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08章 空军走出国门的机会(2 / 2)

加入书签

所以常浩南倒也不着急。

而且,对于五大善人来说,面子上也都过得去。

当然,上一世盟军行动的结局是联军方面取得完全胜利,因此这个所谓的“维和”自然也不可能存在什么公平性,只是给“军事占领”安了另外一套好听的说辞罢了。

虽然华夏此前有过类似行动经验,但那只是前往邻国而已,派出的还是工程兵部队,执行的任务也是真维护和平。

会议结束之后,收拾好东西准备离开的常浩南却被身后的刘尧顺给叫住了。

常浩南没有继续说下去,但意思已经很明确了。

“当初之所以选择高炮,也是因为他们手头实在没有像样的现代防空导弹,S125实在是没办法同时应对干扰和低RCS的双重压力,如果能用上哪怕是早期型号的S300PT,36DM1警戒雷达和5N63火控雷达的组合在近距离和窄波束模式下,也有相当大的可能烧穿干扰”

只要驻在国同意或者被同意,其它国际组织,乃至于单一国家也可以。

“一方面,这个计划确实有可行性,在上级那边有很大概率获得初步同意,到时候拿出来的方案越快、越详细,给上级领导的信心就越强。”

这个思路之所以能被他首先提出来,主要还是一個思维开阔。

如今选择见好就收,给盟军行动一个体面的结束也并无不可。

“浩南同志。”

“而且,更主要的问题还是,高炮的射程和射高终究不够,只能在对方完成投弹之后进行补充防空,就像这次,那架B2其实也已经把炸弹给丢下来了,如果不是GPS干扰发挥了作用”

听到这话,后者自然知道是让他表态的意思:

“请首长放心,运输机部队从去年开始,已经在国内执行过几次陌生空域的长航时运输任务,有信心保障远程跨国运输任务顺利完成!”

“对于我们来说,当然是这样。”

对于一个经历过2020年代的人来说,维和属于随时随地都能看见的日常新闻,人选选择、兵力配置、日常行动等也都已经有了一套规范化的执行体系。

最后,还是张老给定了调子:

五赢,赢麻了。

军队提出技术需求只需要写几个关键指标,但要落实起来,却得调动无数人力物力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

然而如今的情况完全不同。

这和造飞机是一个道理。

常浩南在刚刚说完自己的想法之后便继续回归小透明,不过听到这里也觉得有点可惜。

没错,派出维和部队这件事,从来都不只有联合国能做。

巧合的是,上一世华夏国产的战略运输机第一次到欧洲执行任务,也是飞往巴尔干半岛,送去了一批红旗22防空导弹。

他又看向另一边的刘尧顺:

“如果真需要向巴尔干地区部署力量,走海路的效率实在太低,只有空运才能满足时效性,也是我军对外展示的一个窗口,这两年上级在战略运输机采购和训练方面的拨款可是给的很大方,伊尔76飞东欧也不存在兼容性问题,要是在这种关键时刻掉链子”

只有名义相同罢了。

从其他人,尤其是张老和傅友全的神情不难判断,他们已经开始思考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了。

内行要考虑的问题,远比外行要复杂得多。

只能展示一下空军的风采,没机会展示航空工业的能力了。

“另一方面,我国长期处于和平环境之中,这样有实际背景的行动计划,哪怕只进行纸面推演,对于提升参谋机关的能力也有巨大意义。”

“那就好那就好”

刘尧顺显然松了口气:

“不用担心高炮部队扩编了”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