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44章 航母梦的起点(2 / 2)

加入书签

常浩南叹了口气说道。

其实,最开始听见老吴弄了块残片回来的时候,他也是相当喜出望外的。

但男人嘛,都是大猪蹄子。

在看过,乃至上手摸过之后,顿时就有些乏味了。

丁高恒摇了摇头,露出一副哭笑不得的表情:

“能有这么个东西已经不错了好在是比较薄,包起来之后也不太引人注意,很容易就蒙混过关了,要是搞个弹射座椅或者起落架什么的,先不说用处不大,其实也很难像这样不声不响地给带回来”

道理常浩南自然是懂的,因此他也没在这个事情上纠结,而是顺着刚刚丁高恒的话头继续道:

“说起蒙混过关,我记着上午您打电话的时候,说这东西是夹带在亚速钢铁厂的样品和材料里面一起送回来的?”

听到常浩南聊起另外的话题,丁高恒也重新站直了身子:

“对,挂的名义是进口工业支撑件,已经算是非常成熟的路线了。”

“那技术资料整理和样品的检测”

常浩南的语气顿时兴奋起来。

研究计算材料学,光靠电脑虚空硬算肯定不行,还需要一个庞大的材料数据库。

而相比于只有一个孤品的隐身涂层,如果能把亚速钢铁厂的数据全都纳入进去的话,对于后期的研究,至少是金属材料领域的研究无疑会有巨大的帮助作用。

“正在进行,不过进度不是很乐观。”

这间档案馆位于地下,环境相当阴冷,尤其对于年岁不小的丁高恒来说,哪怕穿着外套也难以长时间抵御,因此一边回答一边带着常浩南准备离开:

“91年解体之后,那边的生产和管理都很混乱,到现在8年时间,很多资料甚至都已经被监守自盗了,就算保存下来的也普遍排列混乱,需要花很多功夫去重新整理。”

“而且跟之前刚开始搞十一号工程的时候一样,现在国内的冶金领域也早就没几个人懂俄语了,现在只能是把一些退休的老工程师、老技术员给返聘回来,但是这些人又普遍不会用电脑,只能先写到纸上,再找专人去录入”

听丁高恒这么一说,常浩南也意识到自己有点把事情想简单了。

“不过,船舶工业系统,甚至包括海军方面也已经派出人手支持了,在这个事情上他们比你更着急,所以估计再有个大半年到一年就差不多能完事。”

说话的功夫,二人已经重新上楼,回到了丁高恒的办公室里。

亚速钢铁厂作为苏联时期重要的特种钢生产基地,几乎相当于一个丰富的宝库,各行各业需要的特种钢材几乎都能从里面找到相关技术,但要是精确到船舶工业,那第一个想到的自然是航空母舰。

由于亚速海与黑海相通,因此尼古拉耶夫造船厂建造的大型舰艇基本都会就近使用亚速钢铁厂生产的钢材。

“丁主任,听你这个意思,是准备要搞航空母舰?”

在原来的时间线上,关于领导层到底是在何时最终拍板决定把瓦良格号直接改装成001型航空母舰,而不只是作为一个设计参考,在网络上始终存在争议。

而常浩南作为航空工业系统的人,也无从得知兄弟单位的内部消息。

但无论如何,如果能在眼下的1999年6月就下定决心,再加上老吴从二毛那边搞回来的资料也远比上一世更加完整,改造航母的进度显然会加快很多。

“嗯。”

丁高恒点点头,给出了肯定的答复:

“我们接到报告,律创集团已经和黑海造船厂签订了正式的购买协议,目前正在规划回国的路线和方式,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应该能在今年国庆节之前起航。”

常浩南自然知道,把这艘航母拖回国的过程并不顺利。

最后一直拖了两年多,到2002年3月才回国。

为此付出的条件还是次要的,关键是耽误了太多时间。

只不过,现在那艘航母都还没动身,他也不可能就这么说我猜到土耳其和埃及会在中途实施阻挠,所以只好先自己想想看,手里有没有什么相比上辈子多出来的筹码。

尤其是从黑海到地中海的过程。

苏伊士运河如果实在不行,还能走好望角。

但博斯普鲁斯海峡是无论如何都躲不开的。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