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84章 息壤战洪魔(2 / 2)

加入书签

运输物资的卡车不可能直接开上大堤,因此最后一段路,只能完全靠人力来完成。

半小时后,第一条木桩被成功打入了河床底部,总算是让附近已经摇摇欲坠的人墙有了个新的支撑点……

虽然情况已经有了进展,但效率依然不高。

而且,危险性拉满。

刚开始所有人都体力充沛的时候还好,但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长期浸泡在洪水之中让所有人的体力都在飞速流失。

已经有体力较弱的战士险些被冲走。

岸上和水里面的人当然也在轮换,但由于人手紧张,即便在岸上也要负责搬运救灾物资,根本无法保障充足的休息……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两天时间。

溃口初步得到了控制,但洪水仍然在以大于130立方米秒的流量和5米秒的流速向外倾泄。

按照堵口方案,在初步控制住溃口之后,应该在该区域形成一个半月形的围堰,为后面的填塘固堤工作做准备。

但因为刚一开始下去的王宏等人都是用绳子固定的自己,因此要把围堰造成半月形,属实很难。

只能在直线的基础上一点点向外扩张。

然而两天连轴转的高强度工作下来,参加抗洪的三个团指战员本身,也已经几乎到了极限。

已经有不少人因为过度劳累而昏迷甚至休克,被送入附近临时搭建起来的野战医院。

现场总指挥心如刀割,但又没有任何办法。

实际上,他已经把自己正在当连长的亲儿子都派了上去。

一个师,已经没有预备队了。

“董副司令,刚刚2团的团长报告,后面新送上来一批有些奇怪的救灾物资。”

金陵军区的副参谋长走过来,在他耳边小声汇报道。

“奇怪?”

长期缺少睡眠导致总指挥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

“走,去看看。”

当他来到大堤附近的救灾物资集散中心时,就看到王宏正在跟对面一个穿着便装的人交流着什么。

旁边则是从车上卸下来的两个大包。

防雨布材料的。

其中一个已经打开,里面是……

一些看上去像是麻袋的东西。

“什么情况?”

“报告总指挥,这是一批新的救灾物资,浙省科工局的同志正在给我们介绍使用的注意事项。”

王宏上来敬了个礼,回答道。

“就这些?”

总指挥从旁边拿起一个袋子的一角掂量了一下。

扁的,几乎不占什么空间,重量似乎也只有一个沙包的十分之一不到。

旁边那名便装工作人员点了点头:

“对,这是我们紧急赶制出来的一种防洪膨胀袋,现在这第一批总共是一万个,后续还有更多的正在生产和运输。”

“虽然现在看着体积很小,但只要丢进水里,在十秒钟之内就能变得一个比标准沙袋稍大,重量也差不多,可以大大减轻战士们的身体负担。”

“另外车上还有预制成型的钢板梁,运到现场用螺栓组装就可以,抗水流冲击的能力要比普通的钢筋笼强得多……”

听到最后这句话,总指挥想到了这两天来在他面前倒下的一个个年轻面孔,眼眶一红,连忙微微侧过头去。

“王团长,让你的部队去试试!”

“是!”

实际上,在听到对方的介绍之后,王宏还是有点将信将疑的。

主要是这个描述实在太神奇了。

人在遇到特别大的喜讯时,第一反应往往是怀疑其真实性。

不过无论如何,这种膨胀袋搬运非常轻松,他一个人就能拿十几个,所以试试也无妨。

万一有用呢。

他叫来几个人,把第一个防水袋里面的总共100个膨胀袋拿了出来。

有眼尖的战士注意到袋子表面印着“息壤”两个字。

王宏还是读过一些书的,知道这好像跟传说中的大禹有点关系。

彩头还算不错。

但如果深究起来的话,大禹他老人家治水用的是疏的办法,而现在这个东西,明显是要拿来堵……

一行人很快回到了决口附近。

王宏亲自把第一个膨胀袋丢进了水流中。

然后,在几个人目瞪口呆的表情之中,这个本来预计瞬间就要被冲走的单薄袋子,竟然真的如同刚刚科工局那个人所说,飞速膨胀起来。

最后被架在后面的两根木桩挡住,完美地发挥了沙袋的作用。

“tmd……真有用啊?”

王宏的震惊瞬间转变为狂喜。

即便不考虑还没试过效果的钢板梁,就单凭这个膨胀袋,就足够把抢险效率提高10倍!

“快,派人再去搬一些过来,我们加快进度!”

反应过来的他直接把手边剩下的十余个膨胀袋一起丢进水中,然后回过头对身后的参谋大声下令道。

“另外,按照这个效率,我们今天入夜之前就能把口子给堵住,告诉工程兵,准备填塘固堤!”

(本章完)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