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1章 州陵(2 / 2)

加入书签

楚太子去看黄歇。

黄歇心下发沉,这些年秦国的改变,黄歇虽然只能待在咸阳城中,但也知之甚广。在咸阳城中,秦王并没有禁止他走动,他最爱去的地方就是咸阳的东西两市,在那里,他能不出咸阳,就能尽知秦国之事。

秦国在肉眼可见的变得富强,而秦国,只用一个小小的精油,就能将楚国之财尽握在手,楚国的贵族们,就差对秦国之顽器予取予求了。

楚国之财秦国已经获得了,秦国还想要什么?秦国最爱的是什么?秦国历任国君最执着的是什么?是土地。

公子鱼,他想让太子,以楚王的身份,割让楚国的土地给秦国!

黄歇想了想秦国南郡与楚地的分界线,最终苍白着脸色,道: "大江东岸有州陵之地,百姓众多,实为沃土,楚国愿将此地献给秦王,以示两国交好。"

秦王的脸色肉眼可见的变的愉悦起来,他正想应下来,却

听秦鱼为难道: “孤虽生长在秦国腹地,从未出过咸阳和栎阳,但也知道,我国南郡云梦泽之东的楚国土地上的百姓,早就在这几年间十室九空,搬迁到我秦国的土地上讨生活了。

左徒可是欺我年少,不知天下之大,用一座空地来应付我不成?"秦王非常配合的瞪眼怒喝: "黄歇,你竟敢欺骗寡人,真是狗胆包天!"秦鱼:.…你高兴就好。

秦王是对着黄歇怒吼,但楚太子却是被吓的一个哆嗦,显然,他是真的被秦王的怒火给吓着了。同时,从黄歇和秦鱼的对话中,他也听明白了,秦国,这是要跟他要楚国的土地呢。

楚国疆土大的很,此时此刻,楚太子只想快点离开秦国这虎狼之地,脑子里除了惧怕,哪里还想的了那么多,只迎着秦王的怒火强自开口: “秦王、秦王….想要多少土地?”

秦王去看秦鱼。

楚太子也眼含哀求的去看秦鱼。

黄歇是臣子,他辩才无双,最擅长的就是在重重压力下为他效忠的主君和国家争取好处,秦王的怒火也好,秦鱼的阴阳怪气也好,都在他的承受之中,只可惜,他的主君太不给力了,总是拖他的后腿。

两国交锋,你能直接问对方想要自己多少土地吗?你怎么不直接将楚国送给秦国啊?!

为避免楚太子真的将楚国变成秦国的附属国,他率先开口道:"公子方才所言差异,非是下臣欺侮公子,而是下臣在帮秦国名正言顺的得到州陵之地。

就如公子所说,楚国的百姓像鸭子一样的跑到秦国的土地上讨生活,是秦王的仁德感化所至,秦国只是让楚国的百姓到秦国的土地上生活,而不是跨界到楚国的土地上治理楚国的百姓,这就是秦王的仁德啊。如今楚国将州陵之地,献给秦国,秦国就可以不用只在秦国的土地上接收楚人,而是可以光明正大的去到已经归属于秦国的楚国土地上治理百姓了,这难道不是秦国想要的吗?"

“秦楚两个大国交好结盟,本身就已经震慑其他诸国,让秦楚两国利于不败之地了,难道秦国还

不满足吗?秦国若是还想贪图州陵以外的土地,难道就不怕山东诸国笑话秦国贪得无厌吗?"

秦鱼心中哀叹,这就是战国四公子最末的春申君了,虽然他现在还没被即位为楚王的楚太子封为春申君,但他的才能,也早就修炼

出来了。

秦鱼面对侃侃而谈的黄歇,摇头惋惜道: “真是可惜,州陵之地,与我国可有可无,但左徒你如此坚贞,想来应该是不屑于与我国继续做生意了。

唉,大王,可惜了,咱们这几年,算是在楚国白忙活了。等楚太子即位为王,等左徒飞黄腾达之后,咱们在楚国的生意就可以撤回来了,只希望,楚国的令氏、荆氏、斗氏、班氏等不要怨恨我等,毕竟,我们也是无可奈何啊。"

又对黄歇道:“君的意思孤已明了,州陵,既然君特地献给我王,我王自然会感恩戴德的收下,君且放心,我秦国,一定会大礼相待楚太子,风光将他送回楚国的。"

"大王,您会同意的吧?"

秦王对着楚太子冷哼一声: “可!”

楚太子简直要晕倒了,黄歇的额头也隐隐开始冒汗。

令氏、荆氏、斗氏、班氏,都是楚国有封地的大姓,楚贵族骄奢成性,如果他们再不能从秦国获得好处,秦国一定将这个过错安到太子和他的头上。若是这几家骤起刁难,恐怕,他跟太子刚进楚国地界,就会被埋伏追杀吧?

到时候,他们君臣两个,还能不能回到楚都还要两说呢,更别提,要让太子在这些大贵族的支持下,名正言顺的登上王位了。

秦鱼那番话是正话反说,他真正的意思是: “你不给我秦国土地,那好啊,我就断你楚国商路,让已经习惯从秦国低价获得奢侈生活的楚贵族来对付你们。到时候,楚太子被杀死了,那也是楚国的内政,可就跟我秦国没什么关系了。"

甚至,楚国内乱正好,秦国可以以南郡为据点,继续朝东推进, “合理合法”的获得楚国的土地。

至于到时候秦国会获得多少楚国的土地,可就跟你黄歇没关系了。

楚太子简直要吓死了,他又不傻,也不是没政治头脑,他还没回国呢,要是一下子将楚国的世家大族们都给得罪光了,他还回什么楚国啊?

他去逃亡得了。

去哪个国家呢?齐国?韩国?魏国?再不济,去赵国?总不能要他逃去燕国吧?燕国苦寒,他这个楚人怎么受得了?总之,他是不要继续在秦国了!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