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29章 仲阳和小虎也要来幽州了(1 / 2)

加入书签

这话说起来就长了,麻城的水患和瘟疫问题,已经得到妥善处理。

水患退去,百姓重建家园。瘟疫因为有阿沅姐和大鱼哥带的医护队,及时赶到,后续并没有蔓延。

这里就有发生了一件趣事,那就是钦差也从长安带了太医队过去,他刚来的时候,把大鱼哥的医护队,当成小盼哥的同伙。

直接打压,不让他们参与救治,还想将人看押起来。

结果大鱼哥带的大夫,指着那群太医的鼻子骂,太医们连一声都不敢吭。

因为大鱼哥带的大夫,很多都是退休的老太医,或是老太医的同门师兄弟。

这是莫修谨提前交代的,一定要带几个镇得住场面的老太医。

以防事后朝廷追责,有老太医在,太医院想把黑锅扣到他们身上,都不可能。

并且太医们很诚实地跟钦差上报,扬州医馆有治瘟疫的特效药,比当初凌王妃在长安时,传给他们的药效更好。

不能将余大鱼的人关押,否则瘟疫得不到有效治理。

钦差先是一惊,随即大喜,如果把余大鱼的人收买为太子所用,那不就有一枚对付凌王妃的棋子了?

要知道凌王妃在民间的声望极高,很大一部份原因就是,她医术了得,善治瘟疫,且研发了特效成品药。

结果这钦差才表达一下自己的意图,不光余大鱼觉得他脑子有问题,连他自己的部下也觉得,上司连查证一下都没有,就干这样的蠢事。

余大鱼就是凌王妃的表哥,扬州的医馆同样是凌王妃所属,那些老太医是凌王妃请的,特效药的药方是凌王妃给的……

所以,你觉得自己在收买什么?

总之,钦差据实上报,说凌王的人对麻城灾情问题掺于过多,擅自为谋,越俎代庖,不将朝廷的钦差放在眼里,为凌王谋私利。

这个大帽子扣上罪名就大了,那时凌王还远在北疆,就被太子打上,在中原利用天灾谋私利了。

吴王趁机告太子的人,贪污赈灾银、粮,不顾百姓性命。

太子跟吴王在朝堂上又吵了起来,吴王说要把莫修谨带到长安为人证,太子说莫修谨和吴王沆瀣一气,冤枉他的人。

就在皇上要传莫修谨进京时,莫修谨暗中护送麻城官员的联名折子送到长安。

这下子罪证确凿,太子总不能说麻城和附近县城的官员,全部被吴王收买了吧?

同时监查院查到,太子的人贪污的罪证。

皇上令太子在东宫自省三个月,吴王也知道,这点事不可能将太子拉下马。

便趁机将太子的几个重臣打压,一些重要职位添上自己的人。

同时觉得也该给凌王一些甜头,毕竟在麻城干苦力的是凌王的人,而最后得到好处的却是他。新笔趣阁

所以他全力推荐莫修谨来长安当官,莫修谨以怕太子报复,且他自己只有秀才功名,没有能力担任京官为由,拒绝了他的提议。

但吴王不知道的是,麻城一带的太子党官员,都在这次的大清洗当中。而新上任的官员,全是无党派的寒门子弟。

这才是莫修谨此行最大的目地,让凌王的封地,王妃的老家,光州一带,不被太子和吴王掌控。

这也是莫修谨和庞先生商量出来的对策,就让吴王和太子,争长安那一带,争的头破血流吧!

而我们,则悄无声息地,让地方的官员变成纯臣。

凌墨萧对小盼哥在麻城所为,只一句赞叹:“不愧是修谨!再复杂的局势,有他在,总能迎刃而解。”

麻城事了之事,莫修谨和阿沅回到光州,等待甲十八接来滇州云谷的人,尔后一起出发来幽州。

不过算算时间,最少也要到明年春天赶来了。

小盼哥已经提前给冬素写了信,到时候仲阳和小虎也会同来。

仲阳是来万书阁求学的,小虎则已经有了低阶武官的职位,他想来幽州参海军。

沈冬素接到消息,自然是大喜过望,姐弟多年未见,仲阳在幽州求学自然要长住,两个宝宝也能看看小舅舅。

其实她有想过,把阿爷和沈父、蒋氏全部接到幽州来。

但阿爷一直不愿意,人就是这样,年纪越大,越恋故乡。

并且阿爷一再说,孩子们在外面谋前程,总要有个家乡可以回。

若他也去幽州,老家自然就荒芜了,他要替离家的孩子守好老家,他们在外面累了倦了的时候,就能回家。

沈父是有意向来幽州一趟的,他太想看看龙凤胎了,沈林钟还没娶妻,他没能当爷爷,先当外公也挺好。

再则就是,他想带他的徒弟去见识一下工匠学院。在匠人之中,工匠学院快被神化了。

比学子们传万书阁,传横渠四句还要有盛名。

但他看到蒋氏的反应,决定不去了。

因为蒋氏被光州城的那些富太太,官夫人蛊惑的,觉得自己去幽州,做为凌王的丈母娘,就能住豪华的大宅子,有穿不尽的新衣裳,戴不完的新首饰。

仆人最少也要有百八十个,一日三餐都吃山珍海味……

就跟当初冬素初到长安,蒋氏一再说,她也要去长安跟着王妃女儿享福。

沈父强忍着怒气道:“幽州时常打仗,粮食都不够,年年要刘管家送粮食。”

“你不说去帮女儿的忙,净想着去享福!”

蒋氏气道:“我不该享福吗?自从嫁到你家,我清闲过一天吗?”

“以前冬素没生孩子,我还怕王爷嫌弃她。现在她生了龙凤胎,这王妃之位坐稳了,便是王爷纳妾,也影响不到她。”

“我为何去不得?生她养她,我还不能沾点光了?”

沈父觉得跟她没法沟通,那就不沟通,就把她拘在家里,有他和沈爷爷在,蒋氏也就只能在村里摆摆王妃母亲的阔气。

见沈爷爷和沈父都不去幽州,还不许她去,她便悄悄找仲阳:“儿啊,你跟娘是一心的。”

“你爷爷犟脾气,别人家的老太爷,是穿绸戴玉,阔气的很。你看看他,天天扛着铁揪往他那泥塘跑。”

“有一点王妃爷爷的派头没有?”

“你爹也一样犟,成天在木匠房里做活,跟那群徒弟说话就和和气气,一跟我说话就跟生闷气。”

“他俩啊,我算是看出来了,你姐再厉害,咱们再富有,以后你当了大官,他俩也阔气不起来。”

“县城县城不愿意去住,幽州幽州不愿意去,非在沈家村当泥腿子。”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