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5章 陈落雪自立女户(1 / 2)

加入书签

沈冬素安排凉州官吏在幽州学习,让他们回去后,先搞好基础建设,修路修桥是非常重要的。

修好路商道打通,就能吸引人过去。再则就是将凉州本地特产,加入海商采购清单之中。

经济发展急不来,一定要将基础打好,否则就是海市蜃楼,花花架子,很快就会崩盘。

凉州官员最想学的是煤炭产业,因为凉州的冬天一样很冷,今年皇后送的那批煤,大家才知道还有这么方便的取暖物。

他们去参观了煤矿,知道什么样的地势会有煤,忙传信回凉州,让先挖着,打煤机和做煤炉的工匠,他们回去时一道带回去。

凉州那边也是夯足了劲要致富,之前没有榜样,大家的心态就是,边关穷很正常,哪个边关不穷?

但有了幽州这个榜样,才知道什么地方只要经营得当,都能变成风水宝地。

特别是来过幽州的,回到凉州后更是将幽州夸成神仙福地,遍地流金。

一接到幽州的信,谢大将军就派军队去挖煤。也不管天寒地冻地,早点挖出来,这个长冬的御寒物资也多一份保障。

结果他们挖呀挖,用了很多工具和办法,煤是没挖出来,却挖出另一种黑漆漆油脂状的东西。

有老人说,这就是胡人口中的黑火油,人千万不能碰,碰到必死。拿棍子沾了,点了当灯用,倒是不错。

谢大将军沉思之后,让人送了两桶到幽州,请皇后看一看这是何物?

当沈冬素收到那两桶石油时,那感觉就像凌墨萧第一次看世界地图一样。

她甚至有点骄傲的猜想,自己该不会真背负了什么天命吧?怎么能幸运成这样?

工业革命才刚刚掀起,就有人替她挖出石油来!

有了石油,那能做的事就多了。

她立即派墨门子弟和工部的官员,专门为石油成立特殊小组,一起去凉州挖石油。

石油不像煤那么简单,要经过多方试验才能变成煤油,更进一步是变成煤气。

那时全民用上煤气灯,即便没有电,夜晚也能灯火通明。

更别说用于工业和军事上面,沈冬素一瞬间就有了千百种想法,忙告诫自己,不能急,慢慢来。

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你不是小农女,也不是凌王妃,而是母仪天下的皇后娘娘,要更加镇定才行!

她想第一时间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凌墨萧,可提起笔来一写,才反应过来石油的用法,在这个时代的人听起来,简直就是神仙之物。

并且凭现在的技术又无法全部实现,平白让凌墨萧高兴一场,还是算了,等墨门研究有了进度,再告诉凌墨萧吧!

十月初开始,各地州府便往幽州送年礼,沈冬素监国之初就下旨,去、今两年,凡是地方上有天灾的,全都免去年礼。

为贺新帝登基,天灾的地方还免税一年。特别是麻城一带,直接免税三年。

也是这一举动,让天下百姓对帝后赞不绝口,早就听说皇后是农女出身,特别体恤百姓,如今看来确实不假。

皇后还曾写下‘人间辛苦是三农,要得一犁水足、望年丰’赠予农学院,刻于石碑之上。

像万书阁的横渠四句一样,这句话被农学院奉为经典。只有知道农人的辛苦,在培育粮种、改良农具、观测天气、改良土壤、因地制宜制定耕种计划等等。

做这些与农耕有关的差使时,才会更认真更专注。

皇后丝毫不避讳自己的出身,多次当众道:

“本宫是农女出身,自幼跟着父母春耕秋收,知道农人的辛苦。”

还曾对户部道:

“本宫今生的志向是,实现‘农无税’,如今大夏国情远远做不到这一步,只希望诸卿能与本宫一起努力。”

“让我大夏再也不会有‘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之事。”

农无税啊!

这是每一个英武帝王的梦想,可惜至今无人达到。

官员没有嘲讽皇后娘娘异想天开,反而真诚地感受到,皇后是真的为农人考虑,真的想国富民强。

之前反对皇后监国的官员,突然觉得,有这样一个皇后,也挺好的。

特别是权贵、士族,在陈皇后手中吃过亏,知道陈皇后骨子里是如何疯狂的,两相对比,私下都说,农女为后也不坏。

皇后知人善用,且态度诚恳,从不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乱指挥,总是诚恳地请示重臣,书房密会时。

一点也不摆高高在上的谱,反而准备好清茶点心,像学生请教老师一样,请重臣们商议。

真诚地道:“本宫是农女出身,年纪又轻,没经过什么大事。被陛下委以监国大任,实在诚惶诚恐。”

“但本宫与陛下夫妻一体,自然不能在陛下远征之时,放任国事不管。”

“这国事还得仰仗各位重臣,为我大夏之繁华昌盛,还望各位不辞辛苦,团结合作。待陛下回朝之时,本宫一定奏明,予以封赏。”

老官员就给足他面子,年轻官员就表扬他兼画大饼。

默默做事不善言词的,就经常开表彰大会表扬,让他们知道皇后一直关注着他们。

技术型人才就夸他独一无二的才能,有才能好高骛远的,就找机会放他下基层锻炼。

老学究爱说教型官员,就鼓吹他去万书阁上课,然后会被那些年轻学子烦到没脾气……

至于她擅长的领域,她是从不自谦,不时发表一些独特见解,让一些官员心悦诚服。

想当初幽州城的处境那么艰难,本宫都能降伏陈星耀、陈黎等心高气傲的士家才俊。

更别说我现在贵为皇后,还怕治不住你们这些老顽固?

这话让那些老臣心中激动,皇后娘娘是一点也不故作清高。有一些本来政见不合的官员,经沈冬素调解,也能合作起来。

人前给足重臣面子,人后给予赏赐,监国几个月之后,连最开始反对皇后专权,差点一头碰死在金銮殿上的老御史,都不再说什么。

当然,皇后娘娘也不是一味地谦和,特别是对长安的那些权贵,凡是敢挑衅她的权威,倚老卖老,或是趁机挑事者。

她跟对付当初的陈方一样,丝毫不手软。但她不胡乱惩戒,不管是什么罪行,她都会在幽州律上找到对应律法,依法惩戒。

好笑的是,她在官员面前演得太好,有权贵、士族说皇后仗势欺人的,百官都不相信。

娘娘那么和善,这般惩戒尔等,自然是尔等做错事惹怒了她。

不然她为何不惩戒旁人?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