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40 章 【残血宜】1.11(1 / 2)

加入书签

辽东占据急速好转,捷报频频传来,大抵也是因为如此,后金那边的清军从上到下都已经陷入了即将全线溃败的慌张和恐惧之中。

毕竟他们作为大金汗国的英武儿郎,自是只可杀不可辱,绝对不能像那朝鲜一般以做大明朝的狗为荣!

后金其实不止有女真人和蒙古人,还有一些不服大明朝统治的汉人。

而后金又称大金汗国,是原明朝女真人努尔哈赤在北方地区建立的政权,后金之义,同爱新相同,是表明承袭完颜氏的金朝。

北宋靖康之耻的含义那是稍微读点书的人都能明白,可见努尔哈赤的狼子野心。

尤其是在万历年间前后两次的万历朝鲜战争,因为国力消耗巨大,大明边墙以东的属臣海西女真诸部内乱不已,均给建州部以可趁之机。

等到了大明万历十一年,努尔哈赤袭封为指挥使,以祖、父遗甲十三副起家,起初努尔哈赤部受到明朝辽东都司的压制驯服,表面上忠顺于明朝,刻意隐藏自身野心。

但后来他相继兼并海西四部,征服东海女真,统一了分散在东北地区的女真各部,便开始磨刀霍霍向大明。

而在万历四十四年,努尔哈赤更是直接装都不装,向全天下宣告建立金国,史称后金,改元天命。

后金天命三年,努尔哈赤更是公布“七大恨”的讨明檄文,开始公开起兵反明。

这无疑是在将整个大明王朝的脸面丢在地上踩,于是有一些爱国忠君愤慨之人便前仆后继的扬言要去其狗命,只不过大多铩羽而归,甚至连尸体都被屠戮之,搭建京观,以儆效尤。

只不过在天命十一年努尔哈赤便于宁远战役后逝世,先于大明朝的皇帝朱由校还要早亡一年。

后金在经过一个阶段的内斗之后,由皇八子皇太极继位,而皇太极即位之后,为绕开明松锦防线,天聪十年征服漠南蒙古察哈尔部,迫使朝鲜称臣。

接着又先后数次进入汉地烧杀劫掠,用绕道入侵的作法后来又执行五次,与明朝内部的流寇一同消耗明朝实力。

不过这样的阴谋在明朝出手去大力赈灾治灾,甚至是难得慷慨解囊发钱发粮,随后信王朱由检又以雷霆手段处置了一大批贪官污吏和发国难财的以晋商为首的皇亲国戚、巨富商贾。

乱世用重典,张太后直接以皇帝之名义昭告天下,严令国家危亡之刻,敢发国难财者,严惩不怠!

除此之外,朝廷更是弄出一个“光荣榜”和“耻辱榜”,右边是忠君爱国为民出力的有功之人名单,左边是不顾天下万民性命胆大包天发国难财有罪之人名单。

为了让不识字的老百姓也能知晓到底是谁在这样危难时刻还害他们,朝廷还专门设置一个宣讲吏,每日早中晚三次当众宣讲这两份名单。

树活要皮,人活要脸。

朝廷来这么一出釜底抽薪,那就是再利欲熏心之人,都得掂量掂量自己有没有那个命去享受那泼天的富贵。

尤其

是在某一个富商惨遭流民围堵和放火烧家,结果去报官却被直接糊弄了事,做的就是一个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让那个富商吃了个哑巴亏,只能捐一大笔钱才息事宁人之后,就没有人再敢去玩火中取栗了。

对于朝廷这样横眉冷对贪婪狡诈者,却又厚待封赏心存万民者的行为,所有人都知道朝廷是给他们一个大棒之后又塞几颗甜枣。

可谁让这甜枣实在是又香又甜,而且还真的能让他们吃到嘴里呢?!

有一个人愿意低头听从朝廷的安排,那就会第二个、第三个,如此一来,朝廷倒是难得前所未有的富裕起来。

只不过这个钱也就是在朝廷手里转一圈,最终还是被用于赈灾上面。

而遭了水灾、旱灾甚至是蝗灾的百姓,在得到朝廷的粮食和安置之后,只有有一口饭吃,那他们就不会选择把脑袋别裤腰带上的买卖。

当后金察觉到那些曾经跟他们关系暧昧的中原汉人突然就开始换一副嘴脸,还一副“我不知道,我不认识你”的高冷模样,便知晓事情开始不对劲了。

聪明人从来不会给别人留下破绽和把柄,就算是偷偷跟后金这边联系,还做着卖国的事情,那些以晋商为首的皇亲贵戚和官吏富商,都是只会让自己的人手出马。

至于自己当然就是从始至终待在安全地方,从不显声露水,就是担心会被后金反咬一口。

毕竟野蛮和背叛就是那些金贼的本性,宋朝已经完美将其诠释。

于是在后金心感不妙,要拖着那些合作者下水时,他们突然就发现跟自己联系的人居然都只是虾兵蟹将,根本不足以牵扯到那些大明高层。

甚至只要他们端出一副被污蔑的无辜面孔,大明朝廷居然就真的相信了……

相信了!

