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52 章 宋朝5(2 / 2)

加入书签

赵炅按住吕端手臂,流着泪起身走到天幕跟前,群臣欲劝却被他制止:“今天幕讲宋,方知朕军事失误。”

他推开吕端回视群臣一字一句道:“难怪后人语言如此…”赵炅顿了顿才继续道:“只要能找出宋弊端收复幽云十六州,朕甘愿受辱!”

他强掩心中对天幕杀意,双目环视文臣武将,程羽、贾琰、潘美、杨业...他们之中有他心腹者,亦有不服者。

但没关系...自己登基不过两载,天幕讲述的事尚未发生,当下紧急的是让朝廷平稳,只要朝中稳定再加上现在窥得的先机,他定能握住未来走势,洗刷耻辱重铸太宗重量。

底下群臣隐秘互视而过,纷纷拜附:“臣等愿共陛下扫辱展大宋之风!”

不管群臣心中作何想,赵炅面上终于绽出几丝笑意,至少...明面上稳住了。

【赵光义虽有仁心,但架不住军队想立功不愿全军助民撤退。

于是都监要杨业率军与辽正面交锋,吸引辽部队主力,掩护他们撤离的同时,也能接应南接撤的民众。

杨业见主将潘美默认提出让他们在陈家谷接应他。

很可惜,且战且退的杨业退到接应地时根本没有宋军身影。

于是让辽人闻风丧胆的杨无敌,杨家将的原型杨老令公,为不降辽绝食而死】

(田羽心中国粹连连,不泄恨地再次对电脑竖起中指:老子想放贞子姐姐)

【西路虽然保下大部分军力,但总体上讲并没有达到原有灭辽目标。

喜剧的是这场败仗让主将潘美背上永世骂名,演变成了三大白脸之一的奸臣潘仁美。

可惜这骂名应该是

() 王侁才对,谁让民间只认得主将呢?】

潘美怒发皆张大喝出声:我干你娘的王侁!

他不求青史留名,自认也做不到让百姓修庙记恩念德,他就求个荣华富贵,没想到...自己成了千古奸臣!

我潘美冤枉啊!

【这场宋辽相持的战役,宋是群英荟萃,而辽也不差。

与宋对阵的是辽战神耶律休哥及辽鼎盛缔造者萧太后。

宋击辽失败后辽立马报复回去,甚至萧太后母子再次亲征前线,在保州(今保定)大战,辽败;

十二月宋辽两君大战于莫州君子馆,宋大败。

次年九月萧太后母子三度亲征,攻占宋城数个州县,在唐河(河北定县)被宋击败退军。

至此宋初存下的军队种子全部拼光,两国相拼结果,辽再次占据胜利!】

武则天眼眸甄亮,萧太后竟被后人称作鼎盛缔造者?

鼎盛缔造者…她低头复念几遍,越念心中越是遗憾,恨不能与太后亲谈!

吕后、邓太后、萧太后…还有秦良玉将军…那么多有志女子闻名不能见面,却是可惜。

不过…母子亲征?

武则天凤眸微眯,大胆推测:萧太后除了鼓舞辽军士气外,亲征也是为了安全?

否则为什么母子三次亲征?

天幕再次叹息:【赵光义想再次征兵比拼,但是几次大规模用兵下来,让宋对辽出现畏惧阴影,甚至不愿与辽作战。

再加上宋朝本质目标是谋求社会安定,频繁的战争与宋廷政治需求相背而驰。

所以宋对辽方略开始转变,几番商议后群臣给出三个建议:

1.由主动进攻改为积极防御,在边境修城筑寨据守;

2.纳币和亲,用钱财换平安;

3.继续驱将动兵,把国家底子全部拼完;

赵光义选了哪个?】

不等历代君臣有所回应,天幕直接给出答案:

【他选了第二个,并且把防御战略分为三小类:

1.在镇州、定州、高阳关(今河北省高阳县之东)三路聚兵筑垒,互成犄角;

2.对辽态度是来则防御,辽走勿追,不管你辽人怎么挑衅,我宋不听不理只做富家翁;

3.在边境上广建新寨,从保州到泥姑海口三百余里的边防上,新起二十八寨派兵驻守,又沿途筑堤贮水为屯田,遏制辽骑之奔寨袭戍。

换句话讲:我多建戍边寨子,你辽军就南下不了。

儿子,你爹把河北边防筑成铁桶了,你放心,这么厚的边防一定能保大宋江山平安!】

作为与宋有相似经历的刘彻点点头,此人用兵不济但防御手段尚可。

汉初高祖受白登山之耻,为稳匈奴大汉和亲借好积蓄力量以图来日。

而宋辽相抗宋处下风,那当以防御为主,只有广蓄粮草操兵演练,总能横扫天

下洗刷耻辱。

但…刘彻眸子浮起犹豫,他记得天幕说过宋是割据势力?

应该…不会是他想得那样吧?

天幕精准吐槽:【放心才怪!

倒是反省反省战役啊!

如果把宋攻辽的战役提出来,就会发现辽国对宋的打法:

诱敌深入,聚而歼之。

前期宋兵攻占各州接连大胜,中期宋兵深入敌境,无粮草补给无法打长期攻坚战;后期退兵立马被辽人伏击。

以上三部曲就是:诱敌深入,让敌人多占地,然后待机灭敌。

这招是咱们井冈山的老招,再升华一下就是:以消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不以保守地方和城池为要。

因此几次主攻战役的结果,让咱们善于使用此招的图书管理员评价:宋人终不省!

