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49 章 千年后:起居录(1 / 2)

加入书签

文创周边推出之后,销量一路暴涨。

不过很多吃瓜乐子人是不会买周边的,他们就来看看热闹。比如,周边里有一些稀奇古怪的东西。

「我眼花了吗?为什么还有这么丑的陶俑啊?」

只见在官方上架的陶俑手办里,有一些看着像是残次品的陶俑。如果说别的陶俑是精雕细琢、精致可爱的话,这些就丑到有点抽象了。

但官方解释,这些陶俑的样式也是他们从出土文物里找到的。

其实这些陶俑不是最近才出的。

有网友解释道:

「很多年前就出土过不少这种奇形怪状的小型陶俑,而且出土的位置都比较奇怪。古墓里不多见,倒是一些有人类居住的古遗迹里经常能找到。」

根据考古学家推测,这些陶俑也是秦朝初年的产物,最早可以追溯到秦始皇统一天下的那十年间。

因为并不是陪葬品,所以考古界一直推测这可能是某种摆件。这才只在居住遗址中发现,而很少在墓葬中发现。

不过秦朝初年的墓葬里确实也能找到同样大小的陶俑,和在地宫里见到的秦皇父子手办差不多。那种陪葬俑做工精细,要不是体型类似,根本看不出来是差不多的东西。

有网友大胆推测:

「该不会这些是初学者做出来的吧?所以做得难看。后来手艺练得好了,就把做得最好看的拿去陪葬。」

「那为什么不把做得差的销毁呢?」

「你问古人去啊,我哪儿知道。话说那些秦朝臣子的自传里没写吗?」

自传里确实没提过,可能大家也不想提这种做出难看陶俑的黑历史。

官方那边是试图把这批滞销陶俑借着热度一起卖掉清库存的,结果还真有好事者出于好玩买了下来。

他们表示:

「要是没人解释清楚的话,我就当秦初有些贵族就是喜欢这种风格的陶俑了哦!」

就在风评即将被害的危急时刻,官方公布了从藏书坑里寻来的《史菅传》和《史菅随笔》两本书,终于为他们正名了,确实就是初学者的练手之作。

前者是始皇在位前期那位史官的自传,后者则是对方私底下写的八卦记录。

其实这两本书之前也有流传,只不过两千年来总有佚失。像《史菅传》就只剩下一半了,好多篇章断断续续的。

《史菅随笔》更惨,一开始大家都不知道这些篇章是出自同一本书,还以为是不同的人写了不同的小故事。

起初有人按照故事主角进行分类,比如蒙毅的就编在一起、王绾的也编在一起,最后编出了一堆不同的合集。

大家再进行合集翻看时,这才发现不对劲。这些合集怎么好像本来就应该是以合集存在的样子?

最后是文学界通过对比行文风格等,确定了其中大部分故事篇章都出自同一人之手。剩下小部分是误入的,应该是由于都在记录八卦,才被混为一谈。

然而因章节零散的关系,本来就不确定真假的八卦越发显得扑朔迷离起来。

没人能肯定这些故事是不是像《刘相故事》那样编纂出来的野史同人,甚至都确定不了现在的合集版本里有没有其他误入的漏网之鱼。

对于八卦合集的作者,也是众说纷纭。

部分故事里总会出现一个故事的叙述主体,像是“我听说某某某()”、“我的夫人见到了什么什么?()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这种描写还挺多的。

