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8章 计杀韩信(1 / 2)

加入书签

别管是谁,听到狡兔死,走狗烹什么的,都不由拧紧了眉头,这字面上的意思听得就让人不是很好。

刘邦又一次和吕雉对视,“看来这是要说到杀功臣了,咱们现在的处境可不好。皇后想好应对之法了?"

“那得看,他们会不会为了天幕的话叛汉。若是,陛下不是也可以名正言顺的解决他们?诚然,论行军打仗,韩信无人能及,但打仗打的从来不仅仅是前线。”吕雉知道最要命的事开始了,异姓王,刘邦为了安抚功臣必须要封这些王,然而为了天下安定,刘邦也必须想方设法解决这些异姓王。

在皇帝的头上悬着一把刀,没有哪一个皇帝可以接受。

刘邦可以忍一时,到他现在作为皇帝,他就不可能再忍下去,更不会选择容忍那些诸侯王随时危及他的天下,甚至让天下陷入不安。

【吕雉自楚归汉,天下很快大定,然刘邦为安功臣们,尤其是从前被项羽所封的各路藩王,不得不封了七位异姓王,他们分别是齐王,后改楚王的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赵王张耳、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后燕王卢绾是在平定燕王臧荼才封的,因此西汉初的异姓王只道七位。】

西汉,这就让人想起这前沈悠提过的东汉了,竟然真分东西,这,怎么回事?

秦始皇听到异姓王什么的,冷哼一声,分封之制不可取,否则下场只能是像周朝一样。后世的这些人,倒也不是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只不过没办法,自己没本事,便只能分封了!

【其实说刘邦和吕雉屠戮功臣是有些过了的,基本上我们所知的刘邦杀的功臣,都是这些个异姓王。而且还是叛过项羽的这些王。咱就说,作为一个皇帝,底下的人有能力有实力随时能把你取而代之,这是人能忍的?不安定的因素存在着,皇帝不想办法解决,不寻思怎么把天下都握在手里,那就算不得一个合格的皇帝。】

【当然,对于被杀的功臣来说,他们原本就有兵有马,想收他们的兵马,再想让他们乖乖听话,哼,这是想把他们当成傻子一般对付?但事实而言,对于一个国家来说,诸侯国并立,中央调动不了他们,甚至他们可以自主的管理他们的诸侯国,是好事吗?】

【别的就不说了,春秋战国是怎么形成的?不就是因为诸侯并立,国与国之间争斗,争地争人,最后结仇,吞并,造就了战争数百年。这是好事?对,有人会说,

就算没诸侯国,王朝中的争斗从来没有间断过。是的,就好像所谓的诸吕之乱,乱于上而不曾乱下。上层争斗并没有波及于百姓。可是

战争一但发生,第一个波及的必须是百姓。】

【所以,统一是秦始皇确立的思想,在我们华夏扎根繁衍,到了刘邦这儿,哪怕只是长成了一根小树苗而已,刘邦也是要往小树苗上浇灌水的。理所当然,看着一个个比他年轻的诸侯王们,尤其是韩信,刘邦如同芒刺在背。】

一说到统一的思想是他确立的,而且扎根繁衍,秦始皇必须要为之骄傲,他也应该为之骄傲对不对。

就像沈悠说的那样,秦虽然历二世而亡,但对后世的影响可是千秋万代的,他这个秦始皇半点不假!

【是不是应该也细论一论韩信呢?还是等论西汉功臣们的时候再说。韩白卫霍这四位的份量,都知道的了。可以说,刘邦能够顺利东出,能够打败项羽,韩信厥功至伟。也正是因为如此,刘邦每每瞧着眼前的韩信,无不在反思,自己到底能不能对付得了韩信。】

【人性几乎是一致的,对于未知的危险,总要想方设法解决。刘邦于汉高帝六年十月收到人上书控告韩信谋反。谋反,又是谋反呢,真假难辨,但再也没有比这个更好的罪名。反不反的,不就是人一句话的事?就像长孙无忌,李世民不相信他反,他当然不会以谋反定罪,李治信了他谋反,他就只能以谋反论处。】

这话说到点子上了,皇帝掌握了生杀大权,就算底下的臣子再能干,再有本事,那都没有用。一但君强臣弱,终究是臣死。

刘盈那些个儿子死了,纯属吕家人给坑的。刘邦听到这话,眼中流露出冷意,韩信,韩信……

对于韩信来说,他的心已然提了起来,此时此刻的他好奇无比,刘邦到底要用什么样的手段解决他。

君臣名分,韩信不由捏紧了手,是不是他可以抢先一步?不,他有多少胜算?打下这个天下,他能够治理得好吗?韩信须得考虑的问题很多,每一个都让韩信不得不为之迟疑。

【但是,想以谋反之罪处置韩信,刘邦手下的兵马既不及于韩信的英勇,用兵刘邦也是不及于韩信,来硬的怎么可能呢?因而,刘邦听从陈平建议,假借巡幸云梦泽之名抵达楚国边境,在韩信见驾后当即将韩信扣下。不过,这回刘邦却没有借机杀了韩信,只是夺去他的封地,

将他贬为淮阴侯。】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