打了那么多次你们宋人竟然不对战役进行总结,也是奇怪!】

赵顼等宋朝皇帝听着只觉脸皮发热,眼眸落向群臣,群臣却避而不视。

没法子,如果说宋人终不省是后人讲出,他们有千万说辞反驳,但...这是后世开国之君点评,身为人臣...似乎有越朁之嫌。

尴尬弥漫下司马光直径道出自己心中所想:“陛下,我宋百年无内乱,百年未曾诛杀大臣,此举德圣乃圣王之治。”

见众僚投目于身,司马光仍是进言:“咱们休管后后人评说,我等提有益蔽卑言,方能对得起大宋神迹造化。”

后人讲宋说明他们对宋倾慕之情,否则为何不提晋、隋两大统一国度?

【辽国军事阴影彻底扎根在宋头上,宋对辽采用防御战略后,辽也开启休民息兵以待时机。

辽宋边境暂时平稳后,赵光义把精力放在内政,比如同意临津令黄懋南稻北植,把早稻种于河北获得丰收成功。

见早稻成功后赵光义直接来了场大规模的农作物交换种植,长江中下游以南种诸谷:粟、麦、黍、豆等;

淮北州郡广种粳稻,为推广粳稻拨给种子及对新作物免租税。

南北种植交流提高农作物的收成,粮食多了百姓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自然加强】

抄作业!

秦殿上下顾不得天幕讲述,聆听了半晌宋朝制度终于得到对秦有利消息!

原来南北农作物互竟能提高产量?

本来他们对后朝出现的种种新作物就羡慕得厉害,但那些作物散于大秦之外,只能期望陛下派人寻找。

现在?嘿嘿,没有新作物能提高现在作物产量也不错啊!

天幕多说点,他们不挑的!

【不得不说内政上赵光义挺有一手,宋朝无偿提供、推广新农具让农业恢复生产的法子,就是在他手上完善。

但网友对他的正面记忆还是杀死吃人魔和广开科举】

历代君臣下意识地反感:又是吃人魔?

【赵匡胤的小舅子王继勋以

残杀奴婢,食用其肉为乐。

为此他还结交了同好人肉的长寿寺和尚广惠,五年内共吃百余名婢女。

可惜众人告状赵匡胤包庇,只以削夺官爵作为惩罚,直到赵光义接班登台后,把他和十一名人贩子一起咔嚓以平民愤】

天幕上展出白花花的猪肉,但…历代君臣一时间哪里分辨得出,以为后人大胆到以人肉作画,全都抱腹呕吐。

‘呕~’后人你把图样给朕\本官收回去!

赵匡胤…赵匡胤脸色开始黑里头红…暴跳如雷地对宦官怒吼:“把那杀人魔给朕下狱!”

【宋廷正是完善科举制度后,才让宋文治大兴。

1.对主考官实行锁院隔绝:主考官奉诏贡举时当场入贡院,对考试内容保密。

2.试官亲戚别试:主考官亲友科举,不与众人同考,而是另设考场另派考官,简称:回避制度。

3.进士唱名赐第:这是学子生涯中最高荣誉,殿试后君王百官俱听君名,多大的荣耀?

4.糊名考试:即把考生姓名籍贯糊去,防止徇私舞弊】

李世民&李治&武则天&李隆基等帝王:抄作业,尔等快给朕抄上!

天幕多说点,他们喜欢!

【他在位时共开八场科举,进士诸科以及特奏共取士5814名。

借科举完善之际,赵光义再次削夺中书事权,又设各类机构互相牵制。

如朝廷设三班院、审官院、考课院时,又置签署提点枢密院诸房公事,这些机构是什么呢?

全面把官员权柄给打散,特别是宰相之权被稀释弱化,宋朝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等同宰相,宰相是百官之首‘事无不统’,既是辅助帝王治理国家,也是平衡皇权与官员的桥梁。

但宋廷设枢密使分走宰相军政,又设三司号为计省,使宰相不能过问财政。

除此之外特设‘考课院’分走宰相官员人事调度权,几经之下宰相军权、财政权、人事权尽失,宰相空有百官之名,却无宰相实权。

从制度上看保障了宋帝稳做钓鱼台,不惧百官胁迫造反。

而对于其它诸司亦是如此,层层叠叠地各类机构独立又重复,就像咱们去政府办事,明明一个办事窗口能完事,政府却设五个办事窗口,并且五个办事窗口属于独立部门,相互之间有制衡作用并直接受皇帝控制,如果你想办件事在不得罪人的情况下,你会选那个办事窗口?】

天幕长叹:【如果说赵匡胤在地上画了两个圈来表示对权力机构的牵制,如通判和知州。

那么赵光义的设置就相当于画了个奥运换环,环环相扣难以分开,并且想要顺利运转此环还需要大量文人。

加上他的军事受挫,不得不把政治目标改为文治中,于是赵匡胤时期的文武并重转为崇文抑武。

但问题是机构权柄稀松,更难集中力量办大事啊!】!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