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16章 挖墙脚(2 / 2)

加入书签

对于超重型模锻压机这种全世界加起来也没几台的宝贝,别说只是把生产企业写上去了,颜永年甚至提议过要不要给它起个类似军舰一样的名字。

最后还是因为过于中二被常浩南给否了。

“没想到两年时间,真能万丈高楼平地起,把这台设备从零开始给造出来”

颜永年用手中对讲机的天线推了推安全帽檐,跟旁边刚刚走上来的常浩南说道:

“只可惜啊沈老没能看见这天。”

这台7.5万吨级模锻压机的方案设计,以及相当一部分技术,都是以80年代末青华大学研发的一台6.8万吨预应力钢丝缠绕式模锻压机为基础完成的。

而沈鸿院士正是当时那个项目的负责人,也是颜永年的老师。

常浩南还曾经在模锻压机立项之前专程去拜访过一次。

1998年5月,沈鸿以92岁高龄逝世。

当时正处在设备由图纸向实物转化最关键的阶段,因此分身乏术的颜永年甚至没赶上参加对方的葬礼。

看着睹物思人的颜永年,常浩南觉得单纯语言安慰的效果可能一般。

而且,他也确实希望这位为华夏机械奋斗终生、小学学历的传奇院士能被更多人,至少是更多从业者记住:

“我提议,在这台模锻压机完成首次试生产之后,用生产胚料的剩余部分,在江重新厂区内,为沈院士竖立一座半身雕像,以纪念他为这台模锻压机所做出的努力和贡献。”

颜永年猛地转头看向常浩南,双眼剧震。

好一会之后,才点了点头:

“好。”

随后二人一前一后走下检查台。

“颜教授。”

又在车间里转了几圈之后,常浩南直接表演了个图穷匕见:

“我记得,你那有几位全程参与了咱们项目数值计算过程的博士生,有没有今年毕业的?”

“今年毕业的有两个。”

颜永年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显然还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怎么突然问这个?”

常浩南也并不准备掩盖自己的目的:

“我今年毕业之后,准备组建一个自己的实验室,当然是以京航大学和火炬集团进行校企联合的模式,现在很缺人手,尤其是研究生导师。”

“嘶你不说,我都快忘了你还没毕业的事了”

这下子颜永年听懂了。

这是要挖他墙角啊

但是,因为有了刚才那一段铺垫,现在他要是再拒绝,那就显得过于不当人了。

于是,在犹豫片刻之后,颜永年还是点了点头:

“回去以后,我让他们去给京航投一下简历好了反正有过这段项目经验,应该也不难通过”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