看着被千辛万苦按插进去的眼线送回来的所谓“光荣榜”和“耻辱榜”名单,后金的高层统治者表示自己很想要打人。

果然就是奸诈狡猾者,一出金蝉脱壳真是玩得出神入化。

关键他们还真的没有办法!

大明皇帝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不是说好的敏感多疑喜好猜忌薄情寡义的吗?为何突然就这般傻白甜的真把那些人给加上去了?

这完全就是在羞辱“光荣”一词!

皇太极感到郁闷的同时,也是十分的有气无力,但此时国内正在进行的针对努尔哈赤时期的社会矛盾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天聪新政),还是得继续。

否则别说是打明朝了,单是要继续维持统治都很有可能做不到。

就在皇太极一边打算破罐子破摔,派人冒险去行刺那大明新帝,一边又埋头苦干,继续完善和扩大八旗蒙古、八旗汉军,设立蒙古衙门管辖外藩事务,并更改“女真”族名为“满洲”时,大明这边情况也发生了危机。

虽然有信王和护国夫人前去赈灾,但人力有限,并不是所有地方都能得到有效监管,像陕西有些地方走投无路的农民与边镇逃兵、被裁撤的驿卒等合流,纷纷揭竿

而起。

当这些起义者各自为战、到处犯事时,朝廷内部也对这些“流寇”吵得热火朝天。

兴乐二年四月,张太后明旨任命杨鹤为陕西三边总督,接替已故的武之望,负责处理陕西民变。

对于民变,张太后坚决采取以抚为主、以剿为辅的政策,并亲自以皇帝的名义昭告天下,只要那些人愿意被招安,那就既往不咎。

如同冯梦龙这样在百姓心里有点名气的才子,很多都被朝廷招募来写一些宣扬朝廷国策的话本和檄文等等。

冯梦龙虽然苦恼自己已经用上那么多的笔名,但还是被朝廷给抓出来干活这件事刚开始还是有点诚惶诚恐的,不过在为国为君挥笔写文几次后,就开始美美的放飞自我。

“秦贼蔓延,虽因无岁,总由贪官债帅不恤军民,恣行剥削,以致转徙为盗……”

“自今边方文武,俱宜遴才选补,不得听人规避,徒取备员……”

“恰如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此乃被天灾逼至走投无路,方为流民,既是民,便是大明之子民,当以保护。各地官员自是以以抚为主、以剿为辅,不得伤害有意归顺之善民,亦不得放纵烧杀掳掠迫害百姓之恶民……”

有朝廷官方的准许,冯梦龙此文当即名扬天下家喻户晓,便是不识字也不懂民生的孩童,都能在街头巷尾唱上那么两句与此相关的童谣。

而杨鹤也是贯彻朝廷的这种政策,陆续招安了一批起义者,其中最大的成果是兴乐四年招安神一魁。

招安成功的根本问题并不在于如何招安,而是招安之后如何有效安置这些被招安之人,否则极其容易再次起义。

这时候因为后金那边没有什么动静,于是洪承畴就被朝廷召回去,以延绥巡抚的身份出任陕西三边总督,和陕西督抚一同“鼓励招安,速图安定”。

在洪承畴等人的努力下,还有信王和护国夫人那边的赈灾安民政策取得极大进展,于是没过多久,陕西的各路起义军便在兴乐五年冬全部被招安。

只不过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一个开始。

最重要的就是接下来的安抚举措。

这就需要极大的物力财力和时间来进行,尤其是朝廷的支持就是至关重要的。

后金就有聪明人看出这个关键问题,还点出这个招安的重要人物就是张太后。

“亡大明者,只能是大明也!若是能将张太后除去,那大明皇帝尚且年幼,身为摄政王的信王又长期在外,若是将这个同时与明帝和摄政王联系起来的桥梁给斩断,那这二者之间的猜忌怀疑反目为仇就不过是时间问题。”

皇太极认为这个计策十分精妙,毕竟一个正值盛年的摄政王,一个即将长成的小皇帝,如果没有太后张氏在其中缓和关系,怕是早就斗得头破血流。

而且朝臣也会为了是支持摄政王还是支持皇帝这件事党争不休,这自然也是会损耗明朝的国力。

更别说太后张氏还是抚

养信王和生下皇帝的人,只要她一死,那对信王和小皇帝都将是前所未有的的致命打击。

至于杀了小皇帝,那就是对大明朝的影响并不大,毕竟还有一个更能力非凡且深得民心的信王在一旁。

说不定信王这般高调办事,就是想要引人去帮他处理掉小皇帝,然后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继位做皇帝了……

比起一个能力出众手段不凡的信王,后金还是更属意让一个不知底细,很有可能是个目不识丁昏君的小皇帝执政。

最好就是继续将大明朝搞得一团糟,这样子他们才有机会。

想明白这个关键之后,后金统治者就开始选前去刺杀的人。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