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05章 另一种方案的歼10(2 / 2)

加入书签

最明显的是,左边那架的机体要明显比右边那架“胖”上许多。

并且,进气道的唇口部分只有一个鼓起的茧包,而没有常见的机械调节装置。

但如果稍微看的仔细一点,又会发现,两架飞机的许多基本特征似乎又非常相似

鸭翼加大三角翼、单发单垂尾、机腹进气

尤其是,前翼、主翼、垂尾和腹鳍之间的相对位置几乎完全一致。

因此,明眼人肯定能看出来,这两架外形截然不同的飞机,在血统上其实是有联系的。

而对于刚刚进入车间的梁卓平来说,最引人注目的其实是

左侧那架飞机更加宽大的机体下方,正并列挂着两发体积巨大的航弹。

当然,是模型弹。

从大小来看,至少也得是1500kg级别。

对于之前的老版本歼10来说,只有机翼最内侧的挂架可以在理论上承载这个体量的外挂物。

但因为那里没有电气接口,因此只能带无制导能力的铁炸弹。

显然,让一架中型战斗机去搞临空轰炸可太抽象了。

所以,基本可以认为,老歼10根本没有挂载超过1吨弹药的能力。

而更新设计之后,以取消机腹副油箱为代价,竟然可以一次带两发。

这对于多用途作战能力来说显然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而且,还不止如此。

在进气道侧面,还多出来了两个不太起眼的轻型挂架。

那里有两枚霹雳12的模型弹

由于空间问题,这个位置并不能挂载翼展更大的霹雳11,但好在这个型号对于应该只是过渡,主动雷达制导的空空弹很快就将成为华夏海空军航空兵的主力装备。

再加上机翼下方跟之前相同的两个副油箱加二中二近组合,从机头角度看上去,甚至能给人一种张牙舞爪的感觉。

跟旁边那架的清秀外形形成了鲜明对比

“这是经过大改之后的歼10A型机,以损失一些极限速度和高速性能为代价,换来了更大的载弹量和航程,更加符合新一代战斗机对于一机多用的需要。”

宋闻聪跟在几名集团领导身边介绍道。

说完,他又指向另外一边的原始设计:

“这是初版设计方案的第四架原型机,前面三架目前已经总计试飞了将近三千小时,验证了机载设备,以及鸭翼大三角翼结构的可行性和稳定性,对于这个方案,我们也不会浪费,将会以歼10E的名义用于出口”

“”

一边听着宋闻聪的介绍,梁卓平一边走上前去,围着飞机转了半圈,来到机尾部分。

歼10A的尾喷口呈现一个完整的银色圆环,并没有收敛调节片的设计。

这是涡扇10在外观上区别于AL31F的最典型特征。

但梁卓平的脸色却不太好看

涡扇10,可以说是华夏航空工业迄今为止取得的最大成就。

然而,这个成就已经是隔壁兄弟单位的了。

虽然说集团化改制是必须贯彻落实的上级要求,但他的职权范围瞬间缩减到原来的一半,要说一点难受的心态都没有,绝对也是假的。

人之常情嘛。

此时,另一边的杨韦也注意到了梁卓平不断在两架飞机尾喷口处游移的视线。

于是,赶紧介绍道:

“为了弥补A型机增加的重量,航空动力集团的常浩南常总那边,专门设计了提升过最大推力的涡扇10B型发动机,可以保证在2中2近的基本空战构型下,改进型的综合机动性强于之前的方案。”

这就体现出高情商的地方了。

实际上,涡扇10B才是常浩南设计的原始方案,而涡扇10A则是因为对于歼11B来说,哪怕增加推力也无法实现超巡,因此特地进行减推增寿之后的型号。

但是被杨韦这么一解释,听起来就像是涡扇10项目团队为了“配合”十号工程而做出了工作调整。

果然,无论梁卓平本人的心情,还是对于常浩南、对于整个航空动力集团的看法,都瞬间提升了几个档次。

表情也随之变得柔和下来。

“发动机的地面测试一切顺利么?”

“一切顺利。”

宋闻聪回答道:

“606所和黎明厂都派出了技术团队,现场协助我们进行测试。而且,这些年我们的质量管控水平也明显提高,不会再出现1001号机那次的情况了。”

当年1001号机刚下线的时候,如果不是常浩南开发的喘振监测系统发挥作用,很可能就导致发动机在地面测试中出现损毁。

这件事情也成为航空工业系统进行专业化质量管控的分水岭。

梁卓平满意地点了点头,紧接着回过身来,目光扫过十号工程的几名负责人,然后缓缓开口:

“按照总装备部和国防科工委的指示,十号工程原型机在50周年国庆阅兵上面的亮相,似乎对境外情报机构产生了一些误导。”

“虽然目前尚不确定这种误导是否能为我所用,但上级还是要求,改进之后的歼10A原型机,试飞工作要尽量低调进行,明白了吗?”

宋闻聪和杨韦二人对视了一眼,异口同声地回答道:

“是!”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