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 119 章 提亲(1 / 2)

加入书签

十一月初三,最初泡进沼泽池的生皮被打捞出来。

谢星珩课业暂停,从嘉源省出发,来津口县看情况。

泡够月份后,后续的操作流程一致。他来看了,也没多的话说。

因法子是他提出来的,他在这里,给个确切说法,大家都会有信心一些。

皮料出坑这天,林庚跟徐诚都来看情况,江致微也暂停蜜蜂养殖的事,跟黎文君、陈世英等人来看皮料。

津口县的沼泽很多,安全通道还没开发完成。目前只有八个池子能稳定的运货,其他地方,至多只能单人行走,还有的直接成了天堑,会飞行的鸟类都不敢在上停留。

皮料扔下去,需要用绳索固定,到期打捞,要把绳索拉上来,得留够发力点。暂时以这八个池子为主。

所有人都在口鼻上蒙着厚厚的纱布隔绝味道,嘴里还含着苦芽,说话都瓮声瓮气。

到了地方,他们一行人等着皮料打捞。

谢星珩拿着长柄木剑,等他们把皮料上的绳索解开,摊在地上了,用木剑戳着皮料看细节,使它更加平整。

徐诚围过来看,他已经戴上皮革手套,拿着一把寒光闪闪的匕首,跟谢星珩说:“我找一块地方割了看看?”

生皮上有毛发和血肉,这些都是要去掉的东西。

谢星珩原想自己试,接过匕首比划半天,找不到一点切肉的手感,只好让徐诚找边缘的料子试试看。

林庚看徐诚动手了,也来这头。

他做事不嫌脏,跟人合力,把整张皮料挂到了木架上。那是后一步的操作台,符合人体力学,有些像搓衣板的坡度,把皮绷紧,皮匠能坐着铲皮。

徐诚手上准头不够,细细慢慢的沿着边缘切割,说:“还挺好处理的,应该泡好了。”

林庚接了皮匠递来的铲刀,扯过皮料的正面,挑了血肉皮毛多的地方铲,整体也比较轻松。

他是有技巧,也有准头,但不是皮匠出身。

两人试过,心里有了大概判断,再让皮匠上手。根据皮匠说法,做个对照。

第一个池子的生皮,泡好了。但老皮匠说,再多泡个两三天,料子会更好处理。

谢星珩旁听着,确认是真实有用,思考着“浓度”问题,指着池子中心的区域问:“那里有皮料泡着吗?”

首批皮料下池子,是林庚亲自盯着的。

现在来的都是他的亲兵,他得谨慎些。

他顺着谢星珩手指的方向看去,说:“有。”

离得远,怕打捞困难,只泡了一块生皮,还是他扔过去的。皮子砸上面,沉了一天才陷下去。

因距离和深度,打捞这块生皮,有三个壮汉合力“拔河”,还拉拽了半刻钟。

简单处理皮料后,披到木架上,老皮匠一上手,就说这块皮泡好了。

初期皮料的打捞,需要做数据记录。

现在没有检测仪器,记

录内容简单。

池子大小、深浅、离岸距离、所泡天数、皮料类型等。

牛皮少,羊皮多,还有少量马皮、猪皮、驴皮。

第一批以试验为主,类型尽量多。以后再根据实际生皮数量、需求,来下池子。

沼泽池的数量,听起来少,真到了地方,因有大有小,这点池子,都把初期的五百张皮料都吃进去了。

谢星珩在这里待了半个月,跟皮匠配合着做记录,也在空隙里,跟他们说什么皮料,做什么制品合适。

古代皮革珍贵,很多东西都不会尝试。比如皮鞋。这得是权贵阶级才有的待遇。

但猪皮可以往这方向发展。

目前步兵数量占了大头,鞋子质量跟上,能事半功倍。

虽然鞋子是最后考虑的事情,是在皮料有剩余的情况下,再做尝试的事。

但能先试着做一批出来,远的不提,这次来开路的士兵们,就能发一双。

这是钱财都换不来的惊喜。

林庚对下属大方,也被谢星珩这个提议惊了下,“集体发皮鞋?()”

谢星珩怕他担心造价和用料问题,说:“猪皮太软和了,做鞋垫也行。?()?『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

现在皮匠也少,那些兵也不敢穿皮鞋出门。

林庚摸摸下巴,稍做思索,问:“你的意思是,猪皮可以做鞋内里?”

谢星珩点头:“对。”

林庚想了想,说:“那把猪皮包在别的鞋里呢?比如布鞋?”

谢星珩:?

