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52章 苦差事(2 / 2)

加入书签

当时燕京人艺甚至为了李翰祥的到来,特意排演了《茶馆》,李翰祥看完话剧后更坚定了要把这部话剧搬上荧幕的信心,为此他前后奔走了半年时间。

但可惜的是,李翰祥将自己的计划带回香江后却遭到了片商们的反对。

片商们反对李翰祥拍《茶馆》,理由很充分。

《茶馆》是部好话剧不假,但话剧和电影不一样。《茶馆》对白太多,场景单一,燕京的地方色彩浓厚,放在舞台上效果炸裂,但放在银幕上,局限性太大了。

李翰祥是大导演,他的作品面对的是中外观众,拍《茶馆》等于抛弃了外国观众。

片商们所言的“外国观众”,指的是东南亚地区的观众。

七十年代香江电影的影响力主要是集中在香江、湾岛和东南亚地区。

李翰祥有自己的艺术追求,但他也不得不考虑片商们的意见,这些人可都是他的衣食父母。

思前想后,李翰祥最后忍痛放弃了拍摄《茶馆》的设想,转而提出了想拍摄一部关于末代皇帝溥仪的电影,电影主要是以溥仪所写的自传《我的前半生》为蓝本。

然后,李翰祥的这个想法再次遭到了反对。这次的原因是因为《我的前半生》当中所涉及到的一些人仍旧健在,尚未盖棺定论。

林朝阳光是听着都觉得波折,更况乎李翰祥本人,成荫作为好友也为李翰祥感到揪心。

“他跟邵氏还有两部片约,直到去年年末才拍完。结束了跟邵氏的合作之后,他马不停蹄的回到了大陆。

前阵子在沪上待了一段时间,这回又要来燕京,还是为了剧本。溥仪这个末代皇帝不让他拍了,他打算换个方向。反正是锚定主意,这回一定要把剧本写出来。

今年四月份,他推脱不过邵氏的续约请求,再次跟邵氏续签了导演合约。

这次他要是再开不出戏来,这股心气恐怕……”

成荫说到最后摇了摇头,老友想回故土拍摄电影历经波折,即便是在他这个外人看来,也不由得感到心焦。

林朝阳听了快半个小时,也总算明白了过来,敢情成荫刚才说的末代皇帝,只是淘汰了的计划。

他不由得又想起了意大利导演贝托鲁奇拍摄的《末代皇帝》,有些东西,人家外国人能拍,我们自己人反而拍不了。

“那他这次准备拍什么?”林朝阳问道。

成荫摇了摇头,“不知道,人家剧本还没写出来呢。”

林朝阳这一问纯粹是想确定一下,他记得《火烧圆明园》和《垂帘听政》是两部连拍,83年才上映的。

李翰祥现在张罗拍,也很合理。

闲话结束,林朝阳还想在燕影厂里散散心,却被谢靳硬生生拉回招待所压榨剩余劳动力。

连续一个多星期,谢靳总算是弄完了分镜头剧本,才算是放过了林朝阳。

可能也是良心发现,知道这一个多星期把林朝阳折腾的够呛,谢靳最后说要专门设宴请林朝阳吃一顿。

83最新地址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