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4 章 安史之乱爆发原因【大修】(2 / 2)

加入书签

但大唐因皇室内部倾轧太过,帝王对宗族外戚猜忌过甚,导致其势力式微,无法帮助皇帝平衡军事及政治。

为弥补其中朝堂权利缺失,自唐中宗起便启用宦

官,作为自己的鹰爪治理江山。

唐玄宗时对宦官更是信任有加,其中出来者更是封为国公,手掌军权政权。

如杨思勖屡屡率军击杀南方各夷族,升为骠骑大将军(从一品),又被封为国公。

整个唐玄宗时期,宦官着紫衣(三品以上)、绯衣(四至五品)者就多达千人,对内为他批阅奏牒文表,对外为他监视各方军事,作为御史监军。

这些宦官因身体原因,多数人的特性是贪财好色,因此众宦官出使诸州时,沿路地方官员总是尽力奉承,唯恐不周。

因为得罪他们,就等于得罪皇权,得罪唐玄宗,因此宦官从某种意义上掌握各地官员的生死。

比如高仙芝被索贿不成的监军边令诚,以‘无故弃守陕郡数百里’、‘贪墨粮饷’的罪名在潼关前线斩首示众】

“后人到底在干什么?”李世民一脚踹翻小案桌,怒道:“按制宦官不得超过三品,唐玄宗竟然给官宦封国公!”

他抬手按住胸口,只觉得心口钝闷难受:着官衣的宦官高达千余人,定为成为朝堂一大势力,且宦官又能通于后宫。

后宫便可利用宦官干政...想到大唐未来局面,李世民身形摇晃,眼前发黑,忍不住落下泪来。

气杀他也。

面对天幕讲述,群臣相顾无言:难道朝廷后期也要出现大汉十常侍?

事实上他们想得太过浅显,大唐后期宦官已经升级为官宦军阀,权势大到直接更换皇帝。

如唐武宗便是宦官仇士良拥立,而唐武宗能从宦官手中夺权,除了朝中大臣相帮外,也是拉拢另一宦官杨钦义,才稳住朝堂撑起大唐江山。

大唐的宦官,比大汉厉害多了。

【唐玄宗启用宦官的同时,也破坏了唐初的政治制度。

从唐太宗起,大唐政治制度就是群相集议制度,它以人事更新为基础,统领大唐朝廷政治风格。

如:姚崇灵活善治,宋璟刚正纠风,张说锐意革命……等等,换到今天就是:“三个代表”,全面奔小康等等不同的国家政治目标。

不同的宰相的政治理念,让大唐治国之策不断推陈出新,使国家政治不断涌入新鲜血液,驱陈革弊使大唐重返世界巅峰。

但年老的唐玄宗认为这项制度太过繁复拘束,人事纷叠,于是把轮流做宰相的方法,变成单人萝卜坑。

所以唐玄宗26个宰相中,李林甫任职时间能长达18年7月,远超大唐任何一位宰相】

李林甫?

李隆基神色淡淡:“诸卿可识李林甫?”

能任宰相十八年,定有独特之外,只是不知是真是愚,对大唐有何功绩。

侍中源乾曜出列启奏:“回陛下,臣的姻亲楚国公的侄子便叫李林甫,但...”

他语气迟疑,稍稍抬头望向天幕后又恭敬道:“臣并不能确认他便是天幕口中的宰相李林甫。”

楚国公姜皎?

李隆基把目光落到拜殿中监姜皎身上,就听他道:“陛下,臣侄子是长平王曾孙,其父为李思诲。”

长平王?原来是李氏宗室,李隆基脑海微转,立马浮出长平王李叔良来历:属于唐高祖祖父一脉,按辈分算是他‘叔叔’?

几心急转,他面色露出微笑:“待天幕结束后,将人带来给朕看看。”

如今的李隆基正处于励精图治阶段,知道宰相长期一人担任的害处。

所以他根本不明白天幕中的自己为何要扶持一人长立宰相之位?

天幕说的人根本不是他,他立志要超越太宗,怎么会如此昏聩?

【李林甫能做稳宰相位置十八年,除了唐玄宗不想费心更跌人事关系外,他还有个特点:他比之前的贤相会收敛钱财!

贤相治国水平好,也能约束帝王,如叭叭叭冠军魏征,临终谏言的房玄龄等,他们约束让帝王欲望,让其保持清醒不膨胀,但他们有个致命缺点:财政开源能力不行!】

天幕再次显出一段影像:

唐玄宗的小人像坐在御座上:“朕要赚钱!”