再根据八卦对象全是秦初权臣这一点,不少人都断言如果这个八卦是真实记载,那么“我”肯定也是某个臣子之一。

可惜,因为不确定故事真假,好些人认定这个“我”就是虚构出来的主角。比起一大堆人跑去推测梓桑是谁,这个“我”就没多少人讨论他的身份了。

部分吃瓜群众还怀疑这本书是后头几l个皇帝在位时的人瞎编的。

直到官方公布《史菅随笔》。

「哇,我看到了什么?史官随笔!」

「所以那些八卦故事是真的吧?」

「如果能确定是史官写的,那八成就是真的了,除非史官自己道听途说。」

「那么问题来了,能确定是史官写的吗?」

「史菅:我有名字!我有名字!不许叫我史官!」

「楼上不要玩梗,我们在讨论很严肃的正经事,这关系到我们能不能了解到那些名臣私底下的真面目。」

「史菅:可恶,我也在说很严肃的正经事,你们居然认为我是在玩梗!」

「哈哈哈哈,楼上有点像那种cos史菅本人的,cos的还挺像那么回事。」

「所以到底确定是史官写的没有?」

「应该确定了吧,我看官方标注就是“作者:秦·史菅”,这不就是认定了?」

「可以,那我就能放心去看热闹了。」

「有人看《史官传》吗?」

「是《史菅传》,我服了,名字好歹记准确一点,记不住就记“时间传”谐音。」

「谢谢谢谢!我终于记住这个字念什么了!」

「现在应该没什么人有空去看自传,还是八卦比较有意思。话说有没有看书速度快的兄弟姐妹,快给我们总结分享一下。」

「来了,给你们分享一个故事。话说扶苏不老实啊,怎么那么多事情他都没写进始皇传里?」

「你不要跑题,赶紧说故事!」

「没写进去很正常啦,估计是忘了。每天发生那么多事,扶苏又不可能每件事都记住。」

「行吧,故事的内容是这样的:

某天陛下和殿下召张良入宫议事,父子俩聊着聊着就旁若无人了,开始讨论如果他们的子孙后代都是废物该怎么办。最后他们决定基于这个前提条件,多给废物后人留一些后手。」

「蚌珠了,这就是大秦有那么多锦囊妙计的原因吗?」

「我单想过可能老祖宗高瞻远瞩深谋远虑,没想到他

() 们还假设过后人都是废物。」

「我以为的老祖宗:后世子孙再怎么争气也总会遇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给他们留点后手吧。

真正的老祖宗:后世子孙很可能全是废物,多给他们留点法子,免得朕的大秦几l百年就寄了。」

「哈哈哈哈哈后代们:QAQ!」

「一时不知道后代们是该感激老祖宗行事妥帖,还是该难过自己被祖宗当成废物看待。」

「我也来分享一个故事:

某天夏无且端来补药给太子喝,太子不想喝,耍小心眼把药推给了始皇。始皇端到眼前才发现不对,丢下碗跑去把太子从门口抓了回来,亲自摁着他把药喝了。」

「这个很适合画四宫格漫画啊,有没有太太愿意产粮?」

「难怪夏太医在自传里感慨太子四十岁的时候才终于学会独立喝药了,敢情这不是夸张而是写实,之前扶苏喝药都是靠亲爹盯着喝的。」

「也有可能是靠亲爹陪着喝的()」

「楼上细说。」

「比如吃多了羊肉上火,然后让亲爹陪他一起吃祛火的苦药丸。」

「扶苏你可太孝顺了。」

「这故事又是从哪里看到的?我猜别的没写是忘了,吃药这些不写绝对是故意的,为了维持自己的好形象。」

「楼上还是太不了解扶苏了。被阿父按着喝药这件事,扶苏确实没自己写进传记。但是阿父愿意陪他吃苦药丸这一点,他可是洋洋得意地在传记里炫耀过。」

「合理。」

「家人们,我又回来了,刚刚看到一个新的故事,忍不住和你们分享:

咸阳城里新开了马市,父子俩出宫去凑热闹。在茶肆里的时候老板问他们“你们兄弟俩也是来买马的?()”,太子点头说“对啊,我和兄长是特意过来的◢()『来[]_看最新章节_完整章节』()”。

