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六十四章 方面大将(2 / 2)

加入书签

初六夜,宿于共县东北某座坞堡内。

几乎与此同时,枋头北城外步兵云集,大治车辆,北上的意图十分明显。

魏郡太守桃豹第一时间收到了消息,同时下令紧闭城门,点计仓储物资。

很遗憾,真的没多少。

北伐王浚消耗甚大,邺城大部分资粮都北输了。而今岁禾苗不秀,让人十分忧虑,担心下半年会不会发生饥荒。

为此,邺城相当一部分军民已转往安平就食,因为养不活。

没奈何之下,他只能飞报幽州,请大胡定夺,同时遣支屈六率骑军一部,南下筹粮,就近监视。

五月初十,朝歌县内涌进了大股骑兵。稍稍补给一番后,他们呼啸南下,直趋枋头北城之外,第一时间登上高处,瞭望敌情。

他的目光先落在淇水之畔。

淇水自北向南,蜿蜒流淌。

西岸被人为挖出了一条条壕沟,筑起了一道道土墙。支屈六心中暗骂,真是吃饱饭没事干,就知道挖沟修墙,让他的骑兵都没法冲起来。

淇水东岸与枋头北城之间,倒是留有了一段间隙,貌似可以让骑兵直进直出,但可供回旋的余地太小,若遇到晋军那种猛冲猛打的骑兵,颇为麻烦。

再者,这么短的距离,他们的步兵也可能加入战斗,人为设置拒马,或者拉来辎重车,让骑兵的回旋余地进一步缩小。

在狭小的空间内与敌军步骑进行战斗,智者所不为也。

再看枋头北城之外,好家伙!

万余步兵正在出城,于旷野之中列阵。

他的目光从呈品字形的三个方阵上面一一划过。

前排盔甲鲜明,旌旗招展,长枪林立。

后排士气高昂,站立许久未曾有太多喧哗之声,阵型算得上整齐,虽不是第一流的步军,但也不是三两下就能击垮的。

“咚咚咚……”城头响起了激昂的鼓声。

万余步兵齐刷刷前进,五十步方止。

“杀!”上万人齐声大吼,声震原野。

“唏律律!”不知道谁的马儿受了惊吓,当场嘶鸣起来。

支屈六心中一惊,对其怒目而视。

鼓声再起。

“杀!”上万大军再次前进五十步,然后对齐,在旷野中持械肃立。

这次连支屈六都感到充盈于旷野之中的杀气了。

枋头北城南门洞开,千余骑兵鱼贯出城,从东侧绕过城隍,来到北边的旷野中。

他们小步快跑着,并没有提速,但那股强烈的压迫感,却怎么也挥之不去。

“杀!杀!杀!”正面的步兵大阵再进。

骑兵开始加速。

不远处的白沟水上,樯橹如林,无数运兵站在甲板上,以刀背击盾,声浪由远及近,此起彼伏:“杀!”

城头的鼓手扒了上衣,赤膊击鼓。

鼓声隆隆,催人奋进。

全场万余步骑都激动了起来。

步军前排放平了长枪,弩手拉着骡车上前,卸下强弩。

步弓手分往两侧,作将战状。

骑兵开始迂回包抄。

“撤!”支屈六啐了一口,下了高处,带着三千骑一溜烟撤走了。

“噹噹!”钲声响起。

除骑兵还在追击外,步军已经停止了前进。

鼓手将木槌扔在脚边,哈哈大笑。

“万胜!”步军大阵看着敌骑离去的背影,齐声高呼。

“万胜!”城内外同时响起山呼海啸般的声音。

大河之上,正在转运物资的船工们听了,若有所思。

河浦之内,正在卸货的役徒们看了,气力复生。

长途跋涉而来的关西兵、南阳兵、黑矟军、屯田军、运兵们更是激动大喊,原本存于心底的些许惧意也不翼而飞。

大伙抱团前进,不要害怕,和他拼,和他杀,敌人也会害怕,也会撤退。

参军李重来到了女墙边。

气势如虹的吼声随处可闻。

淇水畔、大河边、城池内、旷野中,蒸腾而起,似乎要席卷河北大地。

“邺城那边怎么说?”他问道。

“石勒主力尚未回来。”

“今日杀猪宰羊,大酺全军,明日兵发朝歌。”

“遵命。”

李重转身离去,默默下了城头。

所过之处,军校们尽皆行礼。

他是幕府参军、元从老人、陈公亲自委任的方面大将,在濮阳统军数年,熟悉大河两岸的一草一木,经验十分丰富。

这一次,是检验他含金量的关键一战。

跨过去了,便能跻身青史留名的大将。

跨不过去,万事皆休。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