贤相小人像:“陛下陛下,咱们节源吧!”

把朝廷上下官员裁掉一些!

少打点仗,就能节约好多好多小钱钱!

各衙门及陛下你都省省吧,官员们少花些,学习太宗陛下节俭风,朝廷支出就又少一些。

刚刚进谏减少出兵的宰相姚崇,看到天幕影像脸色变得铁青,殿内群臣的目光都悄然落到他身上,可他却无可奈何,只能僵硬着脸继续听着天幕讲解。

天幕轻叹:【当朝廷机构发展到一定程度后,想要削减的数额是非常有限,唐玄宗无魄力深化改革土地、财税,又想增加财政收入的情况下,必然会遭到贤相拒绝,原因很简单:

他们认为开源财政就意味着对民间剥削,宁愿节流不愿开源。

帝王与贤相的需求不同,让唐玄宗在后期选宰相时,偏向于重理财的官员。

像开元九年首个聚敛宰相宇文融,就是唐玄宗的钱袋子,此类宰相既有正面的开源效果:

如:宇文融拿隐户开刀:三年时间清出户口八十万,并收取十二亿钱补缴钱,此钱数量占据国家财政收入一半,此外还有近九十万亩土地。

也有反面的压迫民生效果:如开办粮食‘常平仓’,把粮食低买高卖,赚取差价等等。

这些聚敛能力强的宰相会顺从,甚至鼓动帝王发展欲望,使帝王能依附他们,从而保障自己地位及荣华富贵。

如唐玄宗严恶宇文融乱结朋党,于是将他贬往他地,但不久后又重新启用了他,谁让他能满足唐玄宗需求呢】

刘彻抬手按了按眉头:宇文融这类官员是把双刃剑,全看君主如何用。

若放到他手中,使用期限不超五年,就该为政事背锅下地狱,根本不会给他们发展壮大的机会。

臣子在位时间长

了,做皇帝的会不安。()

唐玄宗居然敢任十八年的宰相,甚勇也!

?想看南漳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4.寒门无出路,百姓余死路

隋唐时期处于豪门贵族影响力不断下降,各种新兴势力力求向上的时代。

但新兴势力并不是那么好出头,即便有了科举,但科举试卷并不糊名,从根本上讲就是不公平。

唐共开科举273次,总取士8455人,其中进士6692人,诸科1569人,另有秀才29人。

其中关陇地区的整体录取率,远远高于山东江南士族,到玄宗后期时,朝廷科举更是如同虚设。

并且宰相李林甫,为保证地位不惜贡献出一个成语:‘野无遗贤’。

唐玄宗想招天下之才为大唐出力,结果李林甫上表:诗、赋、论三科举都无人考中,天下的人才都被陛下网尽,所以野无遗贤】

陈雪一脸嫌弃地补刀:【偏偏咱们‘诗圣’杜甫也参加了这届考试,在诗策一道上竟然榜上无名。

不得不说大唐做官的要求还真是高,高到大量不得志的士人只能投奔边关,或是各节度使,以期得到进身之阶。

如投奔安禄山的高尚贫困不得志,多方奔走下始终看不到出路,曾放下狠话:我高尚宁可造反而死,也不愿吃草苟活】

秦始皇:诗圣啊!流下羡慕的泪!

刘彻惊讶:哇!先有个诗仙李太白,现在又有诗圣杜甫,大唐文学如此厉害吗?

他环视殿内,摇头不服:输了啊输了啊!

李世民只觉眼前发黑:身为帝王为何不纳谏听言?

唐玄宗听信谗言之举,岂不说明朝中无谏官敢谏言皇上?

想到此处,他忍不住一拳砸在案上,怒道:“朕常担心个人喜怒而妄加赏罚,所以希望诸卿极力行谏,而唐玄宗却信可笑的野无遗贤,真是昏聩无能!”

他的话群臣无人敢接,只好把注意力集中到诗圣杜甫上:不知后人讲述大唐诗歌?

总觉得大唐诗句似乎非常厉害...

【这也是为什么安禄山起兵次年死后,战乱还延绵七年的根本原因之一,要反大唐的不仅是安禄山,还有无出路的寒门及百姓。

甚至大唐的覆灭,也是因为落第学子黄巢不忿,写下:

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率兵对豪门贵族进行物理消灭,三品以上官员全部斩杀,四品以下正常出勤。

自他大乱以后,大唐达成‘取士不问世家,婚姻不问阀阅’的成就】

所有唐朝三品以上的臣子,下意识地摸了摸颈子,确认自己脑袋还在后顿时大怒:“黄巢此人性情残暴,臣请陛下下诏捉拿此獠,明正严法以示朝廷法度。”

而四品以下的官员才庆幸:太好了,自己不是三品官,至少在战乱中自己性命无忧。

他们可没忘那句:天街踏尽公卿骨的诗句。

() 想到‘踏尽’二字,他们就心生恐惧,长安有多少贵族公卿?

