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35章 一个相对复杂的算法(2 / 2)

加入书签

“诶?”

郭立强的表情一滞:

“时差定位法?”

他之所以如此惊愕,并不是因为这个算法多么新鲜。

正相反,是因为太不新鲜了。

所谓时差定位(TDOA),就是是利用多点接收到的电磁辐射信号到达时间差对辐射源的方位和距离进行确定。

实际上,在歼轰电7上面,无源定位用的就是这套逻辑。

只不过那上面的“多点”是左右两个吊舱,本身距离非常近,所以误差很大。

现在的多点是一架飞机和两枚导弹,距离几十上百公里,定位精度自然也就上来了。

所以这个思路实在过于直接,甚至让郭立强觉得好像不应该是由常浩南想出来的。

“是啊,时差定位法。”

旁边的常浩南反而也被他的反应搞得有点懵,愣了一下之后才点点头:

“这应该是最合适的算法了,郭工……肯定也听说过……”

话说到最后,甚至带了点不太确定的疑问语气。

显然,后面还有半句话没问出来——

这有啥值得你一惊一乍的?

郭立强也意识到自己反应有点过激,当即解释道:

“嗐……好歹也是搞控制的,TDOA当然听说过,只是之前一直感觉,常总应该会提出个更巧妙的算法才对……”

听到对方想法的常浩南不由得哑然失笑:

“算法么,只是一种数学工具,不分什么高低贵贱,只要好用就行,如果单纯为了炫技,在不必要的地方搞一个复杂程度更高的新算法,反而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不符合咱们技术人员的原则。”

“说的也是……”

郭立强点了点头,显然是认同了常浩南的说法。

刚刚前倾的上半身也重新靠回椅背上。

甚至有意无意中忽略了常浩南把这个问题称为“简单问题”的细节……

然而他这边刚刚释怀,常浩南却又话锋一转:

“不过,虽然多站时差无源定位本身原理很简单,但是具体到咱们这个问题上,想要利用三个相对运动中的定位站对目标辐射源位置进行精确求解,还是需要一些技巧的。”

“之前在电子战飞机上,因为两个吊舱始终是处在相对静止的,加上吊舱和飞机之间有数据总线连接,可以用一台专门的计算机进行解算,所以直接用传统的牛顿迭代法也能解决。”

“但是现在这个机弹组网探测,本身计算量就大不少,再加上互相之间的数据传输速率也慢,肯定不能再用老办法,否则等算出目标位置,导弹也快到最大射程了……”

郭立强刚刚靠回去的上半身又重新坐直了:

“那常总的意思是……”

“多站时差定位,本质上还是求解一组强非线性的偏微分方程。”

常浩南稍微调整了一下坐姿:

“所以在这里,就必要搞一个相对复杂的算法了……”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