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73章 梦想集团不太对劲(2 / 2)

加入书签

他和常浩南之间虽有业务往来,但过去的私下交际其实不多,只知道后者在研究方面能力过人,并不了解常浩南在过去一系列事件中扮演的角色。

所以才有了这么一段提醒。

“放心吧,我会小心。”

常浩南自然知道对方是好意,当下点了点头表示了解:

“而且,在应付这种事情上面,我也有经验。”

显然,在如今这条时间线上,由于他的一系列折腾,导致梦想集团早早就在国内碰到了发展阻碍。

发生冲突也是迟早的事情。

在华夏真正成为世界工厂之前,像梦想集团这类企业,发挥的功能总体上还是偏向正面。

毕竟,哪怕是组装厂,组装电子产品也属于其中的高科技领域,对于这个阶段的华夏来说绝对是宝贵的产业。

然而当华夏已经不满足于只是当个世界工厂之后,这些已经当惯了工厂躺着赚钱的企业,就转而成为了拖后腿的角色。

这属于结构性的矛盾。

他所做的事情越多、发挥的作用越大,华夏就会越早往国际产业分工的上游发展。

就会跟买办属性集团的利益相违背。

这其实跟几年前他要搞独立自主的航空产业标准,但却受到一批人的阻挠是一个道理。

夺人饭碗如杀人父母。

只不过,那个时候,常浩南还只是个没什么能量的小卡拉米。

就连动用科工委的影响力,都得通过杜义山借力。

能做的事情其实不多。

因此大部分压力也好,想出来的具体对策也好,都是丁高恒完成的。

但是现在,时代已经不一样了。

他在波音并购案,以及马上就要到来的盟军行动里面,连美国人都敢阴一手,更何况是一个连投美都还不彻底的梦想集团…

“李院士。”

常浩南的性格属于可以不争一时之长短,但必定要决长远之胜负的那种,当下就已经有了对梦想集团釜底抽薪的想法:

“不知道贵公司有没有兴趣往商用服务器和超算以外的领域发展?”

李杰看向常浩南的眼神略带些好奇,但还是诚实地点了点头:

“当然有,超算和服务器在之前那一次热度之后,市场有点过饱和,新增订单数量能维持住不往下掉就已经不错了,想要进一步提高,要么像您刚才说的那样,想办法开辟海外市场,要么就横向拓展其它业务。”

“不过,在商用机以外的领域,我们实在是没有资源呐…就拿现在利润率最大的PC市场来说,该入场的早就已经布局完成了,我们再下场,一是上级未必批准这种重复性建设,二来也只能捡一些其它厂商不要的边角料市场…”

客观上讲,梦想集团目前确实势头正好,想要上来就在对方的优势局打逆风翻盘,难度很大。

机会在于,再过上几年,华夏的政企采购就会第一次尝试引入国产化指标,尤其是操作系统的国产化。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这第一次尝试最终并未成功。

但如今还是有机会的。

因此,常浩南想走的本来也是迂回策略:

“PC这块,想要马上跟那几家正面竞争确实不现实。”

“不过,您之前也提到过的,我们跟一家意大利机床企业联合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而其中的工控部分正好是由我方来负责。”

“只不过,软件确实是我们自己编写的,但硬件还是要统一采购进口型号…”

话都说到这了,李杰哪还能听不懂:

“您是说从工控设备,单片机之类的地方入手…”

“但是国产硬件的水平…”

常浩南当然早就有了腹稿:

“高端产品现在肯定不行,但可以从低端做起嘛。”

“不管水平高低,还是得先把国内的行业生态给搭建起来,光靠卖超算和服务器可养活不了一整条半导体产业链…”

“你们还有低端型号的产品线?”

李杰的关注点倒是有点不同:

“我之前听别人说,你们推出的第一个产品就是国内之前从来没生产出来过的东西。”

常浩南摆摆手:

“跟意大利那边搞的合资公司肯定没有,我们需要靠那个打出品牌影响力,所以最早发布的那个三轴C加工中心就是最低端的型号了。”

“但是后续可能会成立一个工控事业部,专门向其它机床企业,尤其是国内的机床企业提供普通机床改数控机床的解决方案,这块肯定是以低端业务为主。”

“别看咱们国家的机床实力不强,但产量其实不低,把这块业务抓住了,虽然利润率比较惨,但是养活上下游一套产业不成问题。”

“等到人才水平提高上来,再以高国产化率为卖点回到PC市场,虽然对个人业务应该是没什么吸引力,但哪怕只吃敏感单位采购这块蛋糕也足够了…”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