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246(1 / 2)

加入书签

,也有这个病的原因。或许“她”记忆中某些甜蜜的,令“她”沉浸在这段关系里的甜蜜桥段根本不是事实,而是“她”的幻想。

该如何让一个确诊精神分裂的女孩提供嫌疑人的真实信息呢?法律上会认可吗?现在的问题是,“林寻”自己咬死不讲,再多问一些就说不知道。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林寻”对于时常要接受警方的询问也感到排斥和抗拒,“她”还会反过来问警方,为什么一定要让“她”认定这是强|奸,图什么?

刑警们见和“林寻”说不通,就只能和许南语沟通。

其实要判断这是否是强|奸很容易,犯罪嫌疑人的言行非常违背常理:半夜出现,无故消失,哄骗“林寻”对他的身份和去向进行保密,一个正常人会这样吗?为什么犯罪嫌疑人要隐藏自己?

遗憾的是,DNA库内并没有对比到犯罪嫌疑人的样本,也就是说他不是在逃人员。而且现场没有找到犯罪嫌疑人的指纹,这说明他全程都很小心,应该是一直戴着胶皮手套。

整个调查下来,这个案子越发扑朔迷离,不仅勾起刑警们的好奇心,也令调查周期无限拉长。后来还是许南语提出终止调查,当地派出所内部开了个会,经过上面批准,最终暂停调查。

这期间也有人提出过一个疑问:从“林寻”对于恋爱关系的认定来看,即便犯罪嫌疑人光明正大地与她发生关系,“林寻”也不会报案。既然如此,为什么犯罪嫌疑人却选择采取现在这种方式?将一件可以简单上手的事变得这么复杂,他的动机是什么?

有人回答,整个调查过程中受损最严重的就是“林寻”,不只是身体上的伤害,还有名誉上的——现在这件事在片区都传遍了。

又有人问,毁掉这样一个高中生的名誉,对犯罪嫌疑人有什么好处?闹这么大,稍一不留神就会暴露自己。他怎么就笃定“林寻”一定会保护他呢,万一调查期间“林寻”被警方说动了,开始相信自己确实被强|奸了呢?

讨论到这里,刑警队内部又产生一条新的结论:会不会是“林寻”已经意识到真相了,却因为逃避心理而拒绝相信。因为只要一口咬定这是恋爱,“她”就不是受害人。

没有一个女性愿意成为强|奸犯罪中的受害人,更何况“林寻”和这个人还在谈恋爱,一旦“她”承认这是犯罪,就等于对自己的人生双重否定。

拒绝承认、逃避现实,这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以上这些讨论“林寻”并不知情,“她”并不在乎警察怎么看,对于许南语的质问也表现得无所谓,对“她”来说这就是一场误会,如果不是严飞临时有事要先走一步,他一定会送“她”回营区的。说来说去都是营区的老师们大惊小怪,为什么要大张旗鼓地出来找她呢?

当案件调查暂停之后,“林寻”便收到一个匿名号码的信息。

严飞说,他换了一个新身份,之前的号已经不能用了。接着他又问“林寻”近况。

看到严飞字里行间的关切,“林寻”心里松了口气,因在调查期间也曾动摇过,也曾想过如果从此以后严飞真的与她断联,她该怎么找到他?

“林寻”问严飞,为什么那天要突然和她发生关系,怎么不叫醒她?

严飞只说是一时情不自禁,因“她”熟睡的模样很可爱,而且因为在帐篷里睡觉,“她”半夜觉得冷就往他怀里蹭。他是个正常男人,对于喜欢的女人根本没有自制力。

这些说辞对于一个恋爱脑的女孩来说,简直就是迷魂汤,没几句就让“林寻”打消了怀疑,再次认定这是一场命中注定的缘分。

至于“林寻”的精神分裂症,还是因为许南语逼问“林寻”嫌疑人的身份时,“林寻”为了让母亲相信这是天定姻缘,便透露说这个男人有超能力,他曾见过未来的“她”,他还预言“她”未来的生活是什么样,说他们会在一起。

“林寻”以为许南语会认可“她”,就像许南语对苏云说的那些关于“林寻”生父的故事。没想到许南语非但不信,还将“林寻”的说辞告诉精神医生。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