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二百八十九章 我还是喜欢教书育人(2 / 2)

加入书签

记得书中,王熙凤入药要用二两人参,家里上下都搜遍了,王夫人去求了贾母。贾母忙叫鸳鸯拿出一包当日的人参出来。都有手指头粗细。但因为年代久远,已经糟如朽木,全无药性了。王夫人无奈,只能去买。不过二两参,看看这兴师动众的。还要考虑半日。(第七十七回)

这事曹公其实用意有几点,一就是贾家败了,王夫人言连买二两人参都要犹豫,后来是宝钗说自己去找铺子伙计去寻,她方才松了一口气,还要强撑体面,「‘卖油的娘子水梳头,自来家里有好的,好坏不知给了人多少。这会子轮到自己用,反倒各处求人去了。」;二是借薛宝钗的口说出,「这东西虽然值钱,究竟不过是药,原该济众散人才是。咱们比不得那没见世面的人家,得了这个,就珍藏密敛的。」这话也是在鄙视贾母有好东西藏起来,放坏了,才舍得拿出来;其实还有第三,就是荣府荣华时,人参都是最好的,随便放个抽屉里,等着腐朽也不在意,等穷了,纵是想寻二两都不得。这是一种强烈的对比。

之前欧萌萌一到红楼世界就让人把她藏的参、茸药品都拿出去能换就换了,能制就制,把家里的药材放在一块统一管理。那会子,贾母好些药也都不成了。好在那些参,还没朽糟。不然,欧萌萌得在心里骂死贾母。因为她知道贾母真不是像宝钗说的,没见过世面的人家,珍藏密敛,就是太富贵了,于是随便扔个地方,自己都忘记了。

欧萌萌这会想到这个,其实就是一个反向思维,你想像贾家这样的人家,需要用参入药,寻常的还不行,非要手指粗细的。外头切的,还不敢放心,要宝钗去找参茸行里去寻。这代表了什么,这些贵族,其实让他们节俭,他们都不知道该怎么节俭。

说一年五百两贵的,不想想,宝玉在私塾里,西席多少束脩没说,但宝玉每月有8两的笔墨、点心之资。而他房里,还有二两笔墨银子。十二个月就是120两,这就还有各种别的花费,真的加在一块,一年绝对不止五百两。别说刘姥姥一年二十两。那是贫民!

所以,当贾赦说要五百两时,大家都会一惊,但是回去算下细账,没看连不通俗物的贾政都觉得不贵了。

现在十一子,五百两,其实都是给贾家扬名的机会。我们家会教育,我们家能教秀才。其实族学赚的不是钱,而是贾家重新站在朝堂的资本。我们只是朝堂的俊杰的搬运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站网站:.kuaishuku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