始皇回去就教训儿子了,占你老爹便宜呢这是?结果太子果不其然又作妖差点把自己弄伤,拔剑说父亲生气就罚他吧,剑没放好险些给自己拉一刀。」

「草,你这故事让我想到了八卦合集里之前有一篇,写的是扶苏冬天玩暖手炉,结果把手给烫了。」

「都是史菅写的,明显同一个风格。」

「这要么是史菅编故事都编差不多的套路,要么就是确有其事。太子这人不着调,老把自己弄得遍体鳞伤。」

「可能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活到77的太子会被陛下盖章病弱的原因吧。」

「陛下理解的病弱:健康的太子总能把自己弄病。怎么不算病弱呢?」

「我算是发现了,扶苏在传记里只挑他爹英明神武的地方写,也只挑自己受宠的地方写。

至于他爹的黑历史,不存在的。他自己的黑历史,要看情况决定写不写,大部分不写。」

「扶苏:没有人规定传记必须什么都写吧?所以我只写好的也理所应当。」

「始皇有黑历史吗?我咋感觉没有?」

「给祖宗背锅

() 这个算吗?」

「我觉得不算,那纯属无妄之灾。」

「被骂暴君肯定算吧,早年秦律严苛是实打实的,很多小罪都处罚得特别严重。」

「你说的这个和我理解的黑历史好像不太一样,你说的是执政理念的区别,我们说的是私生活啦。比如扶苏玩东西把手烫了这种的,始皇好像没犯过这类蠢。」

「犯蠢没有,但是可爱的事情做过。」

「啊?始皇?可爱?」

「就是太子送了父亲一个印章,始皇很喜欢,在所有奏折里都盖了个遍。太子还特意把自己画的画取出来给阿父拿去盖,幻视我小时候玩印章那会儿。

不知道你们小时候有没有经历过,有段时间印章很流行,几l块钱就能买一个。当时我们全班人手一个,大家都热衷于在各种地方盖印章。」

「救命,有点可爱了。」

「你们都觉得可爱,只有我觉得心疼。我们始皇大大小时候没有童年,才会长大之后玩印章。」

「呜呜呜呜不要刀我,可恶!」

「没关系,有了阿苏之后阿父的童年都被弥补了。」

「确实,扶苏小的时候政哥陪着他一起玩耍,感觉把缺失的童年都补回来了。」

「所以我是永远的父子粉!阿苏离不开阿父,阿父也不能没有阿苏!」

「我就去看了一会儿八卦,怎么回来开始煽情了?来来来,看点有趣的换换心情:

某段时间太子因为身体原因不能多吃凉的东西,一天只有一盏加冰的果子露。为了哄儿子乖乖听医嘱,政哥也控制着一天只吃一盏。

结果有一天扶苏沉迷算账没注意,政哥就悄悄把他那碗拿走自己喝了。喝完还假装无事发生,让人把碗撤了,所以扶苏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冰饮是被阿父给偷喝了。」

「政哥:这是什么?太子的果子露,尝一口。是什么?太子的果子露,再尝一口。是什么?太子的果子露,最后尝一口。喝完了。

太子回神:我果子露呢?可能是算账的时候顺手喝掉了吧,算了不重要。」

「啊啊啊!我需要一个太太!快点给我画!我要看漫画!」

「我去我去我去!」

「楼上怎么了?又发生啥了?」

「没有人去看起居录吗?始皇帝一朝的起居录放出来了啊!」

「???啥时候的事情?!」

「就和史菅那两本一起放出来的,你们没发现吗?」

「我靠,我光顾着史官了,还真没发现这个!」

「……等等,我好像看过了。大家好我是个傻子,我刚刚给你们分享的几l个故事原来不是随笔里的,是起居录里的。」

「噗!这都能搞混?」

「搞混很正常啦,全是史菅写的,措辞都一个风格。而且都是古代的文字作品,你知道的,文言文。如果都在记录八卦的话,这谁能分清哪个是起居录里的,哪个是随笔里的?」

「而且重点是,秦朝初期因为纸张的发明,大家从被迫言简意赅里解放了出来。研究过战国末年的竹简和秦初的纸质文章就会发现,简直就是社恐变话痨。」

「是的,秦初的作品都写的挺详细的,很少有需要人猜是什么意思的时候。只要字都认识,好些话就跟口语聊天差不多,就算文绉绉的部分结合上下文也理解。」

「别太妖魔化先秦时期的文言文了,你看看《孟子》里的几l个名篇,其实和口语的差别也就是更正式一些,很多话都非常简单易懂的。」

「我也感觉,有些后头的朝代反而写文章特别生涩难懂。后来我去琢磨了一下,发现是辞藻越来越华丽了,还有就是好多人喜欢自创一些词语。」

「先秦也就是生僻字让人难懂,后头那是说话方式让人难懂。」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