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820章 课题还没开始就已经被解决了(2 / 2)

加入书签

尽管京航方面公开的说法是教授身体不适,不便出席,但流言蜚语是不会管你到底给出什么样解释的。

几乎在当天晚上,就已经有“佩雷尔曼教授不满华夏学术界的浮夸风气,愤而拒绝出席晚宴”的传闻流传开来。

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更是令几乎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第二天,斯杰克洛夫数学研究所的访问团队竟然提前结束行程,返回了莫斯科!

这下子,在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甚至是一些当天参加了报告会和宴会的人看来,简直就是实锤。

一时间,抓住八卦线索的媒体如同闻到血腥味的鲨鱼一般,纷纷扑了过来。

送走佩雷尔曼一行人,又应付了一批实在推脱不掉的媒体之后,唐林天才到计算中心的机房里找到了常浩南。

一晚上的思维碰撞,产生的火花已经足够让整个数学界熊熊燃烧。

需要灵感的部分已经差不多了。

只剩下一些繁杂、但技术含量相对没那么高的工作。

而常浩南此时在做的,就是把计算程序导入超算——

他和佩雷尔曼最终决定的方法是利用手术化的里奇流,这个过程比较特殊,需要先在流形中截断一个“颈部”区域,再将其“粘”到“顶部”上面,从而将解的区间扩大。

而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要找到一组合适的“颈部”和“顶部”,并选择正确的典范邻域半径。

这个过程当然也可以用纸笔来完成。

但对于马上就要进入21世纪的数学家来说。

可以,但没必要。

计算机完全可以代劳。

尤其对于并不准备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这里面的常浩南来说,属于再好不过的“偷懒”方式。

“我的常教授啊,你这次可是给我上强度咯……”

唐林天一屁股坐在常浩南对面的椅子上。

大概是因为着急上火,加上机房又比较热,他的一张脸红的好像刚喝醉了酒一般,于是又把棉帽子摘下来,用护耳当扇子给自己扇着风:

“几所兄弟院校的领导都打过电话来问我怎么回事,华夏青年报本来约好了为这事专门写篇报道,结果昨晚上你们两个全都玩失踪,今天一早上人家的领导也过来兴师问罪,说连版面都给留好了……”

大倒一番苦水之后,唐林天侧过头偷偷瞟了眼对面。

结果发现常浩南一副铁石心肠模样,并没有因为他的诉苦而做出什么反应。

卖惨失败的他只好轻咳两声,脱掉身上的棉衣,接着坐直了身子:

“常教授,说真的,虽然这次的压力我还是能抗住,但是你好歹也透露一下,这次到底是憋着点什么东西呢,我也好有个念想不是?”

“呼——”

听他说到这里,常浩南总算抬起头来,长舒了一口气:

“有两件事。”

“第一,我准备借助昨天推导出来的三维球定理,优化之前开发出来的流形学习算法,把算法的适用范围从高维空间推广到三维和三维以下。”

“呃……”

唐林天手上的动作停了下来,脸上露出几分茫然:

“能不能……解释一下?”

他高低也是航空领域有点名气的专家,但此时觉得自己好像没上过学一样。

虽然对方说的每个字他都认识,但组合到一块愣是没理解。

“就是可以把三维空间内得到的数据进一步降维,然后交给计算机处理。”

常浩南此时已经忙完了大事,因此很有耐心地解释道:

“具体来说,孟教授那个高光谱遥感数据特征提取的项目,基本可以结题了。”

“啊?”

唐林天整个人都惊啦:

“结……结题?”

愣了足足几秒钟之后,他才继续道:

“可是那个项目才申报上去,甚至还没正式开题呢?”

开题之前就把项目做完,这事绝对是前无古人,后恐怕也很难有来者了。

当然,这里是指其他的来者。

“嗐……”

常浩南抬手理了理有些散乱的头发:

“主要也是昨天突然灵感到位了,我之前也没想到能这么快。”

好在唐林天也算是习惯了常浩南的逆天操作,很快说服自己放平了心态。

“那现在……”

他指了指隔壁正发出风扇轰鸣声的机房:

“就是在测试你刚才说的那个算法?”

说到这里,唐林天突然又反应过来:

“不对啊,这个事情跟佩雷尔曼好像没什么关系吧?”

“哦……这些是第二件事。”

常浩南身体向后靠在椅背上,轻轻摆了摆手,语气随意地说道:

“我们正在尝试……不对,是正在攻克庞加莱猜想。”

唐林天手中的帽子,掉到了地上。

(本章完)最近转码严重,让我们更有动力,更新更快,麻烦你动动小手退出阅读模式。谢谢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