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分卷阅读509(2 / 2)

加入书签

周瑜的无奈孙策并不知道。

但这次确实是周瑜误会孙策了。

他并非儿女情长之人,年少时的惊艳,如今回想起来依旧叫他心动,可他如今却是为了荆州而废寝忘食。

囤兵十万。

光粮草辎重就是一项大工程。

曹婉但凡占领一个地方,必定将那个地方的士族收拾的服服帖帖的,只是面上恭敬,心底却多有不屑于愤恨,举家搬迁的也不少。

曹操的底盘肯定是不能去了。

毕竟有其女必有其父。

曹婉对待士族的态度,也代表了曹操的态度,所以这些士族要么跑到荆州投奔刘琮,然后一股脑的跟着刘备跑了,要么跑到江东寻找姻亲,然后跟姻亲联合起来给孙策捣乱。

江东士族势力雄厚,且姻亲众多,曾也有过想嫁女儿给孙策,将世家与孙策绑在一起,奈何孙策手下有一堆长歌门弟子,这还是当初阿婉送来的。

这些弟子早年都是穷苦出身的百姓,对趾高气扬的士族自然没多少好感。

尤其士族惯于隐民。

名下田庄不知多少隐户,这些隐户目不识丁,日日为士族种田,一年到头来,连自己都吃不饱养不活,更别说娶妻生子了,而且隐民不同于流民,流民还能举家搬迁,到了新的州府,只需说出籍贯来源,便能安家落户,隐民没有自由,家中儿郎,健壮者或许还有一线生路,充入主家部曲,立了功被赐了名,在这天底下,才算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这些弟子经过这些年的学习,也察觉到这种制度是畸形的。

以前是他们没得选,如今他们有了权利,自然要为这些人谋福利。

于是这群人仗着自己轻功好,时常进出世家农田,与这些隐户见面,便告知他们,孙策愿意给他们良民户籍,只要他们能出去。

哪怕明知道很可能是个陷阱,可这些隐户还是义无反顾的出来了。

出来后被周瑜收编,男子入了军,妇孺则留在军屯里种地囤粮顺带着做一些缝制军服之类的生意,长歌门出身皆是好用的小吏,对这些人也是照顾有加。

这些人被安置下来后,得了名字和户籍,这才觉得自己是个人了。

为此他们很感激孙策,对孙策很是忠诚。

也因此,孙策对这些长歌门出身的小吏很是信任,毕竟换做是他,他可做不到帮助自家主公之外的人收买人心,毕竟实在是吃力不讨好。

长歌门弟子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继续兢兢业业的在扬州干活。

至于干活之余,将扬州地形绘成了地图,尤其士族族地农田所在位置,就另当别论了。

庞统在信阳干躺着不干活,直到蔡瑁的信到了。

刘关张三兄弟拿着信,一个个的都很纠结。

刘备虽有妾室,却无嫡妻。

倒不是他不愿意娶,而是他是有名的克妻命,以前在老家的时候他连续娶了四五房妻子,全都在进门后没有一年要么病故,要么意外身亡,娶到最后,谁都不肯把女儿嫁给他,他就这么光棍了好些年,后来他去青州投奔孔融,才在别人的牵线之下,纳了甘夫人。

如今甘夫人已经有了身孕,眼看着就要临盆,结果蔡瑁突然来信,说想将家中因为守孝而耽搁了年纪的姐姐嫁给他。

说是姐姐,其实也才二十多岁,正是最风流的时候。

刘备有些踌躇。

他确实想娶妻,但不想在这时候娶妻,首先甘氏快要临盆,此时若是他大婚,这

↑返回顶部↑
精品御宅屋m.yuzhaiwu1.vip

书页/目录