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04 章(1 / 2)
小华和耿传文聊完,已经是十一点了,耿传文留她在单位食堂吃个饭,小华婉拒道:“谢了,耿哥,我怕一会遇到许主任,又要添堵。”
耿传文笑道:“小华,你这脾气可比以前厉害了一点。”
小华想了一下道:“耿哥,你说的‘以前’大概是十四年前,我才17岁。”那时候,她才回家不到一年,虽然奶奶和爸妈对她很好,她还是有些拘束、不自在的,与亲人间的隔阂,要到好几年后才完全消除。
耿传文见她不愿在这吃饭,就送她出去,随口问道:“小华,那你大学毕业以后,准备从事哪行呢?”
小华道:“大概率还是制糖工艺这一块,我还挺有兴趣的。”顿了下,又道:“咱们认识的那天,刚好举办五一技术竞赛,你还记得吧?”
耿传文点点头,“记得的。”
小华道:“我那天问春市糖厂的艾大姐要绵白糖,一点白糖而已,大家那么珍惜,我当时心里就有些不是滋味,后面接触了这一块,觉得我们和国外还有很大的差距,未来大概需要更多的人投入到这个领域来。”
她没说的是,目前国内的制糖工艺主要来源于苏国,苏国缺少甘蔗,但是相较于甘蔗,甜菜制糖的效益很低。
技术引进和革新实是迫在眉睫的。
耿传文驻足,望着她道:“小华,我没想到你对从事的行业还有这么深的思考,我相信你会在这个行业内大放异彩的。”
小华微微笑道:“谢谢耿哥。”
耿传文又问道:“小华,你刚说1964年的五一技术竞赛,我忽然想起来,我们当时是不是帮了一个晕倒的同志,也是你们单位的,好像姓章?”
小华脸上的笑意微微敛了一点,“对,章厉生,现在在理工大学后勤部工作。”
耿传文道:“我记得他家当时条件不是很好,家里还有一个瘫痪在床又老年痴呆的祖母,母亲是摘了帽子的右`派,我想着,是不是也可以纳入我们单位这次的文`革后的青年专题?”
小华道:“他是符合你们这个专题要求的,但是先前我和你说的郑楠是他的前妻,如果要加入章厉生的话,郑楠大概是不愿意加入你们这个系列的。”
耿传文有些奇怪地道:“他们是文化`革命结束后离的婚?闹得不愉快?”
“对,耿哥!”
耿传文微微挑了下眉,“章厉生家的情况,在当年可是特别不乐观的,他这属不属于过河拆桥?”文化`革命结束后,闹离婚的有很多,不外乎是那几种情况,耿传文稍微想了一下,就知道章厉生和郑楠属于“过河拆桥”一类。
小华没有多说,只说如果他想放在专题里的话,可以去问下楠姐的意愿。
耿传文应道:“那我明天就联系一下郑楠同志。”
**
5月1日,许小华和徐庆元在京市火车站接到了许卫华一家,甫一见面,卫沁雪就紧紧抱住了小华,“妹妹,真是好久不见!”
小华笑道:“嫂子,好久不见!嫂子,今天怎么改称呼了,以前我俩不都喊名字吗?()”
歓腬???祙??偛????し厐?“??靟評?????N??▎()▎[()]『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许卫华在一旁轻声道:“最近沁雪爸爸给我们来了一封信,说1976年的时候,你回京市出差来,顺道去看望他,还偷偷给他配了眼镜、买了蜂窝煤,又留了钱,解了他燃眉之急。沁雪看完信,伏在桌上哭了一场。”
卫沁雪眼里含着泪花,望着小华道:“我爸爸怕我担心,一直没告诉我,这回知道我要回来,才在信里漏了一点口风,”说着,紧紧握着小华手道:“小华,谢谢!”
小华道:“沁雪,就算你不是我嫂子,以我们俩的交情,我去看望卫叔叔也是应该的,何况你又成了我嫂子,本来就是一家人,我俩之间用不着客气。”
卫沁雪道:“我知道,你哥也这么说,可是我就是想说。”她一想到爸爸当时的境况,心里就特别不好受,她这个当女儿的毫无察觉,是小华默默地帮她尽了心。
卫沁雪想到这里,摸了摸儿子的头道:“青川,这是你姑姑!”
小华蹲下身来望着三岁的小侄子许青川道:“小青川,坐火车累不累啊,姑姑抱抱好不好?”
小青川就伸了胳膊,让她抱。
小华把孩子抱了起来,然后和哥嫂道:“长得和我哥哥小时候真像。”
许卫华有些好笑地问道:“你哪看出来的?你看到我的时候,我都十二岁了。”
小华道:“就是像啊,不然你问问嫂子?”
徐庆元也在一旁附和着说像,一行人到白云胡同的时候,秦羽已经做好了一桌饭菜,笑道:“就等着你们来了,”又招呼小青川过去让她看看。
午饭准备的很是丰盛,沈凤仪一个劲儿给沁雪和孩子夹菜,“大华和小华兄妹俩,也隔了好几年没见了,这一回倒是能在京市好好聚聚,”又问道:“你们有没有考虑调回京市来?沁雪,你爸妈就你一个孩子,也是想你回来的吧?”
卫沁雪点点头,当着一桌子的人面,她没有多说。
午饭后,徐庆元心里挂念着试验,又去了单位。
卫沁雪到小华房间里,闲聊了几句内蒙那边的情况后,斟酌了一下,才开口道:“小华,我这回回来,还要去看看我妈妈。”
小华随口问道:“你妈妈还好吗?”
卫沁雪微微叹了一声,才道:“不怎么好,有一件非常荒唐的事儿,我一直都没和你说。”
小华问道:“什么?”
卫沁雪望着她道:“文化`革命的时候,我妈妈还准备来你家闹,没想到过来一看,发现你一家都搬走了,砸了点东西就走了,荞荞当时不在家,估计都不知道怎么好端端地遭了这么一难,我妈最近写信才和我提起。”
妈妈还说,秦羽阿姨是躲过了一劫,如果秦羽阿姨没有在1966年离开京市,她肯定是会让秦羽阿姨吃吃苦头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