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15章 市场竞争的教育(1 / 2)

加入书签

虽说是决定接了,但这么大的活,又涉及到西气东输的大背景,肯定不能像菜市场买菜一样,一个人点头就签合同。

尤其是考虑到火炬实验室的性质,这件事还要上报学校乃至集团。

至少知会一下才行。

当然,常浩南本身就是京航大学的教授,同时还是火炬集团乃至航空动力集团的领导……

所以他的决定权也是很重要的。

“黄局长。”

常浩南说着把桌上的两本资料合了起来:

“如果这件事要作为一项研究课题落地的话,光是这种程度的资料肯定不够,我还需要更加细致的地质情况分析和调研。”

“您知道,我们实验室才刚成立不久,一来是人手不够,二来也没有地科领域的专家,所以……”

对于那些在管道建设和油气输送领域经验丰富的外国企业来说,很多时候只需要进行几个点的采样,就能推断出应该在当地具体使用怎样的技术进行施工。

这是他们在过去几十甚至上百年中所积累下来的优势。

而华夏石油作为这个领域的新手,手头没有这些东西,那就只能从零开始,用“笨方法”一点点来。

就算有了常浩南的技术支持,也最多可以减少一些在工程上面失败或者反复的情况。

先期准备不可能省下。

反而因为做数值分析需要更加详细的数据,要求还变得更高了。

黄和维自然也秒懂常浩南的意思:

“这个您放心,沿线尚未勘探过的地区,我们局都已经委托勘探开发研究院的同志进行更细致的探查了,华夏石油在陇原本来就有油气开采业务,之所以集团决定专攻这两個标段,也是因为距离我们的既有工程比较近,派队伍过去会方便一些。”

“课题正式启动之后,我们会牵头成立一个让您和勘探院直接进行沟通的平台,如果您愿意的话,也可以和他们共同承担课题,到时候只要在合同上注明预算和工作分配就行。”

“如果能这样的那自然最好。”

常浩南点了点头:

“这样吧,我原则上愿意接受这个课题,你们回去之后,尽量在年前准备一份完整的项目方案还有研究协议书,我和校方,还有集团方面确认没问题之后,就可以正式开始了。”

然而,听到他的要求之后,黄和维却直接转过头,朝一名始终坐在末席的工作人员示意了一下。

后者随即离开座位,从包里掏出一个牛皮纸封的档案袋,递给常浩南。

这一套行云流水的操作,再配合黄和维脸上略带谄媚的笑容,差点让后者以为这是要给自己再额外塞好处。

不过下意识接过档案袋之后,却发现里面应该是A4大小的文件纸,而不是钞票。

暗中松了口气的常浩南拆开装订绳。

袋子里面是一式三份已经装订好的协议文件。

“常总,您说的这些,我们在来之前就已经准备好了,麻烦您这两天看一下,如果有什么问题,可以跟我们局办公室联系,或者直接找我也行,这是我的名片。”

黄和维从上衣内袋中掏出一张印刷精美的名片,递给常浩南,然后继续道:

“如果能就协议内容达成一致,我们希望能赶在春节前把课题给落实下来。”

常浩南没有马上回应对方,只是低头翻开协议。

不得不说,华夏石油在这件事情上表现出的效率,让常浩南都有些汗颜。

尤其是在涉及到钱的事情上,更是惊人的积极——

项目计划用时三年,总计200万经费,第一年给50%,后面两年再每年付给25%。

这可是2000年。

而且是个纯计算的研究内容。

调研工作还有第三方负责。

也就是说成本几乎只有超算的运行费用而已。

就这,其中的电费,火炬实验室还可以享受到京城给的补贴,价格比市电低一半以上。

可以说是非常大方了。

要知道石油系统这会还没完全去行政化呢,要是按照正常流程走的话,从课题提出到落地没个大半年恐怕很难搞定。

而听黄和维今天这意思,他准备把这个过程消耗的时间压缩到半个月。

能看出来,这是突然面对开放式竞争,真急了。

甚至不排除是借用某些灰色手段(小金库)筹的款。

不过,只要这份协议本身合规,那资金来源对乙方倒是不会有什么影响。

反而是他对于付款方式有些意见。

“黄局长,关于这个研究经费的支付方式,能否考虑改成在课题开始的时候,一次性支付?”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