他没试过。

他也没见过。

但他大致理解林庚的意思。

羊皮不耐磨,牛马驴的皮子一个比一个少,肯定不能消耗在这里的。

猪皮能做内里,那可以跟别的鞋子形式结合一下。

谢星珩见过猪皮做的休闲鞋,上辈子时,他妈妈给老人买了很多,说穿起来很软和,走路很轻松。

以此为参考,跟布鞋稍作结合,是没有问题的。布料也透气,还能遮掩一下皮料。现在也没橡胶做鞋底,纯皮鞋穿两回就坏了。

说做就做,林庚当即叫人去办。

他还单独给徐诚说:“你看看你朋友还有你江伯他们的脚多大,一起做了吧,叫人用马皮做鞋面。谢敬之能赶上过年回家,带点礼物回去,面上也好看。”

徐诚想了想,说:“那我拿点皮毛料子,做靴子算了?”

林庚随他办。

这些家里有好多,都放库房吃灰的。

为着皮料,他们都在津口县待着。

江知与写给夫君和好友的信件,都根据他们最后的活动地点,寄到了嘉源省,他们都没收到。

倒是江致微,在跟着看皮料成果时,收到了丰州县的回信。

江承海跟宋明晖答应来津口县,喝他的喜酒。同时,就择亲一事,给出了意见。

江致微看过最终人选,心里也有了倾向。他选那个踏实

() 肯干的小哥儿卫泽。

“卫”在津口县是小姓,全县也就几百口人,三十户左右的人家。

卫泽的大哥分出去了,他一家就有两户。

江致微照着说亲的流程来,不论卫泽之前怎么愿意的,先请媒人上门说亲,问问他的意见。

他们的亲事是黎文君牵线做媒,江致微现在没什么家底,所给聘礼是照着寻常百姓家来。

他现在务实了很多,考虑到卫家情况,聘礼的礼金稍厚。一般人家娶亲,二十两银子顶了天,他拿了四十两银子。

这里面,有他自己攒下来的。也有夏元仪私下接济的,还有之前回丰州县时,江承海跟宋明晖给的盘缠。

媒人到家里来,都是明着来,热闹着来,若非亲事见不得人,一路都喜庆着,老远就知道是哪家要说亲了。

江致微在津口县很出名。他是第一个想要养蜜蜂的人,也推出了蜜蜂防护服,还有了初期成效。

他还是县学里的教谕,教书的时候,其他教谕都来听。

除此之外,就是八卦。

这么年轻有才又踏实能干的人,偏偏摊上了疯娘,还有一个极品无能的县令叔叔。

经过一个夏季,他就更加出名了。

因为江家来人了,带着津口县的百姓,卖起了果干。这个事情做成,全县百姓都记挂着恩情。好些人都惦记上江致微的亲事。

他们有自知之明,普通人家,哪能跟举人老爷攀亲?

从前认为江致微穷困,这辈子就这样了。可人家家里厉害着呢。

家里厉害,自身条件也好,就更不是普通人家能说亲的了。

县里百姓们也有议论,都说也就几个大家族能争取一下。

大家族争取了,结果江致微请的媒人,去了卫家。

这一路把他们震惊坏了。

怎么会是卫家呢?那犄角旮旯的破地方,江致微都可能没往那条街走过!

偏偏黎文君换了一身带红的衣服,做媒人打扮,一路走,一路笑,谁问都能重复一回。

她就是去卫家说亲的。给江致微江举人说亲,求娶卫家哥儿卫泽。

因不敢置信,沿路看热闹的人更多了。

卫家这一片地理位置不好,路不平,坑洼多,水沟多,路还弯弯绕绕的。

等黎文君快到时,卫家屯这一片的人都吓坏了。

他们不知道亲事,但认识黎文君的样子,看她身后浩浩荡荡跟着人,还以为是来找他们麻烦的。

他们第一反应是互相看周边的人,想看看谁心虚了。

心虚的人,肯定惹事了!

但互相看着,都是一张张懵逼又忐忑的脸。

卫泽的家在最尾巴,靠近山口的地方。

他在屋里听见的动静,只有乱哄哄的人声,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也跟着出来看。

像他这种家庭,是经不起丝毫变故的。一点差错,全家都没了活路。他再忙

也时刻注意着集体性的变化,怕有什么东西被遗漏了。

他出来时,恰好黎文君也进了卫家屯。

站在前面的人,已经知道黎文君是来说媒的,不是来找麻烦的。

他们都在震惊之中,久久没有言语。

卫泽站在人群后面,踮着脚往前头看,见是黎文君来了,心里就急跳了一下。

他前段时间去找过黎文君,想问问她,江致微江举人,有没有说亲。

他看江致微除了江老三一家,也没别的依靠。虽是举人,但穷兮兮的,家里母亲还疯了。又没看见妻室,又没看见子嗣,便打听了下。

他还听很多人说起这事,说江致微很可惜,若非因为母亲,只怕早早成亲了。家里有人帮扶,男人能做大事,哪能拖累成这样?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