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02章 路上吃顿饺子(2 / 2)

加入书签

“好,再会、再会……老板慢走,有空再来吃面啊。”

而这时候外面的保镖现身,簇拥着张浩南和花蕊蕊坐上一辆路边靠着的大巴车,老板才发现这帮人的数量不小。

“不会真是哪个大官吧?”

面馆老板心里犯着嘀咕。

不过他还是找了个相片塑料套,从自家相册里扯下来的,装好之后,就贴在了墙壁上。

感觉能辟邪……

顺着殷行路离开,直接去了一趟松江理工,倒是没有去震旦大学,主要是因为还要跟掌教真人安独秀的朋友打个招呼。

也是工程院院士,松江光学仪器研究所的初代掌门。

“紫金科技”、“金桥电脑”都有新增的研究项目,政务院现在不让张浩南去东北,等情况差不多了,张浩南去东北也是要在高新技术上“撒币”。

之前跟面馆老板开玩笑说“核高基委员会”主任,虽然不是,但算半个同行。

“光电工程”这一块,高投入高回报,这一点是没错的,只不过大部分时候,没几个人敢高投入。

掌教真人安独秀的“道友”,也是想要扩大一下科研范围,刚巧张老板在东北有大投资,安东省同行就等风头一过搭个车。

再者大家“祖上”都算是第一机械工业部的,如果张老板提供平台,大家一起搞联合研发,还是可以搞一搞的。

松江光学仪器研究所前身就是第一机械工业部松江光学仪器研究室,张浩南就算特别高端的光学仪器用不上,但像三坐标测量仪、x射线检查仪、工业相机、监控镜头等等作业端一直要用的仪器设备,需求量会长期很大。

有点类似打印机,“沙食集团”最开始都是外包打印宣传材料,大画幅什么的都是委托给沙城本地的印刷厂。

去年一合计,这支出还不如自己办个印刷厂呢,所以“沙食集团”就把澄东和奔牛的两家印刷厂都收购了,现在“沙食系”的印刷品都是自己排版自己印。

光学仪器也是,为了以后提升生产效率,两江工业大学有包括工业相机、图像采集等等在内的一整套设备系统研发课题,空军听说之后,还请了蜀都飞机设计局一起过来探讨方向。

目前主要是参考弗兰克“达索”的经验,而且在工业软件上,“达索”自成一体,空军也愿意出点钱,请弗兰克人过来交流。

现在都是摸索期,真要说哪个国家特别牛逼,还谈不上,最多就是一两个零件特别优秀

比如倭奴和德意志的镜头,比如阿美利加的视觉软件,比如弗兰克的运动控制平台,大家都在探索未来工业生产形势。

毕竟三十年前的“自动化”风潮,都以为会是主流,并且会大量淘汰人力,结果都是狗屁,不具备整体平稳升级的条件,终究还是要用到人力。

虽然是技能要求更高的劳动力,但这还终究是人力。

中央因为这两年“赚了快钱”,反而让大型电视连续剧《新闻联播的“演员”们有一种紧迫感,焦虑和压力都格外的大。

哪怕是新闻联播最佳男主角,也是要进一步求稳。

求稳和保守是两回事,像华东六省一市加中原省的大基建,说干也就干了。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