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09章 来自欧洲航空安全局的求援(2 / 2)

加入书签

别的不说,由于小型公务机的客舱压力可以达到接近1bar(标准大气压),而普通客机机舱只有0.7-0.8bar左右,因此到镐京机场下了飞机之后,他几乎完全感受不到旅途带来的疲劳感。

尽管之前靠着年轻也不太在乎这个,但能撑住和没感觉之间还是有不小差距的。

“md,这东西不错……”

常浩南走下舷梯之前,回头看了看这架小飞机,同时在心中想到:

“等以后有条件了,得在国内也整一个。”

与此同时,一群人和三辆车已经等在了距离停机位不远的地方。

前来接机的人里面,除了意料之内的易元和跟周永航之外,还有从182厂赶过来、之前一起参与了防除冰能力适航标准制定和相关试飞的梁绍修、金州大学的林国范和祝兰夫妇,以及一个中将军衔,常浩南此前从未见过的人。

从站位上来看,他应该才是这一队人里面的主导。

好在当常浩南走近的时候,那位身材瘦削的将军率先伸出手,并介绍了自己的身份:

“我叫怀国莫,国防科工委副主任,主管对外技术合作。”

“之前就听丁主任很多次提过你的名字,说常浩南同志对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尤其是独立自主性方面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今天见到,果然是青年才俊呐。”

这一番突如其来的彩虹屁反而把常浩南自己整的有点不会了。

讲道理的话,这时他应该反过来吹捧一下对方,但问题是常浩南此前真的没听说过怀国莫这个名字,吹无可吹。

最后只好选择吹捧整个科工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哪里,这是我们身为华夏技术人员应该做的,再者说,要是没有科工委方面的鼎力支持,也不可能做出什么成绩。”

一番其乐融融的寒暄过后,众人一起坐上了位于车队中间的那辆考斯特中巴车。

“怀主任,这次把我叫过来,是不是跟年前阿尔卑斯山区的那次空难有关?”

常浩南很快进入了正题。

“没错,你猜的很准。”

坐在前面一排的怀国莫回过头来,面露赞许地回答道:

“这次空难虽然遇难者数量不多,但是影响非常恶劣。”

“而且,在后续的救援和处置过程中,还有一架a119直升机也在几乎同一地点出了事故,好在飞机高度不高,没有再增加死亡人数。”

“是因为结冰?”

常浩南已经基本确定了自己的猜测。

一架飞机出事还有可能是机械故障或者人为因素。

两架飞机在几乎同一个位置出事就只能是天气原因了。

“在没出调查报告之前,这么说或许不太严谨,但应该就是如此,这方面林教授应该更专业一些。”

另一边的林国范顺势接过话茬:

“96到97年的这个冬天是破纪录的寒冬,阿尔卑斯山区的水汽又比较丰富。所以我推测气象条件,尤其是近地高度的过冷液滴含量恐怕要远远超过之前的规定标准,甚至有可能超出目前很多机场的气象监测能力,导致航线规划时低估了结冰风险。”

“当然,核心问题还是,过去有关防除冰能力的审定标准就没考虑过这种情况,应对起来自然准备不足。”

这个解释从技术上倒是非常合理,也符合常浩南之前的想法,因此他点了点头:

“过冷大液滴在碰撞和结冰过程中的动力学和热力学特性确实会和普通水滴有所不同。”

“其实我个人认为这种气象条件就应该停飞,不过要是新舟60有需要的话,也可以改进一下除冰装备……”

他的话还没说完,就被怀国莫打断了:

“小常同志,这次把你叫过来,倒不是为了继续改进新舟60,而是我们收到了来自法国宇航公司、芬梅卡尼卡集团以及欧洲航空安全局三方面共同提出的合作申请。”

“哦,从他们来函的措辞来看,也可以直接理解为向我们求援。”

“啊?”

常浩南一时间甚至没反应过来:

“欧洲人会放低姿态来找我们……要合作?”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