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99 章 一合一(2 / 2)

加入书签

而只是两个司礼监的提督太监就有如此本事,那换做掌印大人……

众人点到为止。

朝上的事情可以慢慢讨论,北疆急况确是刻不容缓,皇帝虽然没有明确指明谁去支援,但下朝后,望向时序的目光却变了。

不知出于什么考量,三日后,时序自请前往北疆,领了虎符,成为大周建朝以来的第一个执掌兵权的太监。

不是什么代监军务,而是实实在在的,可号召千军万马。

这一次,谁也没说不合规矩。

时序离京那日,太子亲临城门,相送数

十里,这才驭马停下。

转眼又是两个月过去。

时序离京两月,门可罗雀的时府外出现了数十架马车,马车外的装点只作寻常,可若有心人看上一眼,便能发现——

这数十辆马车呈包围之势,将最中间的一架牢牢护在里面。

待马车停下,车上的护卫率先下来,一部分观察着周围环境,另一部分去请中间马车上的人下来,最后再分出两个去敲门。

时府沉寂已久,门房听到敲门声时,还以为自己是听错了。

直到外面再传来——

“小姐回府,还不速速开门!”

门房猛地一愣,慌慌张张将正门打开后,就见一个亭亭玉立的女子从车上下来。

时归抬眸,久违的熟悉感,让她心下感慨万千,略一驻足,这才往家里走去。

三年前,两浙商会会长意外过世,新上任的会长接连出台许多条例,竭力提高商会在海运中的获利,并将打压的对象,第一个放在时归手下的商船上。

时归虽然不是惹是生非的性子,却也绝非胆小怕事的人。

在与阿爹商量之后,她决定亲自到两浙去,一方面盯一盯开始有些混乱的海商,另一方面,也要与那新会长争一争。

两浙到底不比京城,时府的势力覆盖不足,时归刚过去那半年,很是备受掣肘了一阵子,后面才慢慢好起来的。

直到去年年底,上一任会长因过卸任,而她则成为了海商会的第三任会长。

时归在外还是以杨七娘子的身份行走,但因前几年的事,杨七娘子和时归早就画上了等号,随着杨氏成为大周数一数二的富商,也象征着时府的日渐强盛。

也就是时归时时记着积德行善,将生意做大做强的同时,大周境内由杨家搭起的粥棚义所也开始不断普及。

此外,无论是定西将军府的伤病营,还是六公主的善济院,都有时归身影的存在。

不知不觉中,杨家……又或者说时府,已在各方各面都有了较强的存在感。

哪怕皇室对此真有什么不善的想法,以时归在民间的声望,也无法贸然做什么。

更别说,司礼监还好好地存在着呢。

在两浙的这三年里,时归为各种事务所扰,便是逢年过节也腾不出多少时间,与父兄的见面,全靠对方去两浙寻她。

依着时归的想法,等再过个一两年,两浙的局势彻底稳定了,她就回京城。

不只是因为她不忍心见家宅空荡,阿爹回家后一个人孤零零的,另外就是……太子的书信,是越发频繁了。

只人算不如天算,时序的出征,促使她第一时间安排好两浙的事宜,匆匆赶回来。

这一路上,她听了无数人的议论。

说什么……

“北疆败局已定,便是皇帝太子亲自去了,恐怕也改变不了什么。”

“司礼监掌印……在朝堂上威风的人,去了战场,谁还能认得他。”

“这种时候,就是天王老子去了北疆,那也是送死。”

说来说去,没有一人对时序看好。

而唯一持有相反见解的,当时归一人。

并非是她对阿爹有多大的信心。

只是她无法接受除此之外的任何可能。

——阿爹不光要回来。

还要平平安安、顺顺利利、风风光光地回来,受皇室封赏、满朝敬拜。!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