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8章 空军才是重头戏4K(2 / 2)

加入书签

而且,这个型号从1997年中才有相关信息,如今才两年多点的功夫,就已经走完了测试流程。

他合理推测,华夏人恐怕早就已经开始研究DSI进气道的相关技术,只不过一直暗中进行,没有被任何人发觉

这就有点吓人了。

周瑞夫皱了皱眉头。

后面两个大型机编队没什么好看的,轰6哪怕在华夏这边,也不算什么新装备了。

歼8D虽然服役没几年,但本质上和歼8B的差别不大,当年和平典范的时候已经被看了个光。

他有些期待的反而是96年第一届香洲航展上露面的那个型号。

根据部署在盛京的内线爬墙,以及卫星照片综合推断,华夏应该已经装备了34个团的歼8C。

海空军此前进行过几次试探,但华夏人的警惕性很高,即便出动歼8C,也极少会进行长时间目视接触。

因此,目前还不清楚量产服役的版本和最初版本之间有没有差别。

换句话说就是是否减配。

如果没有,那么这个型号的威胁应该还是不小的。

虽然机体还是二代机,但是从当初飞行表演的动作来看,部分性能相比幻影2000这样的轻型三代机都不遑多让。

但越是盼着来越是不来。

第四和第五个编队都是歼击轰炸机。

周瑞夫对歼轰7的感知不深,但他知道此前空中自卫队的F4EJ曾经跟这种型号交过手,在视距内没有讨到过什么好处。

“等等”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突然注意到,这些华夏飞机都是挂着弹药的作战形态:

“有点意思”

相比于飞机本身,周瑞夫对于这种细节上的变化更加感兴趣。

这似乎说明华夏空军的训练强度和地勤维护水平正在逐渐提高。

别小看这一个小小的挂弹动作。

挂架和导发架属于飞机身上最容易出故障的地方之一,而且每架飞机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维护起来的工作量很大。

万一掉个副油箱或者导弹什么的下来,可就乐子大了。

既然他们敢这么搞,说明对于飞机的维护水平信心很足。

当3组总共12架歼8C出现在取景框里面的时候,周瑞夫除了按动快门之外的第一反应,是瞅了一眼不远处之外的英国武官。

他知道在大概两年前,一支皇家海军舰队被几架华夏飞机低空突入防空圈,其中有一架飞机模仿马岛战争时的阿军A4,向皇家方舟号投掷了两具副油箱。

似乎就是歼8C干的。

这件事后来被低调处理了,包括在场一艘民船上的记者拍到的照片也都被销毁,皇家海军对具体情况更是讳莫如深。

但大概经过不可能瞒住内行人。

果然,英国武官并没有抬头,而是一脸复杂地把目光投向对面的人群。

周瑞夫的心情忽然没那么糟了。

他把相机从脖子上摘下来,准备取出胶卷。

按照此前的估计,歼8C出场过后,应该就没什么重要的东西了。

最重磅的无非是苏27SK,但这个型号对于美军来说并不陌生。

他们甚至已经搞到了一架原装的苏27S,完全没必要试图从阅兵上看出些什么来。

与此同时,女解说员的声音也重新响了起来:

“现在飞过来的,是由某航空兵师两个团混编组成的高空高速歼击机梯队,这是人民空军在未来反侵略作战中的主力机型,由三组,总共12架飞机编成”

直到这个时候,张老将军沉静如水的脸色终于再次有了变化。

如果说,刚才他的感觉还是任重道远,那么这个时候,至少算是曙光初现了。

“未来反侵略作战中的主力机型”,这是在之前确定解说词的时候,他亲自加上的内容。

实际上,即便以眼下的视角来看,两种国产三代机进展顺利,大概会在几年内开始装备部队。

歼8C的定位已经从前几年的核心主力,逐渐变为负责过渡、以及特定拦截和侦察任务的型号。

计划装备量也从最开始的400600架减少了大约一半。

但是,他仍然把这句话给写了进去

反谁的侵略,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反侵略,不言自明。

当年组织那场演习的时候,甚至还有很多部队驾驶的是第一代的歼6战斗机。

而进入演习周边空域进行挑衅的,则是F14。

张老将军还记得,一名航空团长在起飞升空之前,向他保证“一定把来犯之敌拦截在我领空之外”时,那几乎是诀别的眼神。

也是因此,在歼8C完成生产定型之后,他特地关照,给那支部队进行换装。

只可惜,由于位于东南一线,因此他们无法长期脱离战备状态,失去了来到这次阅兵的机会。

“如果再有一次机会的话”

张老眼神微动,开始在大脑中模拟,如果是现在,而非三年前开展那次演习,情况是否会有所不同

而同样在思考这件事的,还有很多人。

观礼台上的军官、电视前面的军迷、飞机座舱里的飞行员

每个人,都在憋着一股气。

这股气已经憋了几年。

而且。

说来也巧,正是自从1996年之后,华夏似乎走上了一条快车道。

并不是说之前发展得不够快。

而是最近几年,有点异乎寻常地快。

只要稍微关注一些相关新闻,似乎经常能听到一些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好消息。

以至于这几年间

在香洲航展上第一次见到歼8C的时候。

在猎蝠行动成功的时候。

在筑堤行动完成的时候。

在得知B2被击落的时候。

在北约的盟军行动以失败结束的时候

虽然大部分人,都只知道其中的一件或几件事。

但每个人都曾经有过“或许已经可以松口气了吧?”的想法。

然而,当短暂的喜悦过去之后,大洋彼岸强敌的阴影,却仍然阴魂不散地笼罩在心头,告诉每个人

不行,还不是时候。

而对于等候多时的席博洋来说,在看到这12架飞机的时候,他对于这次阅兵的期待,就已经得到满足了。

作为军迷,哪怕是资深军迷,他能得到的信息,相比于内行人来说,也是少得可怜。

因此,他一直关注的事情是,歼8C,到底服役了多少

正如二十多年后的军迷热衷于估计歼20的服役数量一样。

听到解说员的播报之后,他赶紧把旁边的笔记本翻开:

“某航空兵师那应该是1师”

“两个团,比我之前估计的还要多一个,这么算的话,海军和空军加起来应该至少有6个歼击机团换装了”

“那那岂不是140多架?”