仅玄宗一朝,大唐功臣已有104家,还未包括各地豪门世家...若被黄巢屠尽,长安街头无异沦为地狱。

为了自家老小性命,群臣皆问天幕:黄巢是何人?

可惜他们的疑问没有化为弹幕,天幕仍在不疾不徐地讲述:

【5.汉胡同化问题

汉末以来,河北地区是迎接夷族的第一防线地区,匈奴鲜卑等族南下掠夺或是建国,在河北地区都留下大量的胡人定居。

到隋唐时期,河北地区有着非常浓厚的胡人风俗。

偏偏唐太宗灭突厥后把大量的突厥人安置在河北,后续又有契丹、粟特等归附陪族皆迁徙河北。

并且大唐安置各部并没有化整为零,而是整部安置,武装力量全部保留,把各部的信仰、习俗保留得非常完整。

这使得整个河北胡风对冲中原文化更加严重,河北成了多民族国家的政治中心,其治理更加复杂。

所以河北的节度使必须通晓胡汉事务,精通军事,能征惯战,对大唐忠心,比如班超大佬】

刘庄(汉明帝)笑眯眯地看着班超,打趣道:“看来仲升在后人心中甚重啊!”

还年轻的班超脸上闪过丝丝赫然,作揖道:“臣不敢居功。”

他也没想到自己还能被天幕再次点名,先前神迹讲述大汉篇章时,他以为自己只是后人随口一提,没想到讲述大唐时,自己还能榜上有名。

自己能做到天幕中的成就吗?

班超只觉得胸腔的心跳动得厉害,浑身血液涌上头颅,把脸色染得通红:他要建功立业,他要比天幕中的自己做得更好,他要万世留名!

而其他臣子却是眼含酸意:有甚了不起??不就是名垂青史吗?

他们不嫉妒,真的,一点都不嫉妒!

呜呜呜~陛下,他们也要出使西域!

刘庄听着群臣的自荐,嘴畔含笑:“仲升为咱大汉争光,在后人心中大汉跃于大唐之上。各位卿当展其能,力使后人挂念才是。”

“谨遵陛下之令”

“谨遵陛下之令”

天幕轻轻叹息:【可惜大唐没有班超大佬,只有胡汉习俗都精通的安禄山。

偏偏河北等地又是产粮地区,自汉朝始,河北就成了土地肥沃人口繁茂的地区,遇上气候回暖的大唐后,河北道地储存粮食高达2100万石,关中才814万石,所以当时河北敢宣称:‘天下赋税半出河北’。

当某地经济发展到能首驾齐驱时,当地士子就会寻求对等的政治利益。

但是对于河北民众而言,他们的上升渠道却极为狭窄,其经济水平与政治待遇完全不相匹配。

军事:河北没有折冲府,当地就没免役政策,民众在战场上只能作为后勤军,无法到前线立功建业,失了进勋的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出

身河北的边塞诗人高适,要跑到西域寻求出路的原因,毕竟故乡找不到好工作,只能前往远方寻找机会。

重税:河北大唐高等丝绸产及粮食,每年都需要供于关中,但河北军饷却是粗劣布匹,所得军饷低于其他地区。

相当于今天的北上广把生产利润,以人力的方式运送到西北地区,自己得到的产值却养不活本地人。

土地:因河北土地肥沃,其土地兼并比其他地区更为严重,身处粮食高产区百姓却没有一块立足之地。

民役:河北地处开疆拓土的最前线,朝廷对外扩张征战,往往是把劳役放至河北。

因此河北调发非常严重,用狄仁来的话讲:民众家族被破,全民皆逃,只剩四壁皆空】

作为从关中起家的大汉,刘彻不明白大唐为何要重防河北?

他觑眼细探天幕,结合窦建德起家速度及势力,心中升起一个猜测:后世朝代不再以关中为中心,而是以河北为政治中心?

但不对...刘彻收回目光,搭在案上的手指下意识地胡乱比画:但大唐并没有迁都河北而是安家长安。

那为什么大唐皇室要防备河北地区?

【6.唐玄宗过于自负,杨国忠无能

安禄山反唐举动并不严密,安禄山反前,他的哥哥安思顺豁出命对唐玄宗举报:陛下,安禄山要反。

太子李亨对唐玄宗道:父皇,安禄山要反!

