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21 章 黄道婆(2 / 2)

加入书签

不过,谁能说衣裳不重要。看看他们一个个穿的,哪里像是不重要的样子?

可一个对世人做出如此贡献的人,竟然没有被记载入正史之内,反而只在民间流传甚广,怎么回事?宋朝那么些人到了最后竟然黑心到如此地步?直接要抹杀全天下的女性不成?

真真是越无用的皇帝,越无用的王朝越是不能容人!宋朝,宋朝,怎么就那么让人咬牙切齿?

无数人脑中闪过这样的念头,终是沉住气听下去。

【黄道婆生卒年不详,既然正史没有相关记载,大家伙都是根据各种不同的资料有所猜测,海南省志中有记载,黄道婆为原松江府乌泥泾人,幼时为童养媳,因不堪虐待流落崖州,居约40年,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艺并有改进,总结出“错纱、配色、综线、挈花”的织造技术。元朝元贞年间返回故乡,教乡人改进纺织工具,制造擀、弹、纺、织等专用机具,织成各种花纹的棉织品。】

【万分庆幸我们历史悠久,因此正史编纂之外还有地方志,正史没有记载的,可是地方志记录在册,也得以让我们知道,原来在这样一个地方曾经出现过一个出类拔萃,为人造福的人。黄道婆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如果不是有地方志,哪怕她为我们贡献巨大,我们也不会知道她的存在。所以我

() 们华夏人民多是感恩图报之人。于他们有大恩的人,

哪怕史书没有记载在案,

人民会记得,人们会传颂。绝不会让这样一个人湮灭于历史的长河中。】

不知怎么的,听着这样的内容,让人心下沉甸甸。

朴素的人们最是可贵,也最是知足,明明他们所求的并不多,却不知为何,总有太多的人想要无视他们,践踏他们。

【说起黄道婆对棉纺织业的贡献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传授纺织技艺,一是革新棉纺织工具,三是推广棉花种植。工艺是在不断进步的,也并不是打从一开始就很好,都是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人不断的摸索,不断的改造,这才能够进步。偏偏在古代的时候,会手艺的人并不受人推崇,甚至还会被人瞧不起。想想那一句,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话。在这样的情况下,亏得我们的手工艺还能发展得那么的好,也是不容易。】

听着沈悠惋惜无比的一番话,怎么说呢?确实挺让人伤感的。

免不得各朝代的人就开始反省了,是不是他们的方式确实有问题,否则怎么会被后世嫌弃?

秦始皇低下头想啊想,最终得出一个结论,他其实没有必要只取一样,反而可以选择双管齐下。

治国是需要人才的不假,但手艺高超,能够推进国家发展,为百姓带来便利的人也该给予奖励,唯有如此才会让人不断的进步。青云路不能只设定一条,而是要多布置几条。

摩擦着食指,秦始皇脑子飞转。

吕雉在这个时候提醒道:“陛下知道妾让人安排的好些武器做出的效果都极是不错吗?”

刘邦眼睛亮了,不过刘邦提醒道:“朕比较想知道的是,我们能做出来的武器,别人那里有没有?”

“妾以为陛下该一清一楚才是。”吕雉才不蠢,断然不可能事事都揽在自己的身上。

《天工开物》一书看得见的人不要太多,吕雉手下的人能做得出来,别的人未必就做不出来。异姓王们既然都已经知道刘邦必是容不得他们的,他们要是不捉紧时间把武器研究出来,是要等着刘邦将他们一网打尽吗?

同理,刘邦不会只让人做武器。该让人打听的必然已经让人去打听。

各国诸侯到底有没有比他们更厉害的武器,刘邦自己有数就行。

刘邦没能忍住瞥过吕雉,可惜吕雉背对着他,他实在是看不见吕雉的反应,干脆走了过去,一把将棋盘搅了道:“行了行了,别下了,下来下去不就那样。说正事儿。”

正事儿?他们之间有什么正事必须得看着彼此聊吗?刘邦倒是愿意看她这张老脸了?!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