旁边一个人手一抖,直接把刚拿起来的啤酒罐掉在了桌上。

“也不能这么说。”

席博洋头也没抬:

“开始换装不意味着换装完成,但不管怎么说,这才三年功夫,说明歼8C生产的速度非常快”

“刚才电视里面说,是我国未来反侵略作战的主力机型,那岂不是说明歼10和歼11都不太顺利?”

另一个人的脸色显得不太好。

张老显然想不到,自己加进去的那句话,还能让人产生这种联想。

“歼10才刚首飞两年,进度不可能那么快,苏27是买的,国产型号也是进口零部件,显然不可能造太多”

席博洋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所以,未来六七年之内,说它是我军主力型号,还真就没什么问题。”

“再说,别看歼8C是个二代机的底子,但之前军事报道上已经播过它发射霹雳11的镜头了,只要不在视距内格斗,国土防卫作战又不太吃航程,靠高空高速能力,未必不能跟三代机拼一下”

解释到这里,他抬起头来,重新看向电视。

此时屏幕上已经出现了下一个空中编队。。

“正在飞过天安门上空的是人民空军新型远程歼击机梯队,这种飞机是世界上第三代远程重型歼击机的代表作”

解说员虽然没有提到具体型号,但坐在这里的人自然都能认出来,那是12架苏27SK。

席博洋虽然刚刚嘴上那么说,不过真看到苏27出现的时候,眼里的期待和羡慕还是骗不了人的:

“唉估计等到再过10年,下一次阅兵的时候,咱们就能看见国产三代机了”

显然,这个估计对于旁边几个人来说,还是有点失望的:

“10年也太久了咱们究竟要被美国人压多长时间呐”

“说久也不久”

席博洋灌了口啤酒,开始发挥乐观主义精神:

“我们都才二十多,岁数最大的杨哥,也才三十出头,接下来,正是我们发光发热的时候估计等我们退休之前,肯定会看到那一天的。”

“难道你们不觉得,跟国家一起经历这个由弱到强的过程,是一件很酷的事情么?”

“”

他还想再说点什么,但女解说员悦耳的声音重新响起,把其他人的注意力重新拉回了电视上:

“接下来接受检阅的,是国产第三代战斗机编队,由我国自行研发生产的两个不同型号歼击机轻重搭配组成,是人民空军新质作战力量的核心和典型,其中,重型战斗机”

这一段解说词,尤其长。

当然也是得益于两种飞机出色的低速性能,给了解说员相对更长的时间来念稿。

但后面的部分,席博洋已经听不进去了。

因为他的全部注意力,都已经集中到了视觉上面。

整个世界,对他来说仿佛都安静下来

五架飞机,呈楔队出现在镜头当中。

最前面的一架和最外侧的两架仍然是他熟悉的苏27。

当然,既然是国产型号,那么想必应该叫做歼11才对。

这倒没什么奇怪的。

但是!

夹在中间的两架

机腹进气、鸭式布局、翼身融合

“歼10,是歼10!”

席博洋兴奋地直接弹了起来,甚至把椅子直接撞翻在地。

虽然他在不到一分钟之前才下了判断,说歼10的进度“不可能那么快”。

但这功夫,他哪还顾不上脸疼,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就扑到了电视前面,想要尽可能看清楚更多细节。

只可惜这功夫的电视转播信号分辨率实在一般,哪怕凑到最近,也只能看到一个外形。

“啊”

他懊恼地拍了一下额头:

“我好想去现场啊”

而就在席博洋欲求而不得的阅兵现场,周瑞夫觉得自己的呼吸已经停滞住了。

虽然早在这个型号首飞之前,情报部门就已经推测出了大概的设计方案,在试飞过程中,也没少派内线到132厂周围蹲草偷拍。

但能在阅兵式上相对近距离观察到华夏尚未正式服役的飞机,仍然是极其罕见的机会。

周瑞夫下意识举起照相机,把镜头焦距调整到最大。

紧接着,他意识到刚刚已经把胶卷给卸了。

周瑞夫简直想要抽自己的耳光,但光是后悔显然无济于事,只好对着白礼德大声喊道:

“快,拍照,拍照!”

与此同时,常浩南也抬着头,目视五架飞机逐渐接近,又逐渐远去。

半小时前祝虞声的感觉,他终于也体会到了。

歼11AS的01号机、两架歼11A涡扇验证机和歼10原始方案的01、03号原型机。

每一架,他都熟悉的不能再熟悉。

尤其是最外侧的两架飞机,正装着4具他倾注了大量心血的新型涡扇10发动机。

或许现场99的人都看不出其中的区别。

甚至绝大多数人都会以为那也是跟前一个编队一样的苏27SK。

但在相似的外形之下,却隐藏着完全不同的内在

对常浩南来说,就像是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阅兵场上一样。

借着转头的功夫,他眼角的余光瞟到了天安门城楼上。

似乎,首长这次对着半空中挥手致意的时间,也格外长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