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百六十四章 土地(2 / 2)

加入书签

齐玄素也只能应承下来。要到七月初,两位副掌教大真人才会进行交接,他只要在六月赶回去就行了,现在还不到四月,中间有两个月的时间,足够他把凤麟洲这边的事情处理完。

凤麟洲的事情很多,齐玄素和张月鹿名义上是休息了,其实只是不再上战场捞取战功,并不意味着两人可以光明正大地在凤麟洲游山玩水,平常时候,还会参与一些不那么重要的文职工作,齐玄素就参与了凤麟洲贵族制度的改革。

张月鹿则参与了关于土地制度的改革。

也许有人要疑问,土地制度改革怎么跟天罡堂扯上关系了,其实道理很简单,道门之所以要改革贵族制度,就是要将贵族名头与土地分割开来,为接下来的土地改革做准备。打个比方,就是将有封地的藩王变为没有封地的亲王。

正因如此,爵位很重要,又不是那么重要。若是爵位与领地挂钩,齐玄素就没那么容易给幻姬讨到一个伯爵的位置。

与贵族制度革新同步推进的土地制度革新,便是涉及到实实在在的利益了,动了某些人的根本利益,这些人可是会拼命的,不动用武力基本是不可能的,自然要天罡堂配合。

道门之所以要革新土地制度,主要有两方面的考虑。

第一方面是打击地方豪强,这次凤麟洲局势全面失控,逼得道门亲自下场,除了尊攘派坐大之外,关键还有各地的藩主大名的作乱,各个都想当草头王,重回当年的“战国”局面。

在这些地方豪强中,自然也包括凤麟洲佛门,道门本就已经与佛门翻脸,凤麟洲佛门又选择站在尊攘派那一边,这次自然不会有什么好结果,各地佛寺都拥有大量土地,道门收回这些土地,便是削弱了凤麟洲佛门。没了土地的供养,凤麟洲佛门还拿什么供养僧兵。儒门之人曾说过,只有架起锅来煮白米的,没有架起锅来煮道理的。同理,架锅煮佛经可喂不饱百万僧众。

总而言之,道门要从根子上解决地方豪强的问题。

第二方面是巩固统治基础并收拢民心,在过去,帝王将相口中的“民”其实是指地方豪强,只要能与士绅贵族阶层达成共识,就能得到天下。道门并不否认这一点,只是随着世道的发展和变化,平民阶层越来越重要。道门收回土地之后,自然不会自己耕种,还是要把土地进行重新分配。

历朝历代对于土地兼并都视为大敌,就算不能彻底遏制,也要想办法减缓。

一是因为有田地的百姓是赋税主要来源,良家子从军也是最好的兵源。二是因为抑制兼并能够有效防止失地流民出现。当年的大晋不抑兼并,在王朝初期就使得大批百姓变流民,为了防止流民起事,朝廷就组建厢军,不作训练,只充劳役,造成毫无战力的冗兵。为了不让世家大族在朝堂上一家独大,又不得不放开科举,大量吸纳寒门子弟以求平衡,造成冗官。历来都是如此,世家高阀不纳税,百姓们沦为佃户,朝廷没有税收,加征赋税,导致更多百姓沦为佃户,再加上又要用兵,只能放权于地方,导致各地豪强相继坐大。

道门基于这些考量,决定进行土地重新分配,将土地分到百姓的手中。并且要大肆宣扬,让百姓都知道是道门救了他们,让百姓知道谁是站在他们这一边的,谁又是剥削迫害他们的。

虽然不能说道门来了不纳粮,但减轻赋税并分发田地可都是真的。

只要平民阶层从心底里认可道门,那么道门的统治就是牢固的,区区贵族豪强,翻不起大浪。

在这一点上,道门深知不能一步到位,而是要循序渐进。所以最先分配皇室、天门和凤麟洲佛门的土地,这三家作为战败一方,被彻底清算本就是应有之义,他们战场打不赢,此时也没有反抗余地的,更不会激起其他藩主大名的反对,在地方藩主大名们看来,道门没有将尊攘派屠戮殆尽已经是极大的仁慈,收取田地是合理合法,不会波及其他人。

这便是分而治之。

先拉拢一派,稳一派,杀一派,只剩下两派。

然后再拉一派,杀一派,只剩下一派。

最后杀仅剩的一派,那一派已经无力反抗,只能束手待毙。

此时的三大派系,尊攘派、地方豪强中立派、丰臣相府。

先拉拢丰臣相府,杀尊攘派,稳住是中立派,中立派认为尊攘派被清算是合情合理的,不会有过激举动。

只剩下丰臣相府和地方中立派后。再用丰臣相府清理地方豪强,在这个时候,丰臣相府会因为地方豪强的死而兔死狐悲吗?他们不会,他们只觉得解决了这些地方豪强才能稳固自己的统治。

地方豪强灭亡之后,就只剩下丰臣相府,他们起势于道门,全靠道门的扶持,而且尊攘派和地方豪强派的残余势力也会在道门的默许下疯狂反扑,反而成为道门处理丰臣相府的马前卒,便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经过如此三步走,消灭了主要反对人物,打散了壁垒森严的派系山头,完成集权,也顺利推行新政,实行土地重新分配。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