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十三章 锦绣文章(1 / 2)

加入书签

第二十三章锦绣文章东华真人要求齐玄素做出一些锦绣文章,不要陈词滥调此文章非彼文章,当然不是让齐玄素像科举一样写文章,而是一种讨论的风潮,最起码不是一篇文章,而是一系列的言论,由齐玄素开这个头。

这种事情当然不能假他人之手,颜永真写不出来,也不敢写,更关键的是,其中尺度只能齐玄素自己来把握。

方象道宫的道士们也许实务能力不行,可纸上谈兵的本事绝对是首屈一指,哪里听不出齐玄素真正想说的内容。

这种在公开场合的讲话肯定会传扬出去,也肯定会引起轩然大波。

好些人不由色变,只是又不敢去打断齐玄素,只能下意识地望向石大真人。

平章天真人们到底是久经风浪,不动声色,让人看不出其明确态度。

齐玄素当然知道这些话有一定的风险性,可他是看准了才说的讲政治就是讲正确。

关键在于什么是正确,谁来定义这个正确现在道!有人能代表绝对的正确吗?恐怕没有吧。

三师是三个人,就有二心,金阙也是由人组成的,每个人都有自已的想法。

如果有,道门也不会陷入分裂的境地之中。

现在道门最大的正确是玄圣。

九品道士制度是玄圣提出来,现在齐玄素指出这个问题,风险就在于此。

所以齐玄素要提前撇清一下,声明这是玄圣留下的宝贵遗产,必须发扬光天,只是讨论如何发扬光天的问题。

总结起来就一个意思,玄圣本意是好的,是我们这些后人执行坏了。

司时,齐玄素也不是完全脱离方象道宫来谈道现状,他还是点出了万象道宫学子们普遍存在的问题,自卑又自傲,对上自称生马,对下以人上人自居,大有自我之上人人平等自我之下等级森严的意思。

看到上面的人,便自文自怜,觉得自已是只会十活的午马。

看到心者,比起劳力者是高人一等的。

你们是牛马,那么那些连万象道宫都进不去的人又该是什么?牛马也不如吗?既想要跟上面的人平等,又不愿意跟

既想要跟皇带共大下,又嫌弃普通白姓粗部不堪。

这就是自古以来读书人的通病。

这是人性,却不提倡。

清高也不要紧,功利也不要紧,就怕这种不上不下。

真要清高,无欲无求,对上不自卑,对下不自傲,无论上下都不敢把你小着了。

真要功利,那就一心钻营,不要摆清高的架子,不要搞名风流那一套,不要想看立牌坊。

既想要清高的名声,可骨子里的功利心比谁都重。

自以为是谦虚,实则是装腔作势。

自己觉得自己是“未出土时先有节,已到凌云仍虚心。”

可在别人看来却是"眼晴长在屁股上,只认衣冠不认人。”

不过这个话题本质上还是个引子。

齐玄素很快便把矛头从学子们身上转向了所谓上面的人。

“历史表明,我们的九品道士制度所起的作用是巨大的,只是现阶段产生了一定的混乱。”

齐玄素接看说道,“主要就是权责不明,权力是越天越好,责任是越小越好,抓权力的时候格外强势,推脱责任的时候又把头缩起来了。”

“比如说上层侵吞中层的权力,一件事,上层决定干不干,中层决定怎么于,可是有些人要眉毛胡子一把抓,不仅决定于不于,还要决定怎么于,可是在上面的时间久了,不清楚底层的具体问题和困难,想出来的方案都是飘在天上的,没有半分可行性,就变成了外行领导内行。”

“玄圣正是看出了这一点,所以要建立中层机制,既能了解上层的意图,又能清楚下层的问题,进行居中协调,承上启下。

结果上层侵吞了中层的权力,压缩了承上启下的空间,权力固然是大了,可起到了很坏的影响,造成了混乱。”

“这也表现为一言堂现象,进行决策的时候,自己一言九鼎,容不得半点性逆意见,可最后追责的时候,又是集体决策集体担责了,这怎么能行呢?”

乱的根源在哪里?在于道和德,大方向上的不明确,个人思想品行上的随落和混乱。

这种不明确和混乱也自上而下地影响到了每一个人,传递给了每一个人。”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