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96 章 红颜祸水【十三】(1 / 2)

加入书签

【天宝十四年十一月初九,安禄山正式打响了叛唐的第一枪,唐王朝的反应那叫一个兵荒马乱,猝不及防。

毕竟三分之一的家当都在唐玄宗那个好“十郎”手里头攥着呢。

唐王朝只好火速募集了十余万军队,但是由于缺乏系统性的训练,又加之天宝十年的时候因武库失火痛失了一大批武器装备,因此军备也十分匮乏,十二月十三日,叛军即攻占洛阳城。】

可是……

这武库不是天宝十年失火被烧的吗?

安禄山反叛如果他们没听错的话,不是十四年吗?这四年干嘛去了?

难道新打造的武器都供应给安禄山他们了?

武则天:……

她的洛阳,她的神都!

【虽然这不符合常理的“信任”已经让人足够无语了,不过这也只能说明李隆基这个人眼光不行,但华夏四百多个皇帝里眼光好的嘛,掰着手指头都能数的过来,这只能证明唐玄宗的上限是不够高的。

战争一开始的慌乱和猝不及防我们也还算是能稍微理解一二,毕竟准备确实仓促嘛。

但之后的操作才真正为我们展示了他的下限到底有多低。

实际上,由于安禄山治兵并不严谨,所过之处,杀人如麻,河北沦陷的十数个郡,仍旧是响应唐王朝的号召的。在这种情况下,时间拖得越久,对安禄山的叛军越不利,如果没有比较大的胜利作为激励的话,军心溃散也是分分钟的事。

但……

没有战果怎么办?当然是拱手送上战果咯。】

李世民早在天幕谈及安史之乱之初,便已经在脑海中构建出了大致可能的行兵路线图了。

他怎么想,都想不出这场仗要打八年的理由。

尤其是还是在他之后的唐朝。

说好的“盛世”呢?

虽然说洛阳告急也是许久没有经历的故事了,但是也还能稳住,这不离着长安还有一段距离吗?

还说河北诸郡的百姓也是响应他大唐的号召,那你一面固守长安城外的数道险关,一面派大将去绕后直捣敌人的老巢,在这样那样一下不就轻轻松松解决完了吗?

感觉都用不了一年。

还能美滋滋收获剩下三分之一的兵卒和宝马。

然而……

李世民美好的构想在听到那句“送上战果”的时候彻底破碎了。

上一次听到还是在上次。

这算是什么,风水轮流转,今天到大唐吗?

【什么阵前杀将啦,什么外行指导内行啦,你统统都可以在这里看到。

不要再说唐玄宗朝将领稀缺了。

虽然唐玄宗朝自然不如太宗朝拥有那么多璀璨的将星,但是说的上名来的将军,那还是有几个的。

再说了,真的稀缺,那还不是因为托唐玄宗本人精准眼光的福,在两任丞相的霍霍之下,什么将军的梯队建设,什么青年

才俊,统统都扔掉!

等安史之乱一爆发,发现朝内可以堪当大任的将军,竟然还是那群头发都花白的老将军。

不看不知道,一看平均年龄那都奔着六十多就去了啊。】

天幕你再说一遍,他都干了什么?

阵前杀将?!

你在这么危机的时刻怎么能干这种事呢?

你史书兵书都读到腿肚子里去了吗?

【前面说了,兵卒都没有经过系统训练,属于是今天刚摸着刀呢,告诉你明天上战场了,因而面对积蓄已久,来势汹汹的安禄山叛军节节败退,于虎牢和洛阳均败落,这支临时组建起来的军队,便是由封常清所率领的。

“东都洛阳”嘛。洛阳这个城市,在唐朝,那是有很浓重的政治感情色彩在的。

因而安禄山攻下洛阳之后,由于迫切地想要赶紧在洛阳登基,因而封常清能够成功突围,率残部西奔至陕郡,遇到了昔年上司高仙芝。

考虑到唐军如今的客观情况与敌我实力的差距,两位身经百战的将军都觉得还是退守潼关天险死守长安比较稳妥。】

没毛病啊,打不过就守嘛。

等对方士气散去,我方士兵也经过了一定的训练,再行反扑,焉知胜负?

【但是收到封常清洛阳战败消息的唐玄宗那可就没有这么好的定力了。毕竟安禄山在洛阳登基,那不就等于是儿子在老子头上那啥嘛。

不过我寻思这个剧本唐玄宗你应该熟悉的啊。

你一辈子经历了好几回呢。

哦,忘了,这是你第一回成为那个“被害者”是吧。

至于战败的原因,唐玄宗那当然不可能从自己身上找咯,大怒之下,削去了封常清所有的官职,让他在高仙芝的手下做一个普通的士卒。

你以为仅仅只是如此吗?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