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4章(1 / 2)

加入书签

“都在看电视啊?”

何家兴等几个孩子在家里说了双胞胎家买冰箱和买电视机的事情,所以何家兴妈妈、杨文杰妈妈和程英勇妈妈相约来看了。

三个妈妈走进林家,只见几个孩子在餐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吃杨梅。

原本只有餐桌和橱柜的餐厅,略先空荡,有了电视机和冰箱之后,看上去都是不一样了。

“妈,你咋来了?”何家兴看到他妈来了,小脑袋瓜一动,“妈,你看双胞胎家的冰箱和电视,咱们家可以买吗?”

“这冰箱和电视机要多少钱啊?”何家兴妈妈问。

何家兴看向一宝。

一宝道:“冰箱1300块,电视机420块,我爹和我娘挣的钱都用光了。”说着,还语气还非常的惆怅,他想挣钱给娘,但是卖棒冰是投机倒把,是错的。怎么办呢?

何家兴妈妈、杨文杰妈妈和程英勇妈妈一听价钱吸了一口气。这加起来快2000了,也只有宁书敢下手,让她们去买,她们可舍不得。

何家兴妈妈道:“电视机420块倒是还好,就是这冰箱1300块太贵了。”电视机就比手表贵了一点点,作为一个有手表的女同志,何家兴妈妈是能接受电视机的价钱的,也愿意拿出钱去买,但这冰箱她可不舍得。这1300块,都能买房子了。

其实,他们家就只有何家兴一个孩子,虽然只有她男人一个人挣钱,但是家里的经济还是很宽松的。她也存了不少钱,如果孩子喜欢看的话,她倒是可以考虑一下。

其实吧,人也有一种比较的心理。

虽然何家和林家没什么矛盾,但两家的孩子是好朋友,何家兴妈妈又是疼爱孩子的,于是想着,别人家孩子有的,也想自家的孩子也有。

杨文杰妈妈和程英勇妈妈就不是这么想了,他们孩子多,每家有三四个,两人也没工作,全靠男人一个人挣钱,即便420块的电视机买得起,但是她们也不舍得买,要为孩子的以后考虑。

其实两家男人的工资和林国栋相比不差多少,但是他们的存款没有宁书的存款多,主要在于婆家。

宁书一结婚就分家了,林国栋所有的钱都给她了。

而另外两家没有分家,虽然婆婆没在这边,但是每个月三分之一的工资得寄回去,这样一年下来就少了几百了。

“确实贵,不过有了冰箱好处也多,像鱼肉鸡蛋这种容易坏掉的菜可以放冰箱里了。”程英勇妈妈道。

至于那盛饭盛菜,她是没有想过的。这个年代做的饭菜只有不够吃的,绝对没有多出来的,她们平时做的饭菜都是六七分饱腹的,哪里还能有剩饭剩菜?

三位家属闲着没事,大热天的也不爱出去,在这里吹吹风扇,看看电视,倒也是个打发时间的好去处。

“一宝,你们妈妈呢?”没见着宁书的身影,杨文杰妈妈问。

一宝乖乖道:“我娘去午睡了,我娘今天很早很早的去买电视机了,

很辛苦的。”

杨文杰妈妈噗嗤一笑:“是是是,你妈妈最辛苦了。”瞧瞧这孩子说的话,这么小就知道维护妈妈了,真是个乖孩子。整个家属院的孩子中要说最乖巧的,就属宁书妹子家的三个孩子了。

不过,宁书虽然买了电视机和冰箱,三位妈妈对宁书的印象还是好的。一是宁书对他们家的三个孩子也挺照顾的。一是在她们的印象里,宁书也是个勤劳的人,平时不是在山上捡柴就是在山上挖野菜。要说去山里最积极的家属,宁书也是排得上号的。

当然了,她们不知道,宁书去山里积极,是去“做生意”的。

宁书本来是在午睡的,听到餐厅里有动静就起床了。见着是何家兴妈妈等人,她又洗了一盆杨梅出来:“昨天和村民换的杨梅,不是很新鲜了,但是味道很甜,你们吃吃看。”

她在APP上买的这个是黑炭杨梅,个头小小的,比山上的野生杨梅大不了多少,但是比野生杨梅黑,也比野生杨梅甜很多。这杨梅在别人看来,就是和野生杨梅差不多。

何家兴妈妈道:“我去年也和村民换过杨梅,但是甜的不多,基本都是酸的。”

有些村民摘了野生杨梅不舍得吃,会把最黑的挑出来和别人去换。故而宁书的杨梅在这个季节并不稀奇,这是吃杨梅的季节。

“这个杨梅倒是很甜。”杨文杰妈妈吃了一个,甜的眼睛一亮,她还没吃过这么甜的杨梅。尤其是这杨梅还是冰过的,吃进去可真爽口。“妹子,你这杨梅是哪儿换来的?这么甜的杨梅可以多换一些,晒成杨梅干也好吃。”