大臣对唐玄宗进谏:陛下,你小心点,安禄山要反!

而唐玄宗呢?】

天幕展出一小段影像:一个花白的老头深情凝望跳胡旋舞的小胖子,吼得气声力竭:“不,山山那么可爱怎么会反?

他只是一个六百多月的宝宝罢了,朕不允许你们污蔑他!

秦始皇撇开眼:污朕双眼。

“呕”刘彻吐了,什么玩意?

李世民握拳大怒:宝宝?

朱元璋仰头:后人来了!

【都说安禄山要反,但唐玄宗就是不听,并反驳安禄山多好啊!他只忠心朕,忠心到太子都不认识。

知道朕爱看胡旋舞,身为胖子的山山苦练舞技,只求朕展颜一笑。

梦见名将李绩、李靖向他求食,就好心立庙,立庙后室生芝草,看看多吉祥。

山山甚至愿意为了朕死,见朕的爱妃无子还自请为养儿,山山就是他的好儿子啊!

那么好的山山他必须全天下为他打call。

在勤政楼用宴时,安禄山可以坐正殿,以示荣宠。

赐温泉宅子,宅内所有物具全由唐玄宗赏赐:绣茸毛毯合银平脱、金铜铰具等等,不限数量,只要宅子造得华丽美奂,就连安府里的米面炭火都由朝廷包揽。

唐玄宗超爱安禄山的,爱到不仅加封他父亲,还要包揽其父家部分什物,好让山山尽孝。

安禄山离开长安时,宰相以下的官员必须亲自相送,让山山感受朝廷情谊】

唐()

被迫客串的李绩、李靖二人,非常愤怒,安禄山是何意?

?想看南漳的《秦皇汉武看我校历史作业评选》吗?请记住[]的域名[()]?『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暗指他们后人死绝,所以才托梦给他祈求祭食吗?

李绩准备开口骂人,谁知一抬头就看见天幕显出一张唐玄宗图像,配着一行小字:朕超贤惠的!

瞬间低下头假装自己没看见图像。

他可以假装没看见,可李隆基一朝臣子却噤若寒蝉:天幕,你到底对陛下有多不满?才会如此折辱陛下?

看着天幕上浓妆艳抹的李隆基,李隆基本尊脸色发沉,眸中闪烁着森冷的怒意,浑身杀气弥漫,天幕你欺人太甚,朕乃一国之君被你如此侮辱!

朕要诛你九族!

【如果说这些荣宠只是虚幻,那么让安禄山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那就是实打实的实权。

三镇节度使的管辖范围有多大呢?

今天的辽宁、河北、北京、山西及内蒙古南部的辽阔区域,并且此三镇的军马数量又居全国之最。

天宝十一年大唐有戎马八万余匹,其中河东节度使管马1400匹,范阳节度使管马6500匹,平卢节度使管马5500匹,三个节度使共管马26000匹,占全国总马数的32.5%。

安禄山自己私养一万五千马匹,与官方马匹叠加后,安禄山共掌握四万一千匹,赶上大唐朝廷戎马一半。

而此三镇所掌握的士兵总达十三万,其实力居大唐十节度使之首】

天幕再次现出一张舆图,上面写着‘河北’二字,正以手撑头的刘秀看清地势后,蓦地笑出了声:“这不是朕起兵之地?”

他目光移到安禄山的军权实力上,轻叹:“若朕有此实力,朕亦反唐。”

无他,大唐重镇越多,朝廷财政压力越大,即便节度使就地敛财以充军费,其中也少不了朝廷钱粮支持,否则唐皇无力节制各地。

刘秀目光悠悠:难怪后人奇怪大唐为何不早日整理商税,充作朝廷财源补充。

【事实上唐玄宗对安禄山越荣宠,安禄山就越担忧。

作为镇守一方的节度使需要军功展现自己,证明自己对大唐有功,有资格受三镇节度使缓带。

所以三镇在他的掌控下,边境战争仍然频频,即使没有战争,各地节度使仍要主动挑起战争,为自己揽功求得赏赐。

在安禄山的主动诱杀各蕃下,东北边境的各部与大唐始终存在摩擦。

如唐玄宗登基后,下嫁公主与契丹,期望维持两国外交和平,但在大唐边将对战功的渴求下,大唐的边境始终无法安稳,摩擦严重时奚部和契丹,直接将大唐静乐公主和宜芳杀害祭旗,叛离唐朝与之开战】!

()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