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02章 挖人挖到中央去(2 / 2)

加入书签

“这样吧,我现在暂时没办法给你答复。等我回京之后,再做安排。”

“可以可以可以,太感谢了,太感谢了。”

张浩南一脸诚恳,他外貌粗莽,这光景一副诚挚热情的模样,添了些许憨厚老实感,但周围几人都很清楚,这货……有点东西的。

“你的要求我们先不谈,关于罗斯国的经济状况,你怎么看?”

国内对罗斯国的经济调查一直都有,摸底数据可能比罗斯国本身还要丰富,因为罗斯国的国民经济系统过去几年都是崩坏状态,全靠廉价工业品吊着一口气。

当然前些年也不是只有罗斯国一家这样,只不过它是最大的。

从中央的角度来看,罗斯国已经到了二次崩溃的地步,摇摇欲坠。

但张浩南却认为这反而是已经是触底,罗斯国的寡头战争已经到了末期,“圣彼得帮”已经完成了全面的黄袍加身,油气资源的再国有化加上车臣战争,军事和经济都有了底气。

这个底气,不仅仅是卢布能多发两张,国民信心的提振也很显著。

至少几年内不会出现大的波动。

再加上之前恐怖袭击大案,罗斯国高层通过朴素的“民族主义”完成了初步整合,国际环境只要没有家门口的热战,大国苟且偷生的能力还是很强的。

于是问题又回到了外部环境上。

“正如我国的一切‘中外问题’,其实归根究底就是跟阿美利加的问题一样;罗斯国也是如此,阿美利加的国际行动才是风向标、晴雨表。我还是那个看法,帝国主义现代化形式的生存压迫,会导致最激烈的反抗,并且是以重大杀伤为形式。”

“也就是说,伱判断的是如果没有重大杀伤事件发生,罗斯国国内经济会出大问题?”

“问题一直存在,只不过可以通过外部环境减压来缓和。甚至我还认为,一旦出现重大事件之后,罗斯国会被表面拉拢,在地缘关系上会跟欧洲出现难得的温和期,直至下一次热战干涉到罗斯国周边地区。”

“大概几年的平稳期?”

“长也长不到哪里去,十年为分界线吧,毕竟金融危机过去也才三年,加个七年估计又要来一波经济危机。以后说不定经济危机周期会越来越短,就太平洋对岸那吃快钱的操作,跟瘾君子似的,难搞啊。”

“行。”

对方点了点头,然后道,“人我回京之后给你派过来,不过是政府公派,组织关系不能放你那里。”

“那您放心啊,我是良民。”

不过这场合也不需要掏良民证,再说张浩南的嘴脸也不像是良民。

在罗斯国的内部斗争,国内一直吃不准“瓦洛佳”到底能不能撑下来,但现在至少国内有人敢说“瓦洛佳”荣登大宝,那就算是有了一个确切论调,参考性是很强的。

因为张浩南目前跟罗斯国的食品消费绑定很深,而且不轻易介入到零售终端,但又无处不在。

这里头有个复杂的因果关系在,原本应该被“瓦洛佳”一把干掉的许多小军阀小寡头,通过帕夫洛夫家族,凭借大量中国的廉价商品,把积年老债给平了。

所以这又导致了另外一种情况,那就是这个时间点上,投靠“瓦洛佳”的各个地方势力比原先要多得多。

如果说张浩南重生前的罗斯国国内政局是“圣彼得帮”小而精,那么现在就是大而杂。

从“瓦洛佳”的角度来看,他显然喜欢大而杂。

于是又形成了另外一个结果,那就是这些“死里逃生”的小军阀小寡头,现在依旧保留了一定的地方影响力或者部门权力,顺带着跟张浩南的私人生意,做得也挺顺风顺水。

跟那些“倒爷”不同,张浩南的“沙城食品”“大桥食品”,就相当于一个稳定的货架,罗斯国内部只要是有“帕夫洛夫的朋友”这个标签,就能轻易地给中国发传真。

国际传真的内容只需要各种包装参数、商品重量,这就行了,剩下的,交给中国人。

小帕夫洛夫能够有单干的底气,就是因为这些大量零零散散的投降派捏合到了一起,“瓦洛佳”显然也不希望看到一个庞大的帕夫洛夫寡头出现,所以才会有了约阿列克谢·帕夫洛夫吃饭的举动。

只要“瓦洛佳”的智力是正常的,就能看出来阿列克谢·帕夫洛夫就是个笨蛋,不仅仅是政治上的小白,思想上更是无比天真幼稚。

这么完美的傀儡,谁不想要?

中国的“西格尔”都喜欢“阿廖沙”,那么,人人都会喜欢“阿廖沙”。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