宁书道:“我昨天去城里看冰箱,在路上看到有人挑着杨梅,就用肉票换了五斤,我也不知道人家是哪的,也没多问。”

杨文杰妈妈有些失望:“我本来也想去换一些,现在天热晒成杨梅干,等以后给孩子当零嘴也是好吃的。”不过她也理解宁书的,他们一般换东西也不会问人家是哪里的,这是规矩。

宁书:“晒杨梅干的话,不是很甜也没关系,用白糖放锅里煮,白糖的糖浆煮干后再晒干,也特别好吃。”她以前小时候买过很多这样的杨梅干,村里的小店有的卖,几毛钱一包。

等后来家里有冰箱了,奶奶就会做这样的杨梅干给他们吃。以前不曾在意的东西,现在回想起来,记忆很深刻。

宁书这样说,也这样想了,等下次的杨梅拿出来之后,她就自己这样晒,晒好后存起来。其实杨梅冰冻着当零食也好吃,但是他们家的冰箱小,如果拿来冰冻杨梅,别的就不能冰了。

“用白糖的话会不会很废白糖?”杨文杰妈妈有些犹豫。

宁书:“不会的,白糖的糖浆或者红糖的糖浆都行,约摸着半斤就够了。”

杨文杰妈妈:“那可以试试。”一斤半斤的糖他们家属院里的家属还是用得起的,“这边月亮湾生产队大队不知道有没有杨梅。”

何家兴妈妈被她们说的心动了:“那我们去问问?”

宁书:“不仅是杨梅,如果

有野桃子也可以的,做罐头也非常的好吃。”

何家兴:“我喜欢吃罐头。”

何家兴妈妈:“你什么都喜欢吃。”

何家兴:“略……”

程英勇妈妈:“那我也做一些。”

几个女人就吃的问题上讨论了起来。

与此同时,家属院的另一边,也有几个女人在聊天。

“你们听说了嘛?咱们家属院有人家买了冰箱了。”这女人刚听到有人买冰箱的时候,觉得这真是败家。虽然不知道冰箱的价钱,但那是大物件,比自行车、缝纫机和电视机还要大,就是不用问也知道,价钱肯定很贵。

“我知道我知道,是双胞胎家买了冰箱,昨天买了冰箱,今天买了电视机。啊哟,这年头冰箱可是稀罕物件啊。”又有妇女附和道。电视机倒不是没见过,家属院也有个别人家有电视机的,但冰箱还真的没见过,稀罕的很。

这妇女说着又继续道:“我家的孩子也是育幼园3班的同学,和双胞胎是一个班级的,今天上午有几个育幼园3班的孩子去双胞胎家换棒冰,我家的孩子也去了,我给他给摘了半斤的菜去换的,换来的绿豆棒冰我看过,浓浓的绿豆味儿,很甜。”

听到这话,有人酸溜溜的道:“这绿豆棒冰还要拿东西去换啊?可真够小气的。”

那个拿菜换棒冰的妇女看了她一眼:“人家绿豆不要钱,甜的可是放了糖的,糖不要钱啊?冰箱插电也是要电费的,这些可都是钱。”家属院的电费可是要自己付的。而且,半斤的菜换给孩子一根绿豆棒冰解解馋,她倒是觉得划算的。

别说一次,就是隔三差五的换,她也舍得。她可不是那种脸皮子厚的人,想着去白占便宜。

“切,人家都买冰箱了,哪里还会在乎这半斤菜?买冰箱买电视机的,这可是享受主义,不会是地主家出来的吧?”

“你这话可不能乱说。”一直默默听着的一名妇女突然开口。

众人看去,是一年前刚来的宁琴同志。

“咱们这家属院里有电视机的可不只有双胞胎家,如果这是享乐主义,是地主家出来的,那那些有电视机的其他人家也是地主家出来的?”宁琴开口,“你这要是传到上面的耳朵里,那就不好了。”

宁琴倒不是帮衬宁书,她比谁都希望宁书倒霉。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别人可以在宁书的背景上抹黑。

没办法,谁叫她们是一个家里出来的。

如果宁书是地主家出来的,那岂不是说她也是地主家出来的?

所以这个锅宁琴必须为宁书摘掉。

“呸呸呸,我也只是说说。”那名妇女赶忙道。

确实,家属院里有电视机的都是条件好的,也就是级别高的,她这话要是被领导家的家属听见了,会影响她男人的。

宁琴微微一笑,也没继续说了。

宁琴是72年的1月份生的孩子,第一胎就是大胖儿子,她可开心了。原本是灰溜溜的离开部队的,

后来直接在婆家生孩子了。

关于离开部队的原因,她和章贤都没有提起,只说章贤那段时间比较忙,她又刚刚怀孕,还要照顾章倩,一个人忙不过来。

别说婆家不知道,就是宁家也不知道。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