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232 章 旅行vlog【二四】(1 / 2)

加入书签

【其中,在周原故地发现的最为重要的一件周朝青铜器,当然是我们眼前的这个利簋无疑了。】

【由于意义过于重要,已经被国家博物馆给借调走了,所以现真品落户北京。】

【我们现在看见的这个,正是1:1还原的复制品。】

【就连复制品都能在这个单元的展厅正中间拥有一个自己的单间,就可以想见其在江湖上的地位了。】

观看天幕的众人无言以对。

你们后世人管这四面透光的玩意叫单间?

不觉得有哪里好像不太对劲吗?

只是瞧着这利簋,着实平平无奇,他们可也是鉴鼎无数的达人,像这种大小的方底圆簋,不就是寻常的构造吗?他们可当真是见过不少。

怎么就让后世人又是这样又是那样的百般重视呢。

只能又归结为天幕那个时候后人稀奇古怪的关注点……

【不过这个利簋确实比我想象中小了不少,本来以为好歹得跟后母戊鼎一个体型吧,没想到这么迷你。】

【不过形体虽然小巧,但是其价值却难以估量。】

【毕竟这方小小的利簋身上铭刻的内容,竟然是武王伐纣的相关记录。】

【可以说,利簋本身固然精巧,但是其历史学及考古意义是其能够稳居中华青铜器最具代表性国宝地位最无可动摇的坚决保证。】

【正是根据利簋上关于年岁等的记录,再辅助以天文学等知识,终于迈出了商周断代的一大步,将其确定在公元前1046年左右,拨开了上三代历史的又一迷云,也证实了武王伐纣不只是传说中的故事,而是结结实实发生的事实。】

【不过由于利簋已然名誉等身,在国博的一众瑰宝之中也能夺得一席之地,所以这个复制品就没有能够占据陕历博十八件镇馆之宝的一个席位。】

周朝历代诸王:……

那不然呢?

当然是真事!

这么珍贵的青铜器,一个才能刻几个字啊,哪有时间给你们浪费地方编故事!

【真正的镇馆之宝不在这里搁着呢嘛。】

【一方上头刻着审理土地纠纷事件的五祀卫鼎及器型承接商代特质的周康王时期的旟鼎,在为我们展示其古朴圆润外表及纹饰的同时给予了历史研究人员以西周第一手的土地制度和社会经济情况相关的资料,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

【一方多友鼎,记载了西周自卫反击猃狁的战争,猃狁,还有一个我们所熟悉的名字,就是后来与赵国和秦汉都缠缠绵绵到天涯的匈奴。】

【看来“自卫反击”最终获得更大范围的领土这种事情,果然也是历史悠久啊。】

【关键名字还叫多友鼎,虽然是因为周朝派出的大将叫多友,但是还是很好笑啊。】

【毕竟不打不相识,打是亲骂是爱嘛,怎么就不算多友呢!】

【不愧是儒家崇礼的发源地呀。】

周朝人:……

哪里好笑了!

谐音字是要扣钱的!!

而且他们也没给这鼎取名字啊?

这名字不还是你们后世人自己给取的吗?别以为他们还不能深刻理解儒家是什么就听不出你们后世人在阴阳怪气他们!

谁跟他们猃狁打是亲骂是爱了啊!

始皇帝更是表示,没有都,只有赵国和他们汉朝跟匈奴一直缠绵,他的大秦那可是按着匈奴在打的哦,不要共沉沦好不好。

【走过辉煌的西周,周朝自平王东迁开始,王室便一路衰微。】

【东周分两截,春秋和战国嘛。东周没有周,这不是众所周知的事实嘛。】

【但又巧的很,平王东迁,是周朝颠沛流离的开始,也是秦国发家的肇始。】

【再加上周王朝的国都这不是迁走了嘛,取代周朝势力的,是越发强大起来的秦国。在历代秦国国君的努力下九都八迁,最终挪到了咸阳,无论是在此之前的栎阳还是咸阳,那都归属于现西安的辖区,作为陕西最著名的博物馆,那自然是聚焦秦国咯。】

【于是陕历博关于东周的这段历史展厅,写作东周时期,读作秦国发家史呢。】

【毕竟看看单元名——东方帝国,就知道这段故事的主人公,那肯定是秦国啦。】

【这除了说最终成功一统天下,成为华夏帝制开端的秦帝国还能是说谁嘛。】

历代秦君甚为满意,每次听到他秦的国号后面跟的是帝国二字,就觉得甚为舒爽。

他们大秦,就是跟中原那些列国们不一样!

自豪感油然而生了好嘛。

中原列国与周王室:……

都是一个时期的故事,他们难道不配拥有姓名吗?

明明他们位处中原,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礼仪之邦好吧。

始皇帝才不管之前那些手下败将们会不会收听到天幕,又会产生什么样的想法,毕竟自然有他大秦的先王们去料理,他所要做的,那当然是顺势整治一下六国余孽,并且将天幕所说的重重关于他大秦的好事广而告之了。

【秦国早期的文物跟周朝的文物大同小异,主要就是一些青铜及陶制的器皿,不过其造型比起花里胡哨的中原诸国更为朴素,彰显了从一开始就贯彻于秦国人骨子里的实用主义。】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