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57 章 番外1 商周(2 / 2)

加入书签

“这哪里阴间了,不就是很正常的文学创作吗!”

他还洋洋洒洒把自己灵感的来源给历数了一遍:“西晋时皇甫谧做《帝王世纪》,其中称文王时囚羑里,纣王试探,将其长子煮成肉羹送给文王。见文王食,遂讥文王非圣,乃释羑里之囚。”

这是考验那一段的来源。

“而《六韬》中言,是纣王赐死了伯邑考,并且勒命文王一定要食用自己的儿L子。文王是在知情的情况下,被迫食其肉,饮其血。”

这是文王忍辱负重的源头。

“我就是增加了一个兔子在其中而已,哪里有什么地狱的!”

许仲琳努力为自己的清白辩驳,竟然还颇有些不满。

旁人:……

有没有一种可能,《聊斋志异》写的本来不就是阳间事,你跟它比较什么阴间呢?

【而在历史学界,正统史书对于伯邑考的整个人堪称避而不谈——估计是因为以后世的道德,很难想象商人狂热的人祭风俗,所以显得各种流传下来的说法很像是民间传说的野史风味,导致包括马迁在内的很多史学家都不敢把它往史书里面加。

() 假定《帝王世纪》和《六韬》所言具有一定真实性的话,

从后往前倒推寻找证据,

最早可能跟他结局相关的论述,也大概只能找到屈原在《天问》当中的喟叹:“受赐兹醢,西伯上告”。他说文王被赐予了由肉剁成的肉酱,吃完之后向上帝控诉——很明显吃的是人肉。】

司·马迁:……

后世人果然还是习惯用这个“爱称”来称呼他啊。

为着这个称呼心绪稍微有点复杂,青年顿了顿,方才一把揉搓在自己的脸上,干脆把额前散乱的碎发全都往后一捋。

司马迁:这是在夸奖,没错,这是在夸奖。说明他治史严谨,不轻易往里面增添野史……

——私货那怎么能叫野史呢?原本的司马迁夹带的私货,和现在的司马迁又有什么关系呢!

【但根据目前考古和甲骨文所展现的商人宗教祭祀实践,伯邑考的结局如果真如这寥寥记载所言,却又是合理且正常的。】

……来了。

自从后世人又开始习惯性绕弯子的时候,许仲琳就猜到了它接下来话题的走向。

小说家长叹一口气,本来雄赳赳气昂昂为自己的“考据”辩驳,试图证明不是自己脑洞大开,这样的创作也完全不能说离谱阴间的文人,此刻有些恹恹地瞥了一眼天幕。

真奇怪,这样的说法如若真的被证明了真实性。除了知道真相的刹那,一种探寻的好奇心得到满足了以外,更多的还是只有沉重。

既然他都这样了,后世人吐槽他安排的情节童年阴影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

唉。

【在周原发现的两片甲骨如是说道:

“王其邵帝天囗,典册(原字册下有口)周方伯?……王受有佑。”

商王祭祀先王,是否应该典册周方伯啊?结果是顺利,王会受到先王的保佑。

这一片甲骨尽管并没有在殷都发现,并且整体风格也趋向周昌自己所制作的“微型雕刻版”。但并不代表着它就失去了真实的价值。

以周昌对于占卜技术的狂热,他将其视之为商人与确实存在的神明沟通的秘术。很有可能会在仪式结束后,自己回到周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复刻——复印件总比什么都没有来得可信是吧。】

写到那甲骨卜辞的时候,后世人的言语和文字就逐渐显得捉襟见肘。

精通小学的训诂学者们伸长了脖子——天幕转录的画面,分辨率的清晰向来是值得人称道的。哪怕后世人只不过放了一张原件都有些模糊的照片,在天幕实打实不二重模糊的转换下,竟也有人能够分辨得清甲骨上的文字。

于是一种探寻新知的狂热涌上心头,不少人笔走龙蛇誊写着那甲骨文的原样,还不忘再和后世人的话语两相比对。

——他们听后世人讲甲骨讲卜辞那么久了,可算是真的看见几l样原件了啊!

【而另一片更完整些:

“王其桒(下实为本,非木)侑大甲,册(下有口)周方伯,妻皿(上下组合为一字)……于受有佑。”

纣王向先王大甲献祭,询问是否应该册封周方伯。用一只手抓着一名女子,下面放着一个接血的盆进行杀女子的献祭,得到的结果是顺利。

文王的祖辈们哪怕在史书的修饰中已然享有了盛誉,却依旧不曾被称呼为一次西伯。与之相对应的,纣王这次册封周方伯的仪式,就证明了其对商文化圈下的周国的意义之重大。

这本应该是一件喜事。

但册这个字,当它的下面出现了口的时候。往往便会和一种杀牲畜或人进行祭祀的方式联系到一起。

——如是这样,那么,谁是祭品?】!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