报曰:“汝若将天下与韦玄贞,何得无罪!”乃废中宗为卢陵王,立豫王旦为帝。炎以定策功,封河东县侯。

以下出自《资治通鉴》——

六月,丁卯,诏改《氏族志》为《姓氏录》。

初,太宗命高士廉等修《氏族志》,升降去取,时称允当。至是,许敬宗等以其书不叙武氏本望,奏请改之,乃命礼部郎中礼志约等比类升降,以后族为第一等,其馀悉以仕唐官品高下为准,凡九等。于是士卒以军功致位五品,豫士流,时人谓之“